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葉香莢蘭為蘭科香莢蘭屬植物(Vanilla,或稱凡尼蘭屬),Vanilla源自於拉丁文vagina,意思是刀鞘,指的是發酵熟成後的黑色果莢形狀如刀鞘一般,而種小名aphylla,字首a-意思是「無」,phylla源於希臘文,意思是葉子(音譯後就變成粉專的名字囉),合起來即為無葉。無葉香莢蘭原生於中南半島與鄰近的熱帶地區,全株為一條光滑的綠色藤蔓攀附於樹木上生長,花序與根皆從莖上的節抽出,雖稱無葉,但只是葉片退化成鱗片狀而已。花超級香!
無葉香莢蘭的花朵
無葉香莢蘭的枝條與葉片
雖然為香莢蘭屬植物,但無葉香莢蘭是「多數」果莢無法製成香草的物種之一,不過果莢成熟香甜可口,文獻上說吃起來像香蕉。無葉香莢蘭基本上只能當觀賞植物但又很佔空間,想種的花友們可能要評估一下囉。
好不容易扯到香莢蘭只講這麼一點點太可惜了,藉這次把香莢蘭概略的介紹一下吧(篇幅又要爆了)!
香草是少數利用於香料的蘭科植物,我們常吃的香草冰淇淋、香草布丁、香草烤布蕾等等,其中的特殊的香氣就是利用發酵熟成的香草莢來製作,通常我們使用時會切開香草莢並將刮出裡面的種子加入食品中,因此有時在甜點裡頭會發現一點一點黑黑的,那是香草籽,不是胎哥咪訝!
香莢蘭屬中約有110種原生種,分布於東南亞、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島嶼、非洲與馬達加斯加島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生長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台灣分佈一種原生種(非特有)-台灣凡尼蘭(V. somae),果莢香甜可食但亦無法製成香草。在這110種當中真正可製作成香草的種類其實不多,目前主要商業栽培的只有原生於中南美洲的三個種,墨西哥香莢蘭(V. planifolia)、大溪地香莢蘭(V. tahitensis)及大花香莢蘭(V. pompona),雖說三種,但光是墨西哥香莢蘭的市佔率就超過90%,是目前許多重要產區,如印尼、馬達加斯加、中國與墨西哥主要栽培的種。
大溪地香莢蘭是大溪地與其他太平洋島國主要栽培的種,等等!剛剛不是說原生在中南美洲的三個種嗎?大溪地是位在太平洋島上的小島耶,沒錯!大溪地香莢蘭並非當地原生,在1848年經法國人Admiral Hamelin引入並開始栽培,經親緣分析後發現,它是以墨西哥香莢蘭為母本,芬芳香莢蘭(V. odorata)為父本的雜交種,製成的香草具花果香,在市場上也頗受歡迎。
大花香莢蘭主要栽培於墨西哥,製成香草後香氣濃烈,但香氣與主流香草差異甚大,因此較少在國際市場上出現,大部分只在墨西哥與鄰近國家販售,當地稱其果莢為pompon,即是種名的由來。
香莢蘭屬植物可食用的種類不少,但因香氣、栽培技術與加工與否等種種因素限制了許多種類商業生產的可能性,但在當地仍會利用這些充滿香氣的果莢,如墨西哥當地的印第安人會將芬芳香莢蘭加入蘭姆酒中增添香氣,其他如V. appendiculata與V. phaeantha亦做為香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