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乩童的互動實為民間宗教重要的特質,它不仰賴文字經典的傳承,也無明確的宗教組織,與道教、佛教或基督教有了基本的區別。
民間信仰總會是當地最神秘,有的時候卻也是最引人入勝的特色,尤其在台灣有些地方甚至可以「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其中更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儘管隨著現代社會的變遷,民間信仰也難以再依靠傳統的方式進行,但經由轉化、適應,在城市街道小巷內的小型宮廟,似乎也代表著它們確實提供了一些都市人在生活上的需求,甚至發展出了讓自己能夠適應都市社會的新信仰型態。
《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是學者林瑋嬪研究民間信仰的著作,有別於過去經常會把物質與靈媒區分開來,在這本作品當中,她將神像與乩童的作用一起討論,並且以台南萬年村、三寮灣,還有桃園八德為田野,討論它們如何在台灣傳統社會的民間信仰當中,達到互補的效果,進而讓神明的靈力能夠「具現」、回應信徒的需求;以及這樣的合作模式,如何在都市化的過程當中,適應到現代化的社會,並且發展出更加多樣的靈力展現。
儘管是從英文再重新改寫、補充,論文的形式更會有大量學術性的字眼,但書中還是有許多台灣讀者或許會感興趣的部分,尤其是對於那些距離信仰已經不如長輩們靠近的年輕一代,關於儀式、神話與神靈的內容,某種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些獵奇感,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或許是剛好不久前才看過小說《憨慢王爺》,這本用學術方法來解析魔幻元素的《靈力具現》,對我來說也有一種補充說明的感覺,尤其是其中乩童與神靈溝通的段落,在分屬於虛構跟田野的兩本著作當中,更產生了一種奇妙的互文效果。
除了題材之外,之前看過《島嶼幻想曲》也是讓我想要再多看看林瑋嬪著作的原因,儘管或許是因為對象相對抽象,《靈力具現》並沒有想像中來得那麼豐富,但藉由學術的科學視角,來探究靈異題材,本身就是滿有趣的嘗試。
而在這些討論的背後,隱含的依舊還是「人」,在呈現台灣民間信仰的同時,台灣社會的變遷與風土民情,其實也就藏在其中。儘管傳統信仰中的許多元素,在今日經常被貼上負面標籤,但對於真的想要了解其中內涵的人,《靈力具現》也有助於提供一個理解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