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這展覽的
大概在去年的下半年時,看到有小魔女Do Re Mi 25周年展覽的相關消息,記得當時是很興奮的,因為在睽違四年前看了<尋找小魔女Do Re Mi>這部電影後,就一直很開心是這部卡通陪伴我的童年,因此當看到童年的回憶就這樣被展覽出來,除了開心之外,更是覺得,那是一種對童年的致敬。
只是,當時剛好荷包君有點吃緊,看到截止日期是2025.04.06,突然放心許多,因為這個日期告訴我:不是這麼急著要馬上做決定,可以等到時間近了,再看看內心的悸動是否如此強烈,這就好像是當下很想要下訂一個東西的時候,有另一股力量拉住了我,讓我冷靜一下,反正東西不會跑走,對吧?
於是,在內心的衝動冷卻下來後,這件事就這樣被我拋在腦後,直到展覽前幾天。
喚醒我應該要去看展的契機
在展覽的前幾天,那時候看到書友的貼文分享,隔著螢幕我都感受到那股感動,而且透過書友的貼文,才發現展覽內容感覺很豐富,這又喚醒了我,這次終於想起來要去看了。
恰好在展覽最後一天的時候,因為下午有參加其他活動的關係而要買高鐵票,結果發現適逢連假,只能買到早上7:00多的高鐵票,於是我就當成了:
這大概是老天在幫助我吧,讓我參加活動前,還可以去看個展,而且恰好活動地點離華山文創園區不遠,只能說一切都是這麼剛好,現在想起,仍然覺得這一切是如此神奇。
看展的體驗
去看展的路上,最困擾我的不是如何抵達華山文創園區,而是怎麼找到展出的地點。我上網查了,地點在中4B,下一個疑問便是:中4B,你,在哪裡?
雖然都有展區位置圖,但對我而言看地圖認路本身是一件令人抗拒的事情,一條又一條彎曲的線,如何對應現實生活中的相對位置,一直是我的困擾,我內心產生了「是不是找不到了?是不是不能看了?」的念頭,與心灰意冷的心情並存的是-持續找尋中4B在哪裡,終於在我走遍華山後,發現了小魔女Do Re Mi展覽的看板了。
從展覽帶到童年回憶
終於在現場買好票,本來以為門票會是一般紙張的票券,結果是小魔女Do Re Mi的圖樣,並且搭配波龍棒的盒子,裡面是壓克力紀念票根,真的好適合跟背景拍一張照。

驗票後,我走進了展間,就好像走進了童年的時光隧道,回憶就這樣浮現。
追溯卡通播出的年份,從維基百科中查到,在日本首播是1999年,在台灣則是2000年,首播的時候我正值幼稚園大班~小學一年級之間,因此,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應該是已經重播第二輪了,那時候是2003年~2004年之間,正值小學三、四年級的階段。
我對那時期的記憶是模糊的。或許我只記得片段,像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開心的表演,但背後所面臨的是同學的耳語:這人好三八、這人好愛現,同學都不想跟我玩在一起,恰好我讀的小學離家很遠,於是慶幸的是-只要撐不到8小時,我就可以回家了。
回家後的下午,我不會寫功課,而是跟著奶奶一起看連續劇,緊接著才是我愉悅的卡通時光,對我來說,跟奶奶看連續劇除了認識大人的世界之外,還有像是一種撐過後便海闊天空的獎賞。
記得那時候最印象深刻的感受是-我跟著小魔女們一起讀小學三、四年級,我看著他們就好像看著自己的生活一樣,Do Re Mi或許跟我比較相像:不愛寫功課、考試總是考倒數的,並且時常自稱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美少女。」,而其他角色則跟我的生活相差比較遠,但當時,大概是羽月有打破我的既定印象,因為她是一個功課很好的同學,並且真心誠意的跟Do Re Mi當朋友,之所以意外,是因為當時我所認識功課好的人,都是很不屑跟我這種成績差的人講話,彷彿功課差就是人生失敗組一樣!
我很喜歡跟著她們一起度過每一天,那種感覺真好,因為我在學校沒有朋友、被討厭,唯一的朋友大概就是班導師,下課會陪我聊天,至於我為什麼被討厭?事後我去追溯,除了說我三八之外,還有說我愛現,再來說我做作,接著說我愛巴結老師。
我只能說,人類被討厭的理由,真的是千奇百怪,但當時沒有一個人,告訴我,我很獨一無二,只是認識不適合的人,所以可以勇敢的做自己。
裡面的日常,或許我記得的場景不多,但是魔幻舞台跟魔女檢定考的部分,好像刻在我的潛意識裡面。魔幻舞台出現的時機通常都是反派角色要來搶走他們魔法堂的嬰兒小花,一開始反派角色通常會佔上風,而主角們則是被打得落花流水,不過隨著劇情演變,她們開始想辦法,這時候魔幻舞台出現了,它就像一個強大的信念,足以擊倒眼前的困難,也許前面的碰撞都只是前菜,這一刻,才是真正的發威!
甚至,有那麼幾次,我夢見自己加入了她們,一起前往魔女的世界,學校的生活再也不是我的重心,只是過場,可惜睡醒了,我還是要去學校上學,繼續面對那些討厭我的同學。

原來,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信念是很強大的,這也是我後續回想起這個片段時,所領悟到的。一路上,我都在看著她們從天真的小女孩,慢慢蛻變成照顧小嬰兒小花的角色,並且不論多麼困難的情況,都總是可以圓滿的解決啊。
我跟著她們從小學三年級,一路讀到小學六年級,除了一起感受了升上一個年級的喜悅之外,還有就是他們之間真誠的友情吧,那是我小學時期,從未體驗過的事物,我的小學階段就好像被迫丟到一個未知的叢林,以及面對來路不明的惡意,而這樣的卡通,確實是陪伴了我許久,也成了我每天的精神寄託。

在卡通畫上完結篇後,我就沒在看了。但霹靂卡霹靂拉拉波波力那貝貝魯多這個咒語已經刻在我的腦海中。我以為這部卡通就這樣從我生活中消失,直到四年前,才又喚醒了我的童年回憶,讓我開始時時刻刻關注相關的訊息。
還好,我的童年還有這些微小但幸福的事物,讓我願意回味。
這世界上有沒有魔法?
前面講了很多關於自己的童年記憶,在展覽接近尾聲的地方,鏡子上文字寫下:
你,還相信魔法嗎?
或許這題答案,被期望要從一個今年即將滿31歲的人口中說出:什麼魔法?我才不相信這個東西!不要整天做白日夢。
如果你以為我會這樣回答,那你就錯了,因為我的答案從10歲那一年,一直到我今年即將年滿31歲,某種程度上的答案都是一樣的:
這世界上,我相信是有魔法的,只是以不同形式展現。在10歲的那一年,我所相信的魔法是透過魔幻舞台,就可以立刻消除掉眼前的困難;而如今經歷了20多年,我會說:魔法藏在日常的生活裡,從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中、我所看的每本書以及作品、我所認識的每一個人,在無形之中,幫助我成為更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