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畢竟那個消費的快感只是一瞬間,那個讓你沒有辦法好好愛自己的癥結,卻從未消失。

最近完讀了由曾寶儀所撰寫的《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本書,我十分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如何成為自己?」似乎可以讓「愛自己」這件事情增加廣度。

raw-image

解鎖「成為自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有著原生家庭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或甚至是創傷,有的時候在某些事件之中,會讓我們有所覺察,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那麼有辦法自覺到重複的情況發生,是有它背後的意義,我也曾在生活中遇過很多,明明覺察到了,卻不想去改變的人,因為在這樣不安或看似負面的狀況,對他來說才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存在。

出社會後面對各種社會意識所組成的價值觀而形成的框架,很難掙脫的狀況下,大部分都是跟隨著這樣的浪潮生活著,有的人會適時的切割出界線,在某個時刻切換回自己喜歡的樣子生活,但大部分會留在這樣的狀態裡,同時又影響著他人,加入這樣的惡性循環。成為自己的過程,自然不是一條舒適的道路,就像書中分享的許多故事,總是要先體察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甚至挖掘內心的黑暗面,然後再釐清自己想要的,經歷過這些才能好好的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聽起來好難,但事情如果輕輕鬆鬆地就可以轉變,我想這份成就感也會令人無感吧!

raw-image

「愛自己」是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一個照顧自己的方法,但要怎麼愛,都是要我們先去知道自己那些「不被愛」的感覺是從何而生,才能找到真正可以打入心坎裡的「愛」,看著這本書裡滿滿標記,就知道有多少句可以打動人心的分享了,這本書沒有說教感,只有真誠的分享,面對失親事件的悲傷,到旅遊過程的啟發,童年與成長後親子關係的心理交戰,回到個人的自我問答...等,也真實地寫出了她自己在發現問題後,怎麼去面對去處理的態度,對應到自己的處事上,有許多令人可以學習與轉換想法的部分。


以前的自己其實對藝人出的書籍,並不會特別去看,自從看了河正宇撰寫的《走路的人》之後,讓我又對此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撕掉刻板印象的標籤,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就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而有所獲,這也是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不斷要去成長與轉變的歷練吧!

好喜歡這本書的插畫和手寫字的安排,增加了書本的溫度 :)

我相信這是本在不同時期讀的時候,會有不同感觸的書,學習成為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避風港
21會員
79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文字避風港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每年臺北國際書展都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本文作者分享了她在今年書展的體驗,包括如何避開人潮、在不同攤位間的驚喜發現,以及參與講座、與作者交流的收穫。作者認為書展不只是買書,更是一個與作者、出版社、甚至其他讀者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她感到心靈充實。閱讀對她來說,如同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溫暖人心、指引方向。
Thumbnail
2025/04/10
每年臺北國際書展都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本文作者分享了她在今年書展的體驗,包括如何避開人潮、在不同攤位間的驚喜發現,以及參與講座、與作者交流的收穫。作者認為書展不只是買書,更是一個與作者、出版社、甚至其他讀者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她感到心靈充實。閱讀對她來說,如同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溫暖人心、指引方向。
Thumbnail
2025/02/16
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這本書中提到:「大家會想避免大膽行動,最明顯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討厭搬家和旅行。」回顧2024年的自己,就經歷了三次出差和兩次搬家的歷程。 年初因出差至中國,人生解鎖了國外遺失證件而滯留近一週的經驗,年中時房東又告知了不續租的
Thumbnail
2025/02/16
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這本書中提到:「大家會想避免大膽行動,最明顯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討厭搬家和旅行。」回顧2024年的自己,就經歷了三次出差和兩次搬家的歷程。 年初因出差至中國,人生解鎖了國外遺失證件而滯留近一週的經驗,年中時房東又告知了不續租的
Thumbnail
2024/07/25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2024/07/25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搜索引擎上搜尋「愛自己」有成千上萬教你怎麼愛自己的方式,那些方法不外乎是「多與自己對話」、「接受心理諮商」、「人事物斷捨離」、「多出去接觸大自然」....等等,或是看看社群上不計其數的心靈語錄,資訊多且雜,無從下手。那試想一下,大數據給你的東西全數接受後,你真的就做得到愛自己嗎?
Thumbnail
在搜索引擎上搜尋「愛自己」有成千上萬教你怎麼愛自己的方式,那些方法不外乎是「多與自己對話」、「接受心理諮商」、「人事物斷捨離」、「多出去接觸大自然」....等等,或是看看社群上不計其數的心靈語錄,資訊多且雜,無從下手。那試想一下,大數據給你的東西全數接受後,你真的就做得到愛自己嗎?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
Thumbnail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第一章 生命覺醒的那一年 其實我這本看了一半了, 只是想寫成心得, 想紀錄心看到這本書的文字。 所以我重看一次, 再一次感受到,曾寶儀文字裡的情感。 我們都曾負氣的折磨自己, 都曾故意的傷害自己。 藉由這樣讓獲得一種關注?一種自我安慰? 可我們內心知道, 我們心是
Thumbnail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第一章 生命覺醒的那一年 其實我這本看了一半了, 只是想寫成心得, 想紀錄心看到這本書的文字。 所以我重看一次, 再一次感受到,曾寶儀文字裡的情感。 我們都曾負氣的折磨自己, 都曾故意的傷害自己。 藉由這樣讓獲得一種關注?一種自我安慰? 可我們內心知道, 我們心是
Thumbnail
避疫的日子即將結束,也買了出國的機票,在年假收假前,趁南來北往的車程中,抓緊時間再看一本書,時間管理起來。 要說這個靜心,基本和目前的信仰沒有這麼契合,但也沒有習慣把其他人選擇的方法當作異端邪說就是。反正,正念、靜心、冥想、、、等等,以下省略三百種說法,大抵而言歸納起來就是重新且認真的觀察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避疫的日子即將結束,也買了出國的機票,在年假收假前,趁南來北往的車程中,抓緊時間再看一本書,時間管理起來。 要說這個靜心,基本和目前的信仰沒有這麼契合,但也沒有習慣把其他人選擇的方法當作異端邪說就是。反正,正念、靜心、冥想、、、等等,以下省略三百種說法,大抵而言歸納起來就是重新且認真的觀察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 ​偶然間被這本書的書名「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所吸引,​發現作者是「曾寶儀」。 我對曾寶儀的印象是「曾志偉的女兒」、「黃子佼的前女友」,​也記得她也位多方位發展的藝人,在主持上有不錯的成績,其他的倒是沒有特別記憶深刻。 ​ ▋這本書分享了什麼?​ ​—​ ▋後記​
Thumbnail
▋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 ​偶然間被這本書的書名「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所吸引,​發現作者是「曾寶儀」。 我對曾寶儀的印象是「曾志偉的女兒」、「黃子佼的前女友」,​也記得她也位多方位發展的藝人,在主持上有不錯的成績,其他的倒是沒有特別記憶深刻。 ​ ▋這本書分享了什麼?​ ​—​ ▋後記​
Thumbnail
關於「自己」這回事,在某個年紀就拋掉那些青少年時讀的那些關於自己的勵志暢銷書後,就沒再積極看市面上任何關於「自己」的任何書籍,但那種四肢無法伸展,總在人群裡不知道手腳怎麼擺的慌亂感,仍然時不時地從心裡蜿蜒出藤蔓布滿全身,讓人無法喘口氣,彷彿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你得面對自己」。
Thumbnail
關於「自己」這回事,在某個年紀就拋掉那些青少年時讀的那些關於自己的勵志暢銷書後,就沒再積極看市面上任何關於「自己」的任何書籍,但那種四肢無法伸展,總在人群裡不知道手腳怎麼擺的慌亂感,仍然時不時地從心裡蜿蜒出藤蔓布滿全身,讓人無法喘口氣,彷彿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你得面對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