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倉老師的評分標準:幫助學生達到世界水準的3個理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是一個希望提升學術能力,並達到世界水準的學生,江金倉老師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對你有極大幫助。

他的評分標準看似嚴格,但實際上,它提供了一個精準的成長信號,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

在美國頂尖研究所的標準下,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學習反饋。


- 理由1 - 嚴格標準代表真實的能力檢驗

江金倉老師堅持按照美國Top 30統計學研究所的標準來評分,這並不是為了難為學生,而是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基準,讓學生知道自己距離國際水準有多遠。當時我在臺灣的時候,這樣的評分讓我感覺嚴苛,但後來我理解,這正是幫助我提升能力的最佳方式。通過這種評價,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


- 理由2 - 提供精準的學習反饋

當你在學習中得分較低時,這意味著你的答案與預期的專業水準仍有距離。這是極為寶貴的學習反饋。當年我也是從10幾分開始,慢慢提升,經過努力才達到70多分的標準。這段過程不僅讓我理解統計學的真諦,也提升了我的思考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理由3 - 防止陷入「GPA工程師」的陷阱

許多學生往往過於追求高分數,而忽略了真正的學習和思考。江老師的評分方式打破了這種「高GPA=成功」的錯覺,讓那些真心想要進步的學生有機會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僅僅依賴數字來掩蓋實際的知識缺口。這樣的標準為那些希望在國際舞臺上競爭的學生提供了寶貴的準則。


如果你也曾經感受到類似的嚴格評分標準,不妨與我分享你的經歷。你認為這樣的方式對於提升實力有幫助嗎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術研究中,如何快速整理讀書筆記、捕捉重點,是每個碩博士生的日常挑戰。今天,我要分享一個特別適合碩博士生的 **1分鐘語音讀書筆記工作流**,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整理知識。 這個方法只需要四樣工具,操作簡單,卻能大大提升你的學術生產力! ▋準備的工具 1. 要閱讀的實體書
1. 忽略社交健康的重要性: - 很多研究生全心投入在學術研究上,將大部分時間用來閱讀、寫作和實驗,卻往往忽視了人際關係的維繫。這導致他們漸漸感到孤立無援,長期下來不僅可能影響學習效率,還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焦慮。社交健康不只是與他人寒暄,更是指與身邊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這些關係在壓力大的時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筆記不再只是記錄一時的靈感或數據。隨著研究進度推進,筆記能成為你思維的延伸,幫助整理文獻、形成論點,甚至引導你進一步思考問題。而現代數位工具的發展,讓筆記不再孤立存在,透過連結,筆記能發展成一個有機、動態的知識網絡,極大提升研究效率。 這個理念,正是美國創作者Ni
當時印象課上講的,就是你提供的產品與服務, 一則幫客戶賺錢,另一則幫客戶省時間。 當時聽起來十分抽象,而過了一年半的持續思考, 現在終於能從不同的客戶的角度來思考產品開發。 在大學的研究工作,本身的研究方向就是趨吉避凶, 將大挑戰透過研究化約為小挑戰, 將小挑戰變成可以控制的成果,
如果你每天通勤的時間大約有40-50分鐘,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找到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的方法。你不需要將這段時間視為浪費,反而可以用它來提升自己的思考、學習和計劃能力。讓我們看看怎麼做吧! - 步驟1 - 等待公車時,快速記錄你的思考 在等公車的3-10分鐘裡,可以利用Day One Journ
當我還是個博士生時,曾經以為教育是神聖而純粹的,應該遠離任何金錢的影響。然而,隨著深入了解大學的運作機制,我才真正看清了背後的現實。 ▋經費從哪裡來? 你是否曾好奇,系上設施、博士生薪水、活動等經費究竟來自何處?其實,這些經費是由系所所屬的學院提供的。而學院的經費來源呢?通常是來自於更上
在學術研究中,如何快速整理讀書筆記、捕捉重點,是每個碩博士生的日常挑戰。今天,我要分享一個特別適合碩博士生的 **1分鐘語音讀書筆記工作流**,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整理知識。 這個方法只需要四樣工具,操作簡單,卻能大大提升你的學術生產力! ▋準備的工具 1. 要閱讀的實體書
1. 忽略社交健康的重要性: - 很多研究生全心投入在學術研究上,將大部分時間用來閱讀、寫作和實驗,卻往往忽視了人際關係的維繫。這導致他們漸漸感到孤立無援,長期下來不僅可能影響學習效率,還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焦慮。社交健康不只是與他人寒暄,更是指與身邊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這些關係在壓力大的時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筆記不再只是記錄一時的靈感或數據。隨著研究進度推進,筆記能成為你思維的延伸,幫助整理文獻、形成論點,甚至引導你進一步思考問題。而現代數位工具的發展,讓筆記不再孤立存在,透過連結,筆記能發展成一個有機、動態的知識網絡,極大提升研究效率。 這個理念,正是美國創作者Ni
當時印象課上講的,就是你提供的產品與服務, 一則幫客戶賺錢,另一則幫客戶省時間。 當時聽起來十分抽象,而過了一年半的持續思考, 現在終於能從不同的客戶的角度來思考產品開發。 在大學的研究工作,本身的研究方向就是趨吉避凶, 將大挑戰透過研究化約為小挑戰, 將小挑戰變成可以控制的成果,
如果你每天通勤的時間大約有40-50分鐘,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找到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的方法。你不需要將這段時間視為浪費,反而可以用它來提升自己的思考、學習和計劃能力。讓我們看看怎麼做吧! - 步驟1 - 等待公車時,快速記錄你的思考 在等公車的3-10分鐘裡,可以利用Day One Journ
當我還是個博士生時,曾經以為教育是神聖而純粹的,應該遠離任何金錢的影響。然而,隨著深入了解大學的運作機制,我才真正看清了背後的現實。 ▋經費從哪裡來? 你是否曾好奇,系上設施、博士生薪水、活動等經費究竟來自何處?其實,這些經費是由系所所屬的學院提供的。而學院的經費來源呢?通常是來自於更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在碩班一年級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位獨特的老師,他的教學方式讓我深思自我評估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透過這段時間的努力與反思,我意識到降法的重要性,明白了什麼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在這一年中,我的學習經歷充實且有意義,讓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喜悅。
Thumbnail
因為我曾見過友校某生的「升學備審資料」, 資料中有好多她在學三年期間,每場上台報告後,收到的『同學回饋單』! 那讓我驚豔不已: 老師的評價 vs 同學的評價,如果你是教授,你較信誰說的? ☙ ❦ ❧ 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在每次報告後,收到『同學回饋單』,就像在方格裡的格友留言那樣!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Thumbnail
高中的不予置評,高中老師全都是拉圾 暗殺教室裡的殺老師,讓我想起了我國中國文老師因材施教,教導我們去發揮自己的長才,我們國文老師從來都不會因為成績評斷一個人,也不會因為國文考不好而去責備學生,她會因材施教學生哪裡不足的哪裡強的她都會盡力去幫忙教導。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小傑遇到暖心的兩位老師,提升了學業成績,充滿了溫暖和正能量。善的循環鼓勵了孩子的學習,也讓教育工作者感到幸福和熱忱。
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提到江金倉老師, 我的心裡反應:「哇!真的很懷念江老師!」 江老師真的蠻堅持照著學生答案的品質給分。 剛開始在台灣以為他很嚴格, 後來到美國才理解, 他堅持用美國Top 30統計學研究所的標準, 評價臺大學生回答統計問題的品質。 這
一、 讓教得好的老師,被看到更多次。 設法啟動學校的良性循環,每個領域找1、2位老師,資深帶資淺,一起成長。 如果老師教學不力,家長能反映,讓老師有機會改進,是好事。 二、 考核方面,依照教師成效給考績,將老師的成效做分級。 可考慮做專家教師培訓,加碼獎勵老師: 提供協同授課鐘點費、減授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在碩班一年級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位獨特的老師,他的教學方式讓我深思自我評估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透過這段時間的努力與反思,我意識到降法的重要性,明白了什麼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在這一年中,我的學習經歷充實且有意義,讓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喜悅。
Thumbnail
因為我曾見過友校某生的「升學備審資料」, 資料中有好多她在學三年期間,每場上台報告後,收到的『同學回饋單』! 那讓我驚豔不已: 老師的評價 vs 同學的評價,如果你是教授,你較信誰說的? ☙ ❦ ❧ 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在每次報告後,收到『同學回饋單』,就像在方格裡的格友留言那樣!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Thumbnail
高中的不予置評,高中老師全都是拉圾 暗殺教室裡的殺老師,讓我想起了我國中國文老師因材施教,教導我們去發揮自己的長才,我們國文老師從來都不會因為成績評斷一個人,也不會因為國文考不好而去責備學生,她會因材施教學生哪裡不足的哪裡強的她都會盡力去幫忙教導。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小傑遇到暖心的兩位老師,提升了學業成績,充滿了溫暖和正能量。善的循環鼓勵了孩子的學習,也讓教育工作者感到幸福和熱忱。
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提到江金倉老師, 我的心裡反應:「哇!真的很懷念江老師!」 江老師真的蠻堅持照著學生答案的品質給分。 剛開始在台灣以為他很嚴格, 後來到美國才理解, 他堅持用美國Top 30統計學研究所的標準, 評價臺大學生回答統計問題的品質。 這
一、 讓教得好的老師,被看到更多次。 設法啟動學校的良性循環,每個領域找1、2位老師,資深帶資淺,一起成長。 如果老師教學不力,家長能反映,讓老師有機會改進,是好事。 二、 考核方面,依照教師成效給考績,將老師的成效做分級。 可考慮做專家教師培訓,加碼獎勵老師: 提供協同授課鐘點費、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