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試過看完了一套電影,明明很喜歡覺得好看,但是一上網搜尋他人感想,滿眼負評卻無法反駁?因為「負評」是來自「原作粉」(即原著支持者)!當影視化改編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喜歡的「作品」與「原著」很有可能不再是相同的事物,原著(文字或漫畫)與其他版本(包括動畫化及真人化),是否應該各自表述的呢?如果喜歡的真人版被「原作粉」瘋狂批評,究竟誰有道理?
新垣結衣主演的電影《異國日記》,本身是改編自山下知子同名漫畫,講述一名單身小說家收養了父母雙亡的外甥女,兩人開展同居生活的故事。對完全不知道原著是什麼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典型的日系小清新作品,戲中關於如何克服喪親傷痛、面對青春期的成長,以及人際關係的微妙變化…通通令觀眾看得舒服自然,甚至有被治癒。
電影節奏輕快、畫面清新,雖然劇本呈現模式比較瑣碎片段,但很符合一般日本觀眾對這類型作品的認知,同時演員的整體演出亦是符合「清新」的印象——新人早瀨憩飾演喪親少女「田汲朝」,可以說是電影實際上的主角,遊走於哀傷、懵懂及佻皮之間切換自如,踏入青春期面對各種衝擊,她的困惑模樣自然討好,成功讓觀眾投入角色。
至於「國民老婆」新垣結衣,這次飾演對亡姊懷有恨意的作家「高代槙生」,明明社恐卻憐惜喪親孤雛,嘴硬心軟的模樣,既有適當的「硬淨」、拒絕與人溝通的個性,亦有大眾熟悉的「結衣式治癒感」,基於舊有戲路作出新發展,符合大眾對她的「轉型」期待,看完後覺得舒服之餘,心靈的確有被滋潤的感覺。
總之真人版《異國日記》就是熱愛日式「小確幸」觀眾會喜歡的小品電影——大前提是你不知道原著的《異國日記》,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
隨便到噗浪一搜,就會發現「原作粉」的各種負評!他們從不同角度批評真人版《異國日記》如何令他們失望,例如:選角失當 — — 據說消息公佈由新垣擔任女主角時,「原作粉」已對她的外型及演技諸多批評,電影上映後亦指她「果然無法勝任原著的槙生」;電影對原著橋段處理不當 — — 太瑣碎割裂之餘,亦更動不少原著人設(包括亡姊對槙生的言語暴力及控制狂個性,據說電影淡化了很多),更安排了某些跟原著人設有衝突的舉動(據說原著的槙生絕對不會陪外甥女認屍),甚至省略了點題的對白「異國」…
爬了原著感想之後,不得不認同「原作粉」的批評,因為發現真人電影版某些「卡卡」的地方(例如槙生的姐姐也沒有很過份,為何會令她如此記恨呢?原來是「傷害」的程度被減輕),都是原著被「魔改」所致。只是簡單地隨「原作粉」批評的話,就要否定「喜歡」過電影版的自己嗎?曾經被電影的氛圍治癒、認同戲中對面對生命驟變的溫柔與包容、、角色之間的互動火花…未讀過原著的觀眾,能否有力挺自己感受的立場嗎?
想起了上半年日劇圈轟動一時,《SEXY田中小姐》改編日劇後的悲劇(來龍去脈請按連結)影視化改編涉及多個利益單位,各自擁有話語權,誰是誰非很難說得清楚(當然就《SEXY田中小姐》事件而言,NTV劇組已被標籤為「非」,甚至被視為害死原著作者蘆原妃名子的「兇手」),只是對觀眾而言,沒有看過「原著」,單純喜歡改編後的版本,是否「不妥」?誇讚改編後的影視化版本,與「原作粉」推崇的原著有沒有衝突?大家喜歡的是同一件事情嗎?
當然有影視化作品成功贏取「原作粉」的歡心,例如夏日國際電影節2024同期上映的《唱K吧!黑道之哥》(即:《去唱卡拉OK吧!》,由擅長改編的野木亞紀子擔任編劇,平衡了「原作粉」與路人觀眾的需要,意外地贏得雙方一致好評;近年日本高票房的電影《王者天下》系列,邀請了原作者原泰久加入劇組,與編劇共同創作劇本,「原作粉」對電影亦多加讚賞。究竟影視化(特別是真人版)與原著能否並存?似乎值得更多思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