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閱讀心得[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有在「下一本讀什麼」有聽到這一集,覺得很棒。然後一樣等很久才借到這本書XD

我覺得外在成就就是會去在乎別人的評價,但內在成就不同於外在成就,是自信、愉悅、滿足感的集合。

A.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外在成就:金錢財富、職位、社會地位,由別人賦予、評價

內在成就:自我實現,幫助他人,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能從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內心真正想要成為的人,活的「豐盈自在」,就能達到內在成就。這一部份是屬於「自我實現」。

作者有提到能提高內在成就的另一個方式就是「幫助他人」,自己的一個舉手之勞,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如果自我實現的事也是能幫助他人的事,那麼這件事就會發揮出對社會強大的影響力。

B.找尋自己的光

做能讓自己感到愉悅又有滿足感的事,先不論結果是什麼,光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就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內在成就。而除了自我實現與幫助他人能帶來愉悅感、滿足感,作者認為“人生最大快樂,在找到天命的那刻”,並提到兩種探索自我的方式:

1.向內探索:以終為始。先找到「最終的自己」,以成為那樣的自己為目標,集中所有資源去成為那個「最終的自己」。

2.向外探索:既有熱忱又有能力的事。如同作者所提到的“從自己的熱忱出發,尤其是「做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最大的幸福感」當出發點”。做自己熱愛的事,而且還能感到無比的幸福感,即便能力還不足也沒關係,因為在過程中自己就會願意去補足不足之處了。

另外,作者也提到要用多元思維看待世界以及擁有強韌內心。

美國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思想導致目的,目的付諸行動,行動形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件事情發生,並不是發生的事情怎麼了,而是我們要如何去看待發生的事情,思維不同,面對困難與挑戰的心態也不同。

我很喜歡作者說的:「壞事的背後都隱藏著一件好事」,讓自己努力專注的去找出那件好事,就能讓自己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在新的事物或真正想做的事上,負面情緒也自然會遠離,這也是「轉念」的修練,讓自己擁有強韌的內心,不再以舊框架的思維,而是以全新的視角看待困境,要記得我們所做的事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C.成為世界的光

作者提到教學或創作都是能影響他人也能增進自己的方式;另外,即使每個人內在成就各不相同,但都需要「持續學習」去擴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以作者為例,作者透過「演講教學」與「寫書分享」造福他人,再加上意見回饋與反思,讓自己持續有高品質的輸入與輸出,持續進步,也從中獲得強烈的內在成就。

“生命的長度上天決定,但寬度自己決定”。

讀到這一小節的標題本來以為是要勸人多閱讀,拓展自己的生命寬度,後來發現沒那麼簡單。作者提到的是他高中最喜歡的「三國演義」,這本鉅作被創作出來如今已經有好幾百年了,依然是文學經典之一,即使作者已逝,仍然對後世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覺得曾經在網路上看到的這句話很貼切:人的生命雖然有限,但可以精彩無限。

結語: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特別喜歡這句話,在[思考馬達]也有類似的金句“人生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持續累積很重要,成果會是一條驚人的複利成長曲線。

推薦本書給對於人生感到迷茫的人,特別是已經擁有外在成就,但是內心還是感到空落落的人。因為內在成就帶來的滿足與愉悅是讓自己內心豐盈自在的關鍵。

avatar-img
Grace的沙龍
2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r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自己讀了幾本關於薩提爾的書,希望在親子教養與相處方式中能運用上,這本書讀了幾章節後,覺得對薩提爾新手來說,這本書比[薩提爾的親子對話]還要友善,至少在對話無法進行下去,覺得挫敗的時候,「一句教養」就能給予很大的幫助,因為「一句教養」的內涵是能與孩子做到「渴望」層次的連結。 本書列出7種常見的親子
近期接觸到薩提爾模式,強調覺察自我,連結渴望,貼近對方內在。身為一個媽媽覺得也許能從中學習用新的模式與孩子相處,中斷傳統高壓教養模式的慣性。 作者以一些生活上的例子(親子衝突,手足紛爭),闡述她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貼近孩子內在,幫助他們覺察,自己找到自己信服的方式解決問題。 心得: 薩提爾模式強
之前看到有人推薦,看了一下簡介,引號裡的對話簡直就句句刺在心上,馬上就決定借來看了。 這本書提到常見的10種內在黑洞的主題,利用薩提爾連結溝通與自我覺察,以及書信問答往返的方式,來幫助人們走出人生困境。 每一個內在黑洞主題多少都有刺中自己的點,有一種情緒翻湧,千頭萬緒但又沒辦法好好化成文字輸出的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因為閱讀前哨站而開始寫閱讀心得,還有也會收聽「下一本讀什麼」的節目,讀這本書是想多了解瓦基的這段歷程,希望有一天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自主人生。 這本書是瓦基以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如何打造自己的夢幻工作。藉由認識自己,「以終為始」的制定目標,驅使內在動力,回顧與反思,以及不同抉擇的思考模式,一步步接近自己
我自己讀了幾本關於薩提爾的書,希望在親子教養與相處方式中能運用上,這本書讀了幾章節後,覺得對薩提爾新手來說,這本書比[薩提爾的親子對話]還要友善,至少在對話無法進行下去,覺得挫敗的時候,「一句教養」就能給予很大的幫助,因為「一句教養」的內涵是能與孩子做到「渴望」層次的連結。 本書列出7種常見的親子
近期接觸到薩提爾模式,強調覺察自我,連結渴望,貼近對方內在。身為一個媽媽覺得也許能從中學習用新的模式與孩子相處,中斷傳統高壓教養模式的慣性。 作者以一些生活上的例子(親子衝突,手足紛爭),闡述她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貼近孩子內在,幫助他們覺察,自己找到自己信服的方式解決問題。 心得: 薩提爾模式強
之前看到有人推薦,看了一下簡介,引號裡的對話簡直就句句刺在心上,馬上就決定借來看了。 這本書提到常見的10種內在黑洞的主題,利用薩提爾連結溝通與自我覺察,以及書信問答往返的方式,來幫助人們走出人生困境。 每一個內在黑洞主題多少都有刺中自己的點,有一種情緒翻湧,千頭萬緒但又沒辦法好好化成文字輸出的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因為閱讀前哨站而開始寫閱讀心得,還有也會收聽「下一本讀什麼」的節目,讀這本書是想多了解瓦基的這段歷程,希望有一天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自主人生。 這本書是瓦基以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如何打造自己的夢幻工作。藉由認識自己,「以終為始」的制定目標,驅使內在動力,回顧與反思,以及不同抉擇的思考模式,一步步接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