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2|AI 是你的敵人還是幫手?

D032|AI 是你的敵人還是幫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物理學家費曼:"科學哲學對科學家的用處,跟鳥類學對鳥的用處一樣。"鳥不需要鳥類學指導,科學哲學也一樣無法指導科學。」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規則不能決定所有事情。」


「物理理論都是一些臨時的模型。物理學並不是在探究真實世界的本質。物理學只是在試圖描寫世界的運行方式而已。」


「世界是怎麼回事,取決於“你”對他的解釋。不一定非得是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也可以根據方法論選擇世界觀。」


「如果教育相信世界照規則運行,則培養出“工人 Workers",


如果一個人能認識不確定的世界端,他可以成為“玩家 Player",


如果一個人認知到我們對世界的解釋永遠是主觀的,他會成為“塑造者 Shaper”。」


「AI 是工人的敵人,是玩家的幫手,是塑造者的工具。」


這段討論,節錄自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第六季[1],


引發我對人與AI之間如何協作的深度思考。


眾所皆知,2024年這一年,


關於「數據科學 Data Science」的「初階職位 Entry Level Position」相當難找工作。


如此,許多貸款來美國唸數據科學的碩士生,就只能哭了。


這個現象的背景,主要在於AI讓「平均水準」的智慧變得相當廉價。


從前「初階職位 Entry Level Position」的角色,


是作為「資深職位 Senior Level Position」的手指,


去幫忙執行一些如拿拿橘子,抓抓麵團的簡單任務。


但AI出現後,這些簡單任務非常簡單就可以快速完成,


幫助「資深職位 Senior Level Position」的人員直接跳過與「初階職位 Entry Level Position」角色的溝通成本,其實也就不需要這些初階職位的人了。


這個現象,用萬老師的比喻,正好可以看到,


這些碩士,就像是工人一樣,AI成為了他們的敵人。


而受過訓練的博士,他們成為玩家,AI成為了他們很好的幫手。


而敢於擔責任,擴大影響力的博士,則成為了塑造者,


AI 成為了他們的工具,他們可以用更少的人力,


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為整個社會帶來更多生產。


蠻期待可以盡快看到工人都沒有工作的那一天。


Reference

[1] 萬維綱-精英日課第六季-工艺品、玩家和主人翁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 心態1 - 接納失敗是研究過程的一部分:在學術研究中,失敗和挫折是必經之路,無論是實驗結果不如預期,還是論文遭到修改或退稿。這些都是累積經驗、提升研究能力的機會。每次的失敗,都是為下一次成功做準備。碩博士生要學會從失敗中汲取具體的教訓,逐步改進。 - 心態2 - 理解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現代工作中,會議是不可避免的部分,而如何有效地整理會議內容、提取核心資訊成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這裡我分享一個結合語音錄音、卡片系統的方法,幫助你在繁忙的會議中迅速捕捉並整理重點。 ▌從語音筆記開始 許多會議過程相當混亂,且訊息量龐大,往往難以一一記錄。這時可以善用 AI 語音筆記工具
如果你是一個希望提升學術能力,並達到世界水準的學生,江金倉老師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對你有極大幫助。 他的評分標準看似嚴格,但實際上,它提供了一個精準的成長信號,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 在美國頂尖研究所的標準下,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學習反饋。 - 理由1 - 嚴格標準代表
在學術研究中,如何快速整理讀書筆記、捕捉重點,是每個碩博士生的日常挑戰。今天,我要分享一個特別適合碩博士生的 **1分鐘語音讀書筆記工作流**,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整理知識。 這個方法只需要四樣工具,操作簡單,卻能大大提升你的學術生產力! ▋準備的工具 1. 要閱讀的實體書
1. 忽略社交健康的重要性: - 很多研究生全心投入在學術研究上,將大部分時間用來閱讀、寫作和實驗,卻往往忽視了人際關係的維繫。這導致他們漸漸感到孤立無援,長期下來不僅可能影響學習效率,還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焦慮。社交健康不只是與他人寒暄,更是指與身邊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這些關係在壓力大的時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筆記不再只是記錄一時的靈感或數據。隨著研究進度推進,筆記能成為你思維的延伸,幫助整理文獻、形成論點,甚至引導你進一步思考問題。而現代數位工具的發展,讓筆記不再孤立存在,透過連結,筆記能發展成一個有機、動態的知識網絡,極大提升研究效率。 這個理念,正是美國創作者Ni
- 心態1 - 接納失敗是研究過程的一部分:在學術研究中,失敗和挫折是必經之路,無論是實驗結果不如預期,還是論文遭到修改或退稿。這些都是累積經驗、提升研究能力的機會。每次的失敗,都是為下一次成功做準備。碩博士生要學會從失敗中汲取具體的教訓,逐步改進。 - 心態2 - 理解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現代工作中,會議是不可避免的部分,而如何有效地整理會議內容、提取核心資訊成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這裡我分享一個結合語音錄音、卡片系統的方法,幫助你在繁忙的會議中迅速捕捉並整理重點。 ▌從語音筆記開始 許多會議過程相當混亂,且訊息量龐大,往往難以一一記錄。這時可以善用 AI 語音筆記工具
如果你是一個希望提升學術能力,並達到世界水準的學生,江金倉老師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對你有極大幫助。 他的評分標準看似嚴格,但實際上,它提供了一個精準的成長信號,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 在美國頂尖研究所的標準下,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學習反饋。 - 理由1 - 嚴格標準代表
在學術研究中,如何快速整理讀書筆記、捕捉重點,是每個碩博士生的日常挑戰。今天,我要分享一個特別適合碩博士生的 **1分鐘語音讀書筆記工作流**,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整理知識。 這個方法只需要四樣工具,操作簡單,卻能大大提升你的學術生產力! ▋準備的工具 1. 要閱讀的實體書
1. 忽略社交健康的重要性: - 很多研究生全心投入在學術研究上,將大部分時間用來閱讀、寫作和實驗,卻往往忽視了人際關係的維繫。這導致他們漸漸感到孤立無援,長期下來不僅可能影響學習效率,還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焦慮。社交健康不只是與他人寒暄,更是指與身邊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這些關係在壓力大的時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筆記不再只是記錄一時的靈感或數據。隨著研究進度推進,筆記能成為你思維的延伸,幫助整理文獻、形成論點,甚至引導你進一步思考問題。而現代數位工具的發展,讓筆記不再孤立存在,透過連結,筆記能發展成一個有機、動態的知識網絡,極大提升研究效率。 這個理念,正是美國創作者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