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成長|INSEAD一年學程,解鎖四個國家校區(法國、新加坡、阿聯酋、美國)

劉懿璇 Eve Liu
發佈於跨文化成長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雖然我曾在美國交換一年,對美國相對熟悉,但是在選擇商學碩士時,卻選擇了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MIM。

一方面是它能在一年內,帶我去到4個國家:法國、新加坡、中東、美國,開拓對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更多元的學生組成 。(INSEAD會控制每個國籍的學生不能超過12%,假如有了解過美國的碩士,應該會發現印度及中國居多)

今天分享我在各個校區的學習心得:

主要學程

法國(楓丹白露)

不同於MBA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校區,MIM的同學會在法國一起開始課程,在法國大概6個月時間。

雖然INSEAD最早於法國起家,但學校的辦學理念「Business School for the World」更強調了聯合國的概念,除了學生多元化的組成,教授也來自多個不同國籍,不會特意強調「法國價值觀」,這點與我過去在美國交換很不同,美國教授會很強調「美國價值」,並且有「必須融入於美國社會」的隱形壓力。

我本身在兩岸三地長大,「跨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我最崇尚的價值觀,在這裡我可以舒服的做自己。Be my authentic self :)

接受更廣闊的文化及價值觀衝擊,讓我不會受限於母文化可能給我的「思想禁錮」,而可以有更多不同人生視角。

新加坡

6個月之後,MIM所有同學再一起前往新加坡校區。

這是我整個學程最開心的時候,回到亞洲,又是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雖然不是新加坡人,卻也彷彿做回了「東道主」,可以向已經熟識的歐洲同學,親身解釋亞洲文化、華人文化,讓他們更加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

剛開始搭乘乾淨寬敞的新加坡地鐵,歐洲同學們經常感到驚訝,我則覺得他們的反應很可愛。

我也在這段時間,順利找到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年薪200萬TWD,工作一年即賺回學費(用新加坡人力資源局的薪資測算,這份工資為同齡人裡的top 1%)

Study Trips

除了法國、新加坡,INSEAD還有在阿聯酋(阿布達比),以及美國(舊金山)設有校區,阿聯酋校區主要服務於EMBA同學,美國校區主要是為接近矽谷而建的創客空間。

作為INSEAD MIM的學生,也有機會透過study trips去到這兩個校區,進行為期大約一週的學習。

阿聯酋(訪問杜拜、阿布達比)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來過中東。許多人來過杜拜旅遊,見證了這裡的奢華,但是INSEAD MIM 的study trip 讓我可以穿過浮誇的表象,從商業角度出發看到這裡的發展機會。

在中國這個巨大的經濟發展引擎降速後,中東成了全球新的發展潛力股,為了降低「只仰賴石油出口」的單一經濟模式,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都大刀闊斧,持續不斷建設,吸引全球人才進駐。

我有不少MIM同學現在也在中東發展,圖為當時study trip在杜拜與學長姐交流。

美國(矽谷舊金山)

當然「Business School for the World」不能少了美國這塊拼圖,因此3年前INSEAD在舊金山設立的「Business Innovation Hub」開幕,MIM有幸成為第一批使用者。

舊金山study trip在畢業典禮隔天,因此graduation party結束後沒幾個小時,有報名此study trip的同學,包含我,還沒睡夠就立刻前往樟宜機場,飛往舊金山。(提前適應管理顧問的生活;D)

我們有幸前往矽谷,與幾家正在快速發展的新創交流,最重要的是為我們「植入創業基因」,讓我們認識到除了管顧業,還有更多生涯選擇。


我的感想:

INSEAD MIM 畢業典禮上我的感想詞

INSEAD MIM 畢業典禮上我的感想詞

總結:

  • 看到更大的世界對我的影響是,獲得「價值觀自由」。透過了解不同文化,自己判別優缺點,再選擇自己「喜歡的」納入自己的價值系統中,不再受主流觀點影響,成為「最舒服的自己」。
  • 擁有更多的「職業選擇」,親眼見證更多人生的不同活法,才不會以為只有「去美國」、「進科技業」才是人生幸福的唯一出路。
  •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信奉長期主義,從來不吝嗇於教育的投資,讓我可以「See the World and Be a Better Version of Myself」
39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職涯發展的強大助力與自我定義—自媒體與個人品牌之路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avatar
Carry Kuo
2024-06-07
專訪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老闆沒安全感管太多、新創要什麼人才?新創產品開發、矽谷團隊溝通法!|實戰篇(上)|怪獸科技公司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avatar
王政皓|怪獸科技公司
2024-03-08
該怎麼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職業生涯動態系統的三個三角形(下)|隱者的旋律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 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 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 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
Thumbnail
avatar
陳韋丞
2023-05-04
該怎麼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職業生涯動態系統的三個三角形(中)|隱者的旋律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開車開到一半,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GPS系統,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還是有的。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某個職業、某個公司,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
Thumbnail
avatar
陳韋丞
2023-05-04
該怎麼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職業生涯動態系統的三個三角形(上)|隱者的旋律工作是自我的延伸,如果工作中的自己,不是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就會感到痛苦、掙扎,在抗拒中消耗所有的精力和意志, 回家之後只想躺在沙發上放空追劇,什麼進修計畫都放在一邊。 因為你已經在工作中費盡心力、偽裝了八小時的自己, 下班之後當然只想休息。 所以,不要再責備自己拖延不上進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
陳韋丞
2023-05-04
【職涯發展】原來教育工作者也能創造這些多元價值與機會|2023.04四月即將展開有趣的教育工作,有些新的嘗試,也有些責任上的轉移。但不管怎麼樣,希望有個充實的春季,就來為接下來的人生探險做信心喊話吧! 🗺️ 學習玩家|推廣學習策略 國中課程 這學期一樣有教授週六的學習策略課程,對象是經國國中的創造力資優班。上學期主要聚焦在塗鴉筆記這項技術,可以當作是打基本功,這學
Thumbnail
avatar
樂尼
2023-04-16
職涯發展|什麼樣的工作是有價值的呢?清明連假參加了幾場父母朋友的聚會,本來好不容易撐過去,又臨時多了一場父親大學同學的邀請,他難得回國,沒聯絡其他同學,就只想跟我爸碰個面,於是在一場聚會之後,趕緊幫他們找了一間咖啡館。 老友相見當然相談甚歡,爸爸臉上的笑沒停過,但這位叔叔在解除我不是服務生的誤會之後,劈頭就說:「你爸很擔心你薪水不夠,
Thumbnail
avatar
地球小白
2023-04-09
職涯發展敲門磚:LinkedIn使用者該知道的社交技巧傳送LinkedIn交友邀請卻遲遲沒有回應?發出邀約信息,對方卻永遠已讀不回?有些職場社交禮儀,爸媽不見得知道,學校通常也沒教,但非常重要。良好的禮貌與態度,是敲開職場新機會的第一塊敲門磚。
Thumbnail
avatar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
2023-01-21
我不是自由工作者,但我工作時是富足、自由的|均一人職涯發展分享今天是均一例行的每月全會(全組織的會議),找了四個不同夥伴來分享「職涯選擇上的矛盾與掙扎」,老少都有(我是指在均一的資歷),最老的夥伴也才28歲左右吧!就來分享一些職涯發展收穫吧!
Thumbnail
avatar
樂尼
2022-11-01
職涯發展別想依賴那個人,還有你必須要有心機心計 | Joyce的職場視界#1001最近看了一些翻譯書,腦海中不斷盤旋發現,多數作者提到想要成功,人生哲學很重要,身為【人】單一個體,一切要為自己負責,你是誰比起你做什麼還重要,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人生皆為自心映照…等。 Joyce曾在公開講座上分享一些觀念: 👉公司/主管並不負責你的履歷表,只有你自己才能負責。 👉公司/主管
Thumbnail
avatar
Joyce的職場視界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