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雙重瘋狂|我們是不是都落入了這個被安排好的陷阱中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寫在心得之前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9年上映的《小丑》,很多人好像忘了(或其實不知道),根據2019英國《帝國雜誌》(Empire)的報導,導演陶德‧菲力普說這部電影「並不是改編自特定的DC漫畫」,雖然是小丑的起源故事,但還是希望大家先不要跟DC有太多聯想比較好。

《小丑2:雙重瘋狂》(Joker: Folie à deux),副標題的Folie à deux其實是真實存在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症狀名稱「共享型精神障礙」,意思是「兩人共享的瘋狂」: 形容一個有精神病症狀的人,將妄想的信念傳送到另一個人。但有些狀況底下,此症狀可以傳達至三人,四人,甚至更多。(節自維基百科

raw-image

雖然喜愛程度的確不如第一集,但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不論是亞瑟和莉的情境歌劇、或是法庭上一次又一次的辯論,觀眾得以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部電影。你是將小丑捧為明星、指標、救世主的擁護者;還是像辯護律師史都華一樣,認為亞瑟只是一個遭受過去創傷折磨的平凡人呢?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才會有評價兩極一說吧?

(以下有雷)(以下有雷)(以下有雷)(以下有雷)

開頭的伏筆:哪個是真的小丑?哪個才是影子?

看到開頭樂一通(Looney Tunes)風格的卡通真的是回憶湧現,樂一通是華納兄弟早期推出的卡通系列之一,人物眾多,最知名的像是兔巴哥、達菲鴨,即使是台灣觀眾應該也耳熟能詳吧!我記得小時候電視常播。

raw-image


在卡通裡我們看到小丑和自己的影子,從走紅毯開始爭著媒體目光、到後面搶著要上台表演,最後當警察聞聲來抓人時,影子快速地把一切推到小丑人物身上,繼續躲起來。影子才是真正犯案的人,這也是電影中辯護律師不斷想證明的:亞瑟佛萊克有另外一個人格,那個人格犯下一切罪行,亞瑟應該要接受治療、而不是受刑。而動畫裡也同時暗示著,從一開始神采奕奕的小丑、到最後被銬上手銬唯唯諾諾的小丑,其實只是一個平凡人,他做不到影子做的那些事情,而影子,可以是任何其他人。用懷舊卡通的方式來隱喻接下來的劇情走向,我蠻喜歡的。也許樂一通帶給我們的,並不只有歡笑吧!

raw-image

躲在音樂劇之後的小丑/亞瑟

在亞瑟接受心理醫師訪談時,他談到在莫瑞的節目上,他只記得在場的樂隊,亞瑟一直很喜歡節目中的樂隊,警衛也讓他可以參加阿卡漢精神病院的歌唱活動,讓亞瑟得以發覺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也因此這一集的幻想轉為由歌舞呈現。

在亞瑟碰到為了「小丑」瘋狂的莉之後,兩人陷入熱戀,亞瑟相信莉懂得自己,即使兩人初見面時,莉就對他說了一些「小謊」,亞瑟也覺得這是浪漫的。在亞瑟和莉的狂想歌曲中,亞瑟一直是以小丑的姿態出演,莉始終愛的都是那個引起一陣大騷動、殺人之後還瘋狂大笑的小丑,而不是亞瑟佛萊克。莉就像是所有追隨著小丑的擁護者,認為小丑是在改變世界、認為小丑拯救了自己。

亞瑟並沒有看清這一點。隨著兩個人在幻想的音樂劇中相識、相戀、結婚,就像他們一起唱著要從小丘陵開始築起高山(這是什麼意思?也許莉自己也不確定),到最後亞瑟崩潰地說根本沒有小丑、莉失望地轉身、剪掉頭髮,永遠離開。記得他們在自己的幻想歌舞秀中唱的那一曲To Love Somebody,這一場第一次出現時,哈莉奎茵唱著、唱著專注看著台下,小丑不滿地說:「你不是應該看著我嗎?」哈莉奎茵覺得他們是代替觀眾唱出心聲,應該要給觀眾他們想要的,小丑只好妥協。

所以我說這一幕呢?

所以我說這一幕呢?

最終是一個打破一切幻想、教主跌落神壇的故事

泡泡破了以後,有些人選擇轉身離去、有些人選擇繼續追求,更有些人選擇欣然接受。我想,觀眾們都落入了這個被安排好的陷阱了吧?

電影中以轉播和現場的方式呈現了小丑/亞瑟接受審判的畫面,法院外支持者們抗議將他釋放,法院內的支持者抱著信念:相信小丑一定會大鬧法院,會再次帶領我們搗亂這個萬惡之城高譚市;而其他人冷眼看著這個社會敗類被司法宣判他的人生終點、他一定是裝病、他是變態等等的—鏡頭外的我們將自己投射成高譚市民,一起看著他的審判。

最後,在亞瑟被獄警狠狠教訓一頓後,他在最終審判時親口承認自己其實也殺害自己的母親、承認根本沒有大家期望的「小丑」,憤怒而失望的支持者離開法庭,包含莉。隨後在街上,還是有支持者救了亞瑟,並告訴他:「我們還是很愛你啊!」是嗎?大家都只是愛著那個瘋癲、狂妄的小丑,沒有人在乎亞瑟,就像他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的那樣,沒人在乎。

raw-image

最後,亞瑟在小丑階梯上見到了莉,莉不斷地唱著他們的歌,無視亞瑟對她訴說的愛語,然後轉身離開。在他們幻想歌廳中,哈莉奎茵開槍射殺了小丑;對應到現實中,則是精神病院裡那個一直對亞瑟高唱、擁護他的Ricky Meline捅了亞瑟好幾刀。

Ricky到底是誰?亞瑟在最終審判前,曾在快失去意識前聽到獄警失手把他掐死,難道這是亞瑟的幻想?還是當下Ricky只是一度失去呼吸、而獄警當下誤以為他死了?(但又怎麼沒有處理掉?)這是我最後一直在思考的,總感覺Ricky是一種伏筆,像是他殺了亞瑟小丑,想取而代之。畢竟,小丑對某些更激進的追隨者而言,他是一個崇高的象徵,怎麼能被軟弱、屈服於法庭的亞瑟給玷汙呢?

貫穿兩部電影的插曲:That’s Life

第一集最後以法蘭克辛納屈在1966年的That’s Life作結,而這次的《小丑2:雙重瘋狂》則以這首歌開頭。或許就像歌詞所唱的:

I've been a puppet, a pauper, a pirate,
我已經是一個人偶,一個乞丐,一個海盜
A poet, a pawn and a king
一個詩人,一個小卒也是一個國王
I've been up and down and over and out
我已經上台又下台,結束並離場

以及最後(也是我最愛的那句)

Well, I'm gonna roll myself in a little ball and die
好吧,我將回到胎中死去

選擇這首歌是否就在預言小丑的結局呢?

我覺得劇中唯一在乎他的只有他的辯護律師,他堅持亞瑟應該要接受治療、認為獄警在小事上折磨亞瑟(像是讓他淋雨)很不人道等等,真的只有他關心亞瑟。但亞瑟被自己的擁護者蒙蔽,反而開除了辯護律師,最後顧全不了自己。看完後我只覺得好悲傷,可憐的亞瑟,小的時候活在媽媽的虛構故事和家暴虐待者的陰影下,人們以為他蛻變成了一個反派大明星,而最後,他依然只是他自己—沒人愛的平凡亞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假假的沙龍
34會員
79內容數
嗨嗨 我是假假!我是一個腦袋裡有很多想法的女生 📚讀過的每一本書 🎬看過的每一部影劇 🚗去過的每一個地方 就想分享一下這樣
假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米奇17號》背景設定是2054年,米奇·巴恩斯和朋友提莫為了躲債而報名參加前參議員肯尼斯·馬歇爾主持的太空探索計畫,米奇沒仔細看合約就簽約應徵「消耗工」這個職缺。後來米奇才知道,自己成了太空船上唯一的可拋式僱員,要一直從事些危險的工作。每當他死於非命,人類複印機就會製作出一個新的肉身。
Thumbnail
2025/03/23
《米奇17號》背景設定是2054年,米奇·巴恩斯和朋友提莫為了躲債而報名參加前參議員肯尼斯·馬歇爾主持的太空探索計畫,米奇沒仔細看合約就簽約應徵「消耗工」這個職缺。後來米奇才知道,自己成了太空船上唯一的可拋式僱員,要一直從事些危險的工作。每當他死於非命,人類複印機就會製作出一個新的肉身。
Thumbnail
2025/03/11
假日去看得了金獎「最佳動畫長片」的小黑貓《喵的奇幻漂流》(Flow),真的要感謝光年映畫代理發行《喵的奇幻漂流》!這是一部2024年上映的拉脫維亞冒險奇幻動畫電影,影片以全程無對白的特色聞名,故事圍繞一隻貓、一隻狗、一隻水豚、一隻蛇鷲與一隻環尾狐猴,牠們經歷洪水努力求生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11
假日去看得了金獎「最佳動畫長片」的小黑貓《喵的奇幻漂流》(Flow),真的要感謝光年映畫代理發行《喵的奇幻漂流》!這是一部2024年上映的拉脫維亞冒險奇幻動畫電影,影片以全程無對白的特色聞名,故事圍繞一隻貓、一隻狗、一隻水豚、一隻蛇鷲與一隻環尾狐猴,牠們經歷洪水努力求生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2/19
愛情電影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從青少年的《鐵達尼號》到大學時期的短暫戀情,再到最喜愛的《愛在三部曲》。本文探討了《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愛在午夜希臘時》三部曲,如何真實呈現愛情不同階段的樣貌,從初識的悸動、重逢的甜蜜到婚姻的挑戰,並探討愛情中溝通和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19
愛情電影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從青少年的《鐵達尼號》到大學時期的短暫戀情,再到最喜愛的《愛在三部曲》。本文探討了《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愛在午夜希臘時》三部曲,如何真實呈現愛情不同階段的樣貌,從初識的悸動、重逢的甜蜜到婚姻的挑戰,並探討愛情中溝通和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小丑。這位我們1966年就被搬上大螢幕的反派角色,擺脫了蝙蝠俠做搭配(又或許沒有完全擺脫...?),如今推出了獨立作品,我得直說,《小丑》它並不是一部很「大眾化」的作品。
Thumbnail
小丑。這位我們1966年就被搬上大螢幕的反派角色,擺脫了蝙蝠俠做搭配(又或許沒有完全擺脫...?),如今推出了獨立作品,我得直說,《小丑》它並不是一部很「大眾化」的作品。
Thumbnail
人的惡,使被拋棄、邊緣的個人,選擇擁抱自己黑暗的面向,成為了小丑。也使他最終所呈現的瘋狂,卻是他的理性表現。
Thumbnail
人的惡,使被拋棄、邊緣的個人,選擇擁抱自己黑暗的面向,成為了小丑。也使他最終所呈現的瘋狂,卻是他的理性表現。
Thumbnail
小丑最終的瘋狂,或許在於當他對明天仍寄予那麼渺小卻仍懷抱一絲絲希望過程中,這一些的無心之惡,加上那一些刻意的嬗笑、羞辱、毆打,才能硬生生地把「亞瑟」推向「小丑」的位置,也建立了他極端的自我認同,最後終於走向屬於「小丑」那既混亂又美妙的世界。
Thumbnail
小丑最終的瘋狂,或許在於當他對明天仍寄予那麼渺小卻仍懷抱一絲絲希望過程中,這一些的無心之惡,加上那一些刻意的嬗笑、羞辱、毆打,才能硬生生地把「亞瑟」推向「小丑」的位置,也建立了他極端的自我認同,最後終於走向屬於「小丑」那既混亂又美妙的世界。
Thumbnail
瓦昆在塑造亞瑟這角色時,添加了女伶般的陰性神情作為一種催眠,催眠下亞瑟能借用其自信去睥睨這個世界。就像在受邀莫瑞.法蘭克林秀卻被主持人拿來嘲笑,那一刻從主持人角度看向亞瑟的鏡頭,亞瑟四十五度角迴轉過來的側臉與肩、與眼神,都居住著一代風華的傲人氣質。
Thumbnail
瓦昆在塑造亞瑟這角色時,添加了女伶般的陰性神情作為一種催眠,催眠下亞瑟能借用其自信去睥睨這個世界。就像在受邀莫瑞.法蘭克林秀卻被主持人拿來嘲笑,那一刻從主持人角度看向亞瑟的鏡頭,亞瑟四十五度角迴轉過來的側臉與肩、與眼神,都居住著一代風華的傲人氣質。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Fred 小丑,蝙蝠俠永遠的對手,這位形貌特異且服儀講究的絕世狂人,在群魔割據的高譚中,坐擁不容質疑的無上王座,他的所作所為,能讓你最可怕的夢魘,瞬間顯得黯然失色,一聲狂笑,便足以抹除你臉上僅存的歡樂,漆上慘白色的恐懼。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Fred 小丑,蝙蝠俠永遠的對手,這位形貌特異且服儀講究的絕世狂人,在群魔割據的高譚中,坐擁不容質疑的無上王座,他的所作所為,能讓你最可怕的夢魘,瞬間顯得黯然失色,一聲狂笑,便足以抹除你臉上僅存的歡樂,漆上慘白色的恐懼。
Thumbnail
劇照 在進入電影院前,我對陶德.菲利普斯幾乎是完全陌生,唯一看完全片的作品是《火線掏寶》,大量幽默爆笑梗加上鮮明色彩鏡頭,當一個打發時間消遣絕對適合。對於瓦昆.菲尼克斯有印象的也只有《神鬼戰士》、《雲端情人》而已。   如果你是參考過去作品風格來挑片的挑剔觀眾,應該也略有耳聞電影上映之前相關
Thumbnail
劇照 在進入電影院前,我對陶德.菲利普斯幾乎是完全陌生,唯一看完全片的作品是《火線掏寶》,大量幽默爆笑梗加上鮮明色彩鏡頭,當一個打發時間消遣絕對適合。對於瓦昆.菲尼克斯有印象的也只有《神鬼戰士》、《雲端情人》而已。   如果你是參考過去作品風格來挑片的挑剔觀眾,應該也略有耳聞電影上映之前相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