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因此G20正積極將AI等新興科技納入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當中。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數據,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工業化前時期上升約1.2°C,導致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在過去100年間上升了約20公分。預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可能上升至1米,對沿海地區構成巨大威脅,迫使數百萬人遷移,並需要加強相應的基礎建設與調適策略。
這些氣候變化對各國經濟和環境政策構成嚴峻挑戰,特別對於G20國家來說,適應這一變化的調適策略尤為重要。
所謂的調適,意指將社會、經濟和技術系統調整到能夠應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影響,例如酷熱、極端乾旱和暴雨。
這一背景下,G20巴西主席國強調,人工智慧可以在其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從監測森林到預測自然災害,人工智慧都能幫助提升風險管理和應對計劃。
各國也有相關的伴生案例
其實並不意外於G20會對人工智慧在ESG上面的應用表達積極意見與看法,然而在這個議題的背後,牽涉的是人工智慧本身就是造成碳排加劇的主因之一,G20的意見更加接近妥協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無法遏止所表達的觀點與看法,但人工智慧跟ESG之間,本身仍存在相伴相生的雞生蛋,蛋生雞課題。
另一個必須被揭示的矛盾點則是,人工智慧的應用到底對ESG可以達到多少貢獻,也就是有無導入人工智慧對於ESG的淨貢獻為何,如果本身對於改善如水資源、再生能源的效率極其有限,則也僅僅只是一個美化的噱頭,終究要透過硬體、基礎建設的改善去撐起人工智慧的發展,而很難透過人工智慧對ESG的貢獻去論證其發展對人類文明與環境承受力的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