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畢竟那個消費的快感只是一瞬間,那個讓你沒有辦法好好愛自己的癥結,卻從未消失。
最近完讀了由曾寶儀所撰寫的《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本書,我十分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如何成為自己?」似乎可以讓「愛自己」這件事情增加廣度。
解鎖「成為自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有著原生家庭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或甚至是創傷,有的時候在某些事件之中,會讓我們有所覺察,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那麼有辦法自覺到重複的情況發生,是有它背後的意義,我也曾在生活中遇過很多,明明覺察到了,卻不想去改變的人,因為在這樣不安或看似負面的狀況,對他來說才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存在。
出社會後面對各種社會意識所組成的價值觀而形成的框架,很難掙脫的狀況下,大部分都是跟隨著這樣的浪潮生活著,有的人會適時的切割出界線,在某個時刻切換回自己喜歡的樣子生活,但大部分會留在這樣的狀態裡,同時又影響著他人,加入這樣的惡性循環。成為自己的過程,自然不是一條舒適的道路,就像書中分享的許多故事,總是要先體察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甚至挖掘內心的黑暗面,然後再釐清自己想要的,經歷過這些才能好好的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聽起來好難,但事情如果輕輕鬆鬆地就可以轉變,我想這份成就感也會令人無感吧!
「愛自己」是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一個照顧自己的方法,但要怎麼愛,都是要我們先去知道自己那些「不被愛」的感覺是從何而生,才能找到真正可以打入心坎裡的「愛」,看著這本書裡滿滿標記,就知道有多少句可以打動人心的分享了,這本書沒有說教感,只有真誠的分享,面對失親事件的悲傷,到旅遊過程的啟發,童年與成長後親子關係的心理交戰,回到個人的自我問答...等,也真實地寫出了她自己在發現問題後,怎麼去面對去處理的態度,對應到自己的處事上,有許多令人可以學習與轉換想法的部分。
以前的自己其實對藝人出的書籍,並不會特別去看,自從看了河正宇撰寫的《走路的人》之後,讓我又對此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撕掉刻板印象的標籤,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就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而有所獲,這也是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不斷要去成長與轉變的歷練吧!
好喜歡這本書的插畫和手寫字的安排,增加了書本的溫度 :)
我相信這是本在不同時期讀的時候,會有不同感觸的書,學習成為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