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的舉辦,一直與我的「國際經歷」高度的貼合。
我最早開始接觸奧運會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時我才9歲,卻因為那年全家剛搬去「上海」,而對中國舉辦奧運會「舉國歡騰」的氣氛有相當深刻的印象。
自此,每一屆的奧運會我都會「熱情關注」,不只是對「台灣熱門的奪金項目」有很大的關注,也對「廣泛的各類體育項目」都很好奇、感興趣。但那時十幾歲,未成年,頂多也只能是個奧運會「觀眾」,而非「參與者」。
20歲那年(2019年),我在美國交換了一整年,也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其中一位是來自早稻田大學的日本同學,成了我其中一位摯友。交換結束後,她來到台灣旅遊,來我家住,認真做了一回「台灣旅遊大使」。
她臨走之前,提到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興奮的分享「她將成為東京奧運會的志工」,邀請我來日本住她家,並一起來觀賞賽事,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從「觀眾成為參與者」的可能性!
可惜接下來,如大眾所知,發生了「疫情」,東京奧運會延期了一年,也成了首次「沒有觀眾」的奧運會,我的東京奧運會之旅沒能成行。
雖然沒能前往東京,但是我卻「變相參與了東京奧運會的閉幕式」——東奧閉幕式的「巴黎八分鐘」
2021年夏,東京奧運會期間,我起程前往巴黎,開啟我的碩士留學之旅。
「巴黎八分鐘」是首次「直播連線」下一屆主辦國(也就是法國巴黎),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當地民眾的熱情」。直播期間,我在楓丹白露的住所,忽然聽到「巨大的嗡嗡聲」,八座直升機環繞艾菲爾鐵塔,機尾噴出噴出法國🇫🇷的象徵色「藍、白、紅」
我興奮的打開手機直播,發現法國總理馬克隆已站在艾菲爾鐵塔上,喊著「更高、更快、更強」,才發現「奧運已經進入「巴黎時間」」。當下,巴黎即釋出多個「未來比賽」的圖片,包含「在艾菲爾鐵塔前舉辦的沙灘排球」、「巴黎大皇宮裡舉辦擊劍比賽」、「凡爾賽宮舉辦馬術比賽」等多組照片,令我期待不已。
往後的日子,巴黎的那些「地標性建築」成了熟悉的日常,我也更加期待在這裡「即將舉行的體育盛會」。
2022年初,雖然人已在新加坡工作,但當巴黎奧運會開啟「志願者申請通道」的第一天,我義不容辭,立刻報名。
儘管最後因為不符合「在地居民優先」,而未能「雀屏中選」,再加上「奧運會期間前往巴黎旅遊的成本大幅增加」,並恰巧撞上「我生涯第一本書出版的最後衝刺」,最終與親臨「奧運巴黎會」現場失之交臂,但是光是看賽事轉播,特別是「拍攝得到街景的馬拉松比賽」,都讓我有「舊地重遊」之感。
我認為我對「奧運會的熱情」,除了對運動賽事本身的「好奇」,還因為我對於「舉辦奧運的城市」有著豐厚的記憶及情感,包含與這個國家的人的互動、對話、產生的故事等等。
正因為舉辦的地點「有我生活過的印記、有我青春的影子」,奧運不只是賽事,還是「往事回憶」的引導繩。
回想在巴黎生活的日子,充滿了對「人生的困惑」,不知道未來在哪個國家工作?做什麼工作?只能朝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努力前進。
那時,我以為那是人生中「唯一會迷惘」的時光,然而事過境遷,發現每個階段都是如此。我曾經寫過「人生就像在霧中開車,你只能看清前方200公尺,但你能這樣走完全程」,現在看也依然是最好的註解。
4年後下一屆洛杉磯奧運會,我就年近「三十歲」了。一方面有對青春易逝的感嘆,另一方面我不會放棄對「世界的探索」。
「奧運與我」的故事還在繼續。展望未來,我不會放棄「繼續成為奧運參與者」的Dream,探索更多城市、認識更多的人、擁抱更多元的價值觀、為更加和平公正的社會歡呼、不浪費「人生這張體驗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