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與高教人才的危機與轉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去年中研院向立法院提出「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如何塑造合理高教人才退休機制」書面報告提及博士生減少之現象,教育部提出「因應高教人才斷層-提升教研人員待遇計畫」規劃博士生獎學金,5年將投入41.04億元。

將於113學年度開始推動。計畫包含「定額補助」博一至博三每月教育部補助2萬元、學校及企業共同補助2萬元,合計每月4萬元外,可同時透過產學合作研究等校訂規範擇優加碼補助。


另外,在海外的華人,飛馬旅聯合創辦人楊振宇在專欄提到,在上海他看見關於基礎研究起步的推動;參考台灣工研院方式,科技研發的重點並非基礎研究,而是應用研究,時下政策更鼓勵大學教授創業,不要將成果所在實驗室內。

他認為基礎科研是人類重大創新的根源,我們都知道做研究很耗時間也很燒錢,甚至不敢想像能得到多少回報率,但至今依舊致力與堅守在學術端的科學家、學者們,也許沒辦法預估需要多少金錢與時間的投入,但最終的研究成果往往能夠帶給人類更多的突破發現以及更多可能。

就如同諾貝爾物理學獎,從1990年設立至今,95%都頒給了最根本性的科學問題或根本性的發展規律,以及相關研究的實驗方法。或許看似無用的基礎研究是科技發展、人類進步的基礎。


回到筆者自己,也許在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碩士是在社會、大環境以及產業需求成為越來越基本的門檻,那麼博士呢? 除了學歷以外,是不是能夠重新定位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又或是承擔一點點成為人類的使命呢?



Reference : Global Views Monthly No.467_Jul-24

教育部重申博士生獎學金計畫如期推動,補助方式及額度將更彈性、優渥



2024《遠見》校園領袖

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所共同創辦的《遠見》雜誌,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前進的動力。歷經三年多疫情紛擾,世界逐步走向共存,但全球通膨升溫,兩岸情勢更形緊繃,危機四伏下的台灣,如何迎接未知的挑戰?局勢詭譎多變,《遠見》始終推出創新的重磅企劃,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台灣社會的議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razievivian 文字勢的沙龍
5會員
20內容數
體驗大學生活的人,一直嘗試新事物與自主學習,方法與故事集散地。 2025年你找到更棒的點子了嗎?
2024/10/31
隨著健康風氣的升起,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健身,合適的指導與正確的訓練姿勢成為關鍵。不同健身證照如RTS、AFAA及國內的C級教練證照皆是投入健身產業與專業知識的途徑。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限於專業指導,也需個人的管理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健康風氣的升起,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健身,合適的指導與正確的訓練姿勢成為關鍵。不同健身證照如RTS、AFAA及國內的C級教練證照皆是投入健身產業與專業知識的途徑。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限於專業指導,也需個人的管理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
Thumbnail
2024/09/20
面對臺灣人口的高齡化與少子化,醫療行業面臨嚴重的人力資源不足。探討護理人員的缺工情況,以及改善醫療體系的策略。透過健康檢查與推廣與普及,鼓勵民眾重視健康、預防和早期發現;以及AI在醫療領域的未來角色,期望能緩解人力資源短缺的困擾。
Thumbnail
2024/09/20
面對臺灣人口的高齡化與少子化,醫療行業面臨嚴重的人力資源不足。探討護理人員的缺工情況,以及改善醫療體系的策略。透過健康檢查與推廣與普及,鼓勵民眾重視健康、預防和早期發現;以及AI在醫療領域的未來角色,期望能緩解人力資源短缺的困擾。
Thumbnail
2024/08/20
亞洲生技大展落幕,展現醫療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蓬勃發展。隨著AI的日益普及,醫療產業中的健康管理與輔助診斷工具不斷湧現,顯示出未來市場的巨大潛力。各界企業試圖拓展相關領域的市場開發。
Thumbnail
2024/08/20
亞洲生技大展落幕,展現醫療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蓬勃發展。隨著AI的日益普及,醫療產業中的健康管理與輔助診斷工具不斷湧現,顯示出未來市場的巨大潛力。各界企業試圖拓展相關領域的市場開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報載:教育部最近預告「學位授予及替代碩士博士論文準則」草案,首度放寬規定,包括藝術、應用科技與體育運動類的博士學位,可以作品或獎項成就取代博士論文。   為什麼大學專任教師需要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因為唯有通過博士班的訓練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學者
Thumbnail
  報載:教育部最近預告「學位授予及替代碩士博士論文準則」草案,首度放寬規定,包括藝術、應用科技與體育運動類的博士學位,可以作品或獎項成就取代博士論文。   為什麼大學專任教師需要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因為唯有通過博士班的訓練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學者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