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對於現代人可以說是基本常識,但是在民智未開的年代,刷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過去曾有羅馬人,埃伊納的保羅 (Paul of Aegina, 公元625年-690年),提出飯後潔牙的習慣,強調牙垢應使用刮刀或小銼刀去除。
相當粗暴有力。也許當年需要清除的汙垢並不只有單純牙菌斑而已,還可能包含壞掉的牙齒與牙結石。
看來當時刷牙可是非常硬,也相當令人不能接受。
有些人光是拿牙刷認真刷牙就會出現牙齦流血的問題,更不用說拿起銼刀去深層刮除髒污。
那麼沒有牙刷銼刀的人該如何刷牙呢?
有其他人則透過咀嚼樹枝或樹根來清潔牙齒。聽起來跟寵物潔牙骨有點像。
在古羅馬時期,生活習慣中開始意識到刷牙。
想像自己住在羅馬的富裕區,身為富豪每天早晨可以神清氣爽的刷牙洗臉。
與眾不同的富豪刷牙也是別具風味,多一些淡淡的尿味。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羅馬人用尿液來刷牙、清潔衣物,甚至作為紡織業的原料,確實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做法其實並不算太「異常」。
從科學、歷史與衛生習慣三個角度來分析:
尿液含有氨(Ammonia),這是一種具有清潔作用的化學物質。在沒有現代化學清潔劑的時代,羅馬人發現尿液可以去除污漬、增強衣物的亮度。
至於刷牙,當時的「牙膏」主要是浮石粉(Pumice)混合尿液,浮石粉能夠去除牙垢,而氨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因此在當時來說,算是一種實用的選擇。
現代人習慣每天早晚刷牙,但古羅馬人對口腔衛生的要求並不像我們這麼嚴格。
推測是偶爾清潔口腔。
此外,羅馬人的飲食相對天然,沒有跟現代人一樣經常食用精緻澱粉的問題。
糖分攝取較低,蛀牙的情況較少。
在古埃及、中世紀歐洲,甚至中國古代,都曾有過尿液作為清潔劑或藥用的記載。
在中醫系統中,童子尿,用在中藥中通常作為藥材/藥引使用,具有滋陰降火之功效。
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尿液並不適合作為口腔清潔用品,含有細菌及其他代謝產物。
在古羅馬時代,對「潔淨」的標準不同。
羅馬人認為尿液是「天然可用」的資源,甚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回收和交易體系(例如尿液稅)。
總結來說,羅馬人對尿液的使用雖然讓現代人覺得不尋常,但在當時的科學與文化背景下,這是可用資源的務實選擇。
只是隨著現代衛生觀念的發展,被更衛生的清潔方式取代了。
如果今天有人提倡重新用尿液來刷牙,你能接受嗎?
事實上,尿液在古羅馬非常流行。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公元69 年成為皇帝之後便成就了最大的下水道系統,那就是公共小便池收集尿液課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