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边陲如今在何方

Lola-avatar-img
發佈於朝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北京之外,所有的城市和人心要向着它,而各地又必须模仿它建造出一个自己的“中心”,用来辐射近处的人,以确保这严丝合缝的统治。
八月在谷中

八月在谷中


在搭乘新干线的途中,还是清晨,有一些时间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我在半梦半醒之间读高银,他写道:

三千里山河欲摇身变为首尔

到处有辉煌盛典

所有城市亦步亦趋

恐后争先

要成为纽约

成为各种“中心”乃至假冒的“中心”

我要说

处处都沦为丑陋无耻的“中心”

这首诗何其的突兀,突兀地出现在我的现实里。而我已经离思考那个问题太久太久。

我一直在使用的个人简介是,“来自边疆地区的年轻人”,但我已经很久不提边疆了,除了很少的时候写到它们,作为我一个人的历史。而此刻的我,仿佛漂浮在世界中,没有原先那种被钉住的感觉,所以觉得陌生了起来。

高银这首诗叫作《我的边陲如今在何方》,有种古代诗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错觉,但是他如此地忧伤。然而这历史又太过庞大,笼罩得诗人抬不起头来。

我想我能深刻明白这种感受,虽然我已经离它很远——但实际上又不算太远,甚至那边陲一直在我的心里,所以我反复书写它。我的过去是由它而生成的,但是因为过去一直身在其面,从未像现在这样遥远地、由外部注视它。

从义务教育开始学习地理、历史,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中心”,虽然我们从未到过。那个中心渺茫得翻过几重山都看不到,但它就是盘亘在教科书上,要你依靠所有的想象去完成对它的构建,也接纳它无声的掠夺——接受自己和故乡完全地被当成一个客体,我们真正所处的地方,被轻轻地描述成“边疆”。

孩童时期我就从内心发出过疑问,但村里的老师尚不能解答,并且他自己也没能去过那所谓的“中心”。只是像条件反射般话锋一转,当即告诫我,长大后一定要去到那里。去那里做什么?那话语听起来仿佛一种宗教的朝圣启示,至于其他的什么,根本不重要。

很多年以后,我第一次、且唯一一次去北京,我庆幸自己已不再是为了老师的使命去的,但仍然不能阻止我对这座城市产生莫名的厌恶。我曾经说过,那之后雾霾就成为了我对于北京的政治恐怖想象的一种隐喻,我无法忽视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它的上空,进而使它发狂,拼命向其他城市和人民进行掠夺。

我想这厌恶包含着巨大的恐惧,恐惧它会吞吃每一个千里迢迢从“边疆”到达“中心”的人们,就如同我。于是我千里迢迢离开了北京,并记挂着在那里讨生活的人。

再看高银这首诗,写得让人震惊,它如此直白而清晰地预言了另一个国家、另一些城市和人民的命运。在北京之外,所有的城市和人心要向着它,而各地又必须模仿它建造出一个自己的“中心”,用来辐射近处的人,以确保这严丝合缝的统治。

我搬去腾冲那一年,从滇西边境要抵达省会昆明,困难重重,大巴换高铁,足足要走一天。我的傈僳朋友住在真正的边境,独龙江的峡谷之中,他形容昆明是“省城”,我才顿悟,这又是一个“中心”。

出生在省城昆明的网友抱怨,自己为何没有出生在北上广深,然而和在昆明打工的朋友一聊天,才发现他们千辛万苦从地方到昆明,面对巨大的差距,也会叹息自己为何没有生在昆明。

这一个又一个的“中心”,强行将我们区别开来,让我们为自己是“小地方”出身、为自己来自边疆而感到局促不安,乃至于产生莫名的羞愧。

再有一年,云南老家的朋友在泰国的乡村教书,在契约结束前,邀请我去当地旅行,去看看她,顺便给她带了一些临别前送给当地人的礼物。于是我从昆明出发了,然后我也目睹了“边缘”是如何连接“边缘”。

在高速的交互中,边缘和中心这种相对固定不变的关系被打破了。它流动着,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而只是人们在移动中自发产生的,漩涡像水波纹一样四散着,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不会感到羞耻或不安。

2024 年 10 月 3 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la的沙龍
20會員
137內容數
我决定种下你的契机,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午后。
Lol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0
站在他们中间的我,仿佛一只chiikawa,但是跃跃欲试。
Thumbnail
2024/10/10
站在他们中间的我,仿佛一只chiikawa,但是跃跃欲试。
Thumbnail
2024/06/26
东京好像一个世界的十字路口,我并不是扎根在了这里,而是借助它的目光理解世界,以及自己的来处。
Thumbnail
2024/06/26
东京好像一个世界的十字路口,我并不是扎根在了这里,而是借助它的目光理解世界,以及自己的来处。
Thumbnail
2024/05/25
那是我最寂静的一次“六四”记忆,从那个狭窄的、堆满了杂物的书房中走出来,我们又回到了遥远的二十一世纪。
Thumbnail
2024/05/25
那是我最寂静的一次“六四”记忆,从那个狭窄的、堆满了杂物的书房中走出来,我们又回到了遥远的二十一世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Thumbnail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此次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人們看到了中國的經濟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強大,相反更凸顯出過分依賴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使得中國內部政治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Thumbnail
此次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人們看到了中國的經濟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強大,相反更凸顯出過分依賴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使得中國內部政治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