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菌(cyanobacteria)也會互相聯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不會跟旁邊的藍綠菌聯絡及互通有無呢?


最近的研究在兩種藍綠菌(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中找到了所謂的「胞間奈米管」(intercellular membrane nanotubes)。



一開始看到時,他們想,這會不會是一種假象呢?於是他們就觀察相同種類的藍綠菌的其他菌株,結果還是看到了胞間奈米管。這意味著他們看到的不是假象。


接著,他們想知道這些胞間奈米管是不是有功能。於是,他們讓Synechococcus PCC 7002 表現兩種形式的綠色螢光蛋白(GFP):一種位於細胞質中 (cGFP),另一種位於周質空間 (pGFP)。


結果他們發現在表現 cGFP 的細胞中,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胞間奈米管,並且 GFP 信號在奈米管中可見。不過,他們無法在表現 pGFP的細胞中觀察到胞間奈米管。這意味著奈米管連接了細胞質,能夠讓 cGFP 透過胞間奈米管在細胞間移動。


他們還使用螢光染料 Calcein-AM標記Synechococcus PCC 7002。Calcein-AM 本身不發螢光,但進入活細胞後會被轉化為螢光形式。然後,他們將它與未標記的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細胞混合。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未標記的細胞也開始出現螢光,顯示 Calcein 已經從標記的細胞轉移到未標記的細胞,也就是說,這些藍綠菌看似各自獨立,但是他們會互通有無,且可能就是透過胞間奈米管來做這件事。而且,不同種的藍綠菌之間也會交換物質。


不過,這些胞間奈米管,會不會只存在於實驗室的菌株中呢?研究團隊在西班牙加的斯灣 (Cádiz Bay) 的自然樣本中也觀察到了奈米管,證實了它們不是實驗室假象,而是自然發生的。


所以,不只是多細胞植物之間會透過原生質絲互相聯絡,單細胞的藍綠菌也會做類似的事情。只是用的工具不太一樣罷了。不過,細菌好像只有在需要發生接合生殖的時候會互相連接?


海洋藍綠菌 (例如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 是海洋中最多的光合生物,負責全球約四分之一的初級生產。這些微生物之間的直接相互作用和物質交換,可能對它們與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種群動態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Angulo-Cánovas E, Bartual A, López-Igual R, Luque I, Radzinski NP, Shilova I, Anjur-Dietrich M, García-Jurado G, Úbeda B, González-Reyes JA, Díez J, Chisholm SW, García-Fernández JM, Del Carmen Muñoz-Marín M.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marine cyanobacteria mediated by nanotubes. Sci Adv. 2024 May 24;10(21):eadj1539. doi: 10.1126/sciadv.adj1539. Epub 2024 May 23. PMID: 38781331; PMCID: PMC11114229.


avatar-img
149會員
39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過去認為水稻馴化的時間點晚於小麥,大約在7000年前,最近透過新定義,中國將水稻的馴化時間點提前到11,000年前。 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與甜橙一樣,在台灣椪柑也是屬於冬天的水果。但是椪柑只是「寬皮柑」家族最有名的成員而已,還有桶柑、海梨柑、茂谷柑、溫州蜜柑。 寬皮柑與甜橙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椪柑的爸爸是柚子、媽媽是橘子,而橙類的爸爸是橘子、媽媽是柚子,就像騾跟騠駃之間的關係一樣喔~
提到「吃花」總覺得有點浪漫,不過在所有可吃的花裡面,最常吃的應該就是花椰菜與青花菜了。這兩種花菜,其實都是甘藍家族的成員。 花椰菜在台灣的歷史比較悠久,但是在作物史上其實青花菜出現的時間比花椰菜要早得多囉!
藜麥因為不屬於禾本科,又被稱為「假穀物」,但藜麥無麩質、高纖維、營養豐富,是很好的糧食喔! 台灣也有原生種的藜麥,早期稱為「紅藜」,近年的研究已經證實台灣的藜麥與美洲的藜麥同屬不同種,所以已經正名為「台灣藜」了~
我們總是說「水蛭」,但雖然牠們大部分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蛭類都住在水裡喔!所以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蛭類。 聽過「楚王吞蛭」這個典故嗎?楚王吞的到底是不是蛭類?筆者特別請教了賴亦德老師,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在酸菜裡發現蛭類...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過去認為水稻馴化的時間點晚於小麥,大約在7000年前,最近透過新定義,中國將水稻的馴化時間點提前到11,000年前。 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與甜橙一樣,在台灣椪柑也是屬於冬天的水果。但是椪柑只是「寬皮柑」家族最有名的成員而已,還有桶柑、海梨柑、茂谷柑、溫州蜜柑。 寬皮柑與甜橙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椪柑的爸爸是柚子、媽媽是橘子,而橙類的爸爸是橘子、媽媽是柚子,就像騾跟騠駃之間的關係一樣喔~
提到「吃花」總覺得有點浪漫,不過在所有可吃的花裡面,最常吃的應該就是花椰菜與青花菜了。這兩種花菜,其實都是甘藍家族的成員。 花椰菜在台灣的歷史比較悠久,但是在作物史上其實青花菜出現的時間比花椰菜要早得多囉!
藜麥因為不屬於禾本科,又被稱為「假穀物」,但藜麥無麩質、高纖維、營養豐富,是很好的糧食喔! 台灣也有原生種的藜麥,早期稱為「紅藜」,近年的研究已經證實台灣的藜麥與美洲的藜麥同屬不同種,所以已經正名為「台灣藜」了~
我們總是說「水蛭」,但雖然牠們大部分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蛭類都住在水裡喔!所以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蛭類。 聽過「楚王吞蛭」這個典故嗎?楚王吞的到底是不是蛭類?筆者特別請教了賴亦德老師,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在酸菜裡發現蛭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活中的一點亂染 我染完的時候被自己噁心到了
Thumbnail
很多事情 真的有選擇嘛? 還是 不的不去面對 才有所謂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微生物於我真是又愛又恨... 可愛在培養的過程有種小成就感,可恨在他們的種類實在太太太多又太太太像了,早期需要花很多時間培養完才能鑑定,臨床的醫生只能先預測先開藥,等到確定菌株再依結果換藥。 但有時太久,病人都康復了(苦笑)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儀器用分子生物學的方式檢驗病原菌,可以縮短更多檢驗時間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生命運作的三大原則: 功能性Functionality、適應性Adaptability、延續性Sustainability。 這三個關鍵字組成了相當簡單而且有效的公式,這個公式包含了一切生命的運作——無論是藍藻的生命、人生命、地球的生態、甚至是自己的日常習慣, 都是用這個公式在不斷地運行:藍藻...
Thumbnail
藍莓的顏色變化主要不取決於色素沉澱,呈現藍色其實是因為藍莓的果臘。。。
Thumbnail
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一個嗜中性顆粒白血球(黃色),吞噬了炭疽熱細菌(橙色),由 Volker Brinkmann - (November 2005). "Neutrophil engulfing Bacillus anthracis". PLoS Pathogens 1 (3):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活中的一點亂染 我染完的時候被自己噁心到了
Thumbnail
很多事情 真的有選擇嘛? 還是 不的不去面對 才有所謂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微生物於我真是又愛又恨... 可愛在培養的過程有種小成就感,可恨在他們的種類實在太太太多又太太太像了,早期需要花很多時間培養完才能鑑定,臨床的醫生只能先預測先開藥,等到確定菌株再依結果換藥。 但有時太久,病人都康復了(苦笑)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儀器用分子生物學的方式檢驗病原菌,可以縮短更多檢驗時間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生命運作的三大原則: 功能性Functionality、適應性Adaptability、延續性Sustainability。 這三個關鍵字組成了相當簡單而且有效的公式,這個公式包含了一切生命的運作——無論是藍藻的生命、人生命、地球的生態、甚至是自己的日常習慣, 都是用這個公式在不斷地運行:藍藻...
Thumbnail
藍莓的顏色變化主要不取決於色素沉澱,呈現藍色其實是因為藍莓的果臘。。。
Thumbnail
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一個嗜中性顆粒白血球(黃色),吞噬了炭疽熱細菌(橙色),由 Volker Brinkmann - (November 2005). "Neutrophil engulfing Bacillus anthracis". PLoS Pathogens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