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介紹>>
打給鶴!
我是威爾,來自熱情的南台灣是一位『商科出生工科底』因緣際會認識保險的理性業務
後來因實際理賠事故感受到保險價值,並努力傳遞保險價值的小小業務經理
台灣近年來的育兒政策主打0~6歲國家一起養
無疑就是希望能夠降低民眾們在育兒時的負擔壓力
今天筆者來和各位分享其中的細節以及如何透過規劃放大補助效果

<<前言>>
前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新生兒投保黃金時間
這篇來跟各位寶爸寶媽們分享政府給我們的育兒補貼基金
隨著小朋友的出生,也越來越多人晉升為爸爸/媽媽
在這過程會充滿著開心、期待、同時也有著其他人無法理解的焦慮
因為過去只需要一人飽全家飽,不過因為多了小朋友一切變得不在是那麼簡單
大家擔心的不外乎就是開銷部分
政府在這塊也著手提出許多政策補助希望可以幫助家庭,降低育兒的困難度。
<<育兒遇到的壓力>>
首先
我們先來談談育兒的過程到底會遇到什麼壓力好了
從最基礎的伙食、尿布、等必備開銷,再到補習就學的教育費用等
這些無疑都是讓大多數人卻步的點

根據風傳媒財金版報導
將養育小孩會依據家庭背景分為僅解決基本開銷和富養小孩來比較
從媽媽生小孩時的手術費用及檢測費用,一直到大學學費或生活開銷等
零零種種花費至少也需380萬元
而對於壓力部分除了金錢,還存在責任的問題
在婚禮殿堂與另一半攜手承諾,未來不論生活富裕或困苦都會彼此扶持,不離不棄
而明天跟意外何時先來,誰說的都不算,也不會像電動玩具那樣可以再次重來
筆者在過去觀察出客戶對於壽險觀點的改變
都是在結了婚或生了小孩之後忽然發現『不能像之前單身時一樣一走了之』
而必須顧及到另一半或小孩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家庭責任』
當我們只有一個人,或許我們的離開對他人影響不大
但當我們有了家庭,那些承載著幸福的因素都因我們的倒下而揮之煙滅
想想看夫妻兩人共同努力買下的幸福小窩、遮風擋雨的代步工具、甚至是小朋友這樣甜蜜的負擔
當一方倒下時,所有的壓力、思念、惶恐
通通留給了剩下的另一半去承擔,光用想的就覺得那樣的壓力實在難以獨自承受
這也是為何我們都要做好規劃的根本原因
<<政府提供的補貼>>
現在國家推出的政策是『0~6歲國家一起養』
透過許多補貼或減免政策,解決父母們在扶養小朋友長大過程中『錢』的壓力
根據補助的不同,筆者大致分為四項給付項目說明
1. 一次領:根據出生的戶籍地領取的一次性1~6萬元的補貼
2. 長期領:『自己顧』就每月領5,000元育兒津貼,領到5歲共30萬
『給人顧』就每月補貼7,000元或自負1~3,000元的托育或幼兒園費用
3. 社會保險:針對勞工舉例只要投保280天後分娩,即可獲得2個月平均薪作為生育補助
(看投保薪資,其他帶薪產假另計)
4. 縣市專屬:針對各縣市政府都有提出一些育兒上的補貼,因為縣市眾多
可直接搜尋關鍵字『我是OO市(縣)民,我家有0-6歲小孩,可以領哪些育兒津貼』
來查詢

這部分也可以直接在YT『保險法佬Insurbros』拍的影片解說:回顧113年育兒補助
可以看出以整理的內容,不論今天小朋友出生之後
是在哪一個縣市或者是選擇自己照顧或由托育機構照顧
都可以搭配政策全方位的補貼到家庭開銷部分
又假設以月投保薪資4萬為例,平均生一個小孩政府會給我們約50萬元左右
不過這樣的補貼,如果不做規劃就是『越花越少』,透過規劃讓『利息培育小孩』本金複利增值留給自己
<<善用保單規劃解決責任與教育基金>>
陪伴小朋友在長大過程,爸爸媽媽一定會碰到的幾大問題
“家庭責任”
成家立業五子登科是國人一直以來嚮往的人生目標
但這背後不論房、車、小孩都需要金錢倚靠
當陪伴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幸離世,家中瞬間少了一個經濟支柱
貸款&生活開銷&教育成本甚至是精神壓力無疑都是另一半需要獨自承受
“教育基金”
古代有孟母三遷,來表達孟母為改善孩子就學環境的決心
環境可以使人沈淪也可以使孩子逐漸卓越
作為家長的我們,無一不希望可以給孩子們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優良資源
只為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這樣的資源也需要錢來完成
“父母選擇權”
在大學剛畢業的同儕中有許多人都有著很不錯的機會可以出去闖一闖
這塊是筆者與客戶分享後聽到的回饋,許多人會羨慕
『別人有機會出國看看』『有筆基金可以提供小孩創業』『有機會可以學習想學的技能』
但這些也都是其他人父母有能力或有做長期規劃的選擇權
雖然在我們畢業時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或資源
不過透過規劃我們能夠『有選擇』讓子女們有機會完成想要
假設子女真的上進且有目標,作為父母的人有能力當然可以全力支持
但如果覺得他(們)整天渾渾噩噩並無向學動力,也可以保留權利將本金好好累積留給自己
以上都是我們的想要… 但要怎麼完成想要呢?
其實筆者覺得光從第一個問題『家庭責任』就已經奠定了解決的工具,那就是『保險』

壽險,就是最好展現責任心的表現
在打拼事業照顧家庭的期間若不幸離去,留下的不是尚未累積的資產
而是留下一大筆具有槓桿效果的保險金給家人
這正是足以讓他們面對未來開銷及貸款壓力的『財務底氣』
也是其他工具最無法取代的地方
除了父母自己提撥,也努力存下壓歲錢
也將政府的補貼“換個地方累積” 並選擇有還本機制的商品,年年都可以領取利息
真正的實現『用利息培育小孩』,而本金仍然安穩的累積
作為我們的選擇,能夠成就孩子完成想要或者是保留給自己的第三人生
<<結語>>
本篇的分享就到這邊
透過文章和每位讀者分享,育兒會遇到的問題以及保單能解決的事情
政府補貼是一時的,但只要做好規劃就會變成一世的
而這也是筆者協助多位新手爸媽們規劃的實際案例分享
如果身為讀者的你
也是新手爸媽/也有幼童教育基金規劃的需求/也擔心突發狀況無法善盡責任
歡迎來訊諮詢,我願意提供專業知識給予協助
讓我們一起搭建起守護家庭的防護傘同時完成教育基金的妥善準備
也歡迎直接來訊與我討論,給您一點方向與建議(下面有我的電子名片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