【最近看了這個】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at 高雄美術館 / 作品中的過去、現在、過來

【最近看了這個】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at 高雄美術館 / 作品中的過去、現在、過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展覽的作品涵蓋了來自繪畫界和攝影界的許多作品,探索這兩種媒材的創作可能性。我主要想針對 Jeff Wall 的作品來聊聊。


展場牆上引用 Jeff Wall 的話

展場牆上引用 Jeff Wall 的話


在 Jeff Wall 作品論述前過度思考的我

在 Jeff Wall 作品論述前過度思考的我


繪畫與攝影,兩種媒材的差異

繪畫和攝影這兩種媒材,最主要的差別在於時間性。繪畫是「長時間」的作品,畫一張人像,要先上個底色,背景鋪底,再勾勒出臉的輪廓、五官的位置,大致樣子出來了以後,再加上皮膚、頭髮的紋理,一層層把色彩和線條的細節鋪上去,最後才完成一件作品。創作過程可能是一個小時、或一個禮拜、或一個月,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瞬間的事情。

而相較之下,攝影就是瞬間性的媒材。只要拿著相機按下快門,就能捕捉某個瞬間,當影像成形了,創作也就完成了。攝影不用像繪畫一樣,花那麼長的時間完成一幅作品。

當大眾是這麼想的時候,Jeff Wall 就跳出來說,不對喔,那是你們對攝影的成見,誰說攝影是一瞬間的事情。


Jeff Wall 的作品: "A Sudden Gust of Wind"

Jeff Wall 的作品: "A Sudden Gust of Wind"


帶有繪畫感的攝影創作

"A Sudden Gust Of Wind" 中的人物動作,並不是自然的樣子,而是 Jeff Wall 精心編導的結果。而 Jeff Wall 還透過數位後製,調整在空中飛翔的書頁的位置,讓畫面呈現理想中的樣子。Jeff Wall 本人也不諱談這些人造痕跡,大方承認它的確經過後製。

大眾可能認為,攝影是捕捉瞬間的藝術,和繪畫相比,創作過程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但 Jeff Wall 顛覆了這樣的想法,讓攝影不再是瞬間的創作。繪畫能夠將過去、現在、未來交融在一起,實現真實世界無法共存的美麗事物,而 Jeff Wall 把這樣的特性,帶到了攝影來。

"A Sudden Gust Of Wind" 不是瞬間就完成的,在按下快門之前,Jeff Wall 得先安排人物的動作,不夠好的話,還要重新調整。拍完以後,還要進入數位後製,細細調整物件的位置。這種創作過程就像繪畫一樣,要先打造出一個基底,等到樣子出來以後,再慢慢調整細節。

Jeff Wall 彷彿說著,看吧,攝影也可以和繪畫一樣耗時、耗心力,別再認為攝影是門輕鬆、容易的藝術。


過去、現在、未來的共存

記得在大學時候(大概五、六年前)就曾聽過 Jeff Wall,當時聽到還沒什麼感覺,想說,阿這不就是現代人隨便都能在 Instagram 上做到的事情,照個照片、後製剪剪貼貼,頂多是做得比較用心一點,憑什麼被譽為如此偉大的作品。

我覺得和時代背景還是有很大的關聯。Jeff Wall 在 1993 年創作出 "A Sudden Gust Of Wind",而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分別在 2004 和 2010 年創立。當時的 Jeff Wall 大概沒想到,他想挑戰的概念,在自媒體氾濫的這個時代來說,是多麼的稀鬆平常。

但另一方面來說,我覺得當時的自己還沒那麼深刻的感受到「時間」在創作裡的意義。最近在方格子上長時間的練習寫作,才更深刻的了解。

Jeff Wall 論述裡提到了「過去、現在、未來共存於繪畫中」,我想他指的是「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

在寫作的時候,靈感總是來來去去,可能某天感覺對了,下筆寫了很多東西,當下覺得寫得不錯,就先放著。但過了幾天來看,又覺得哪裡寫不好,這邊缺了什麼、那邊太冗贅,修修改改,最後又把作品修成另一個樣子。

如果這個作品最後花了三個禮拜完成,那它既不是第一個禮拜,記錄了最原始、真實的情感的自己,也不是第二個禮拜想讓它多一些情緒起伏的自己,也不是最後一個禮拜,雕琢著字句細節的自己。而是全部。每一個時間的自己,都在作品裡了。

每個時期的自己,接觸到不同事物,激發不同想法,如果他們全都放進作品裡,那作品當然是過去、現在、也是未來。


avatar-img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16會員
77內容數
創作就是在寫日記。是自我成長的日常紀錄,也是想法和情感的傳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老實說,我並不是小說迷,我不會一拿起偵探小說就停不下來、被懸疑劇情吸引住,或徹底陷入一個世界觀很完整的奇幻世界裡,著迷於某項魔法道具的使用細節。但我總覺得這會讓我失去一些寫
提不起精神向下一個眾人推崇的耀眼光芒前進,就墜落。 心要下沉,就下沉。 投入黑暗的懷抱,複習被世界吞噬的溫度。 他們會說話,隨便,讓他們說話,他們對你最大的貢獻,也只有說話。 爬得起來就爬,爬不起來,就再死一會。 不要躺著,認真的去死。 死過,才能重生。
最近在讀的書,除了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以外,我也交叉著看陳雪的《寫作課》,以及兩位資深編輯的《故事造型師: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再次感謝林比比鳥的推薦書單)。 在讀這幾本書的時候,最有趣的是發現知識的交會之處。 陳雪在《寫作課》裡分享她寫作的心路歷程,講
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在第27章的標題是這樣下的:別光用講的,展現出來。 這句話的原文,應該就是我久遠以前,某次在國外論壇 (reddit) 上亂逛,看到的那句話: "Show, don't tell." 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在寫作時不要像個冷靜的科學家,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老實說,我並不是小說迷,我不會一拿起偵探小說就停不下來、被懸疑劇情吸引住,或徹底陷入一個世界觀很完整的奇幻世界裡,著迷於某項魔法道具的使用細節。但我總覺得這會讓我失去一些寫
提不起精神向下一個眾人推崇的耀眼光芒前進,就墜落。 心要下沉,就下沉。 投入黑暗的懷抱,複習被世界吞噬的溫度。 他們會說話,隨便,讓他們說話,他們對你最大的貢獻,也只有說話。 爬得起來就爬,爬不起來,就再死一會。 不要躺著,認真的去死。 死過,才能重生。
最近在讀的書,除了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以外,我也交叉著看陳雪的《寫作課》,以及兩位資深編輯的《故事造型師: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再次感謝林比比鳥的推薦書單)。 在讀這幾本書的時候,最有趣的是發現知識的交會之處。 陳雪在《寫作課》裡分享她寫作的心路歷程,講
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在第27章的標題是這樣下的:別光用講的,展現出來。 這句話的原文,應該就是我久遠以前,某次在國外論壇 (reddit) 上亂逛,看到的那句話: "Show, don't tell." 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在寫作時不要像個冷靜的科學家,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