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化,與醫療息息相關,到醫院就診與我們近距離的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同時是筆者我所學的背景,也是作為將來職業的選擇方向。
但會不會是第一選擇?
筆者自己非常好奇的是,有多少人通過國考拿到執照成為醫事人員,多少人在臨床第一線服務?
這是我們查到來自行政院的統計 每萬人口從事醫事人員的人數
而需求最大缺工情況嚴重的護理人員,如下圖
最後的圖表是關於我們學子,大學升學選擇第三類學群,醫藥衛生學群的學生,畢業後通過考試拿到醫事人員證照的人數
台灣出現醫院缺工潮的問題,不僅是人才少缺,少子化的時代,又加上工作環境的因素、壓力還有薪資福利,造成人力缺乏的情況,但作為相關背景的學生也許沒辦法全面瞭解困境與僵局背後的涵義,但至少我們可以做自己能力所及,每個人都夠為自己做到的事。
如今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除了基本的血液常規檢查,以及四大癌症的篩檢,包含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 的篩檢,定期健康檢查可以落實預防大於治療的行動。除此之外,隨著自我健康意識的提高,與多變的工作形態帶來的壓力,現在越來越多人重視自己的健康情況,補充保健食品或是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近年不管在科技上、各個領域上都有著多元的發展和變化,醫療產業在未來也勢必面臨改變,而醫療上生成式AI作為新興科技的應用,結合大數據資料庫,可以協助部份科別臨床醫師的初步篩查,同時也因應人力短缺,降低人力需求。
在可以想像的未來,我們的就醫模式或者說讓專業醫療人員能夠更專注在與患者溝通、關懷的互動上,就像李開復先生與陳楸帆先生在《AI 2041: 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一書中提出了不同領域與層面那些大膽又充滿創新的未來世界模樣。
Reference
Global Views Monthly No.459_Sep-24
圖表內數據資料來自行政院政府網站資料開放網站、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2024《遠見》校園領袖
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所共同創辦的《遠見》雜誌,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前進的動力。歷經三年多疫情紛擾,世界逐步走向共存,但全球通膨升溫,兩岸情勢更形緊繃,危機四伏下的台灣,如何迎接未知的挑戰?局勢詭譎多變,《遠見》始終推出創新的重磅企劃,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台灣社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