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點』G20與人工智慧,AI如何緩解氣候變遷的危機

『科技觀點』G20與人工智慧,AI如何緩解氣候變遷的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科技議題

伴隨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因此G20正積極將AI等新興科技納入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當中。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數據,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工業化前時期上升約1.2°C,導致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在過去100年間上升了約20公分。預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可能上升至1米,對沿海地區構成巨大威脅,迫使數百萬人遷移,並需要加強相應的基礎建設與調適策略。

這些氣候變化對各國經濟和環境政策構成嚴峻挑戰,特別對於G20國家來說,適應這一變化的調適策略尤為重要。

所謂的調適,意指將社會、經濟和技術系統調整到能夠應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影響,例如酷熱、極端乾旱和暴雨。

這一背景下,G20巴西主席國強調,人工智慧可以在其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從監測森林到預測自然災害,人工智慧都能幫助提升風險管理和應對計劃。

  1. 能源轉型,強化太陽能和風能的使用,協助減少碳排。
  2. 環境保護:監測森林與防止非法砍伐 。
  3. 即時監控:透過衛星資料對森林資源進行即時監控,快速辨識被砍伐或即將遭受破壞的地區。
  4. 預測自然災害: 協助預測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事件,例如乾旱、暴雨和熱浪,幫助政府和社區提前準備應對。
  5. 水資源管理: 用以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並持續進行最佳化。

各國也有相關的伴生案例

  1. 巴西: 亞馬遜環境與人民研究所(Imazon)開發的「森林砍伐警報系統」(SAD)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來產出亞馬遜地區的砍伐警報,促使相關的監控更加有效率。
  2. 加拿大: 加拿大的森林調查和分析計劃(FIA)使用人工智慧監控及評估森林資源現況,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
  3. 澳大利亞: 國家環境科學計劃(NESP)應用人工智慧辨識森林砍伐與棲息地退化的概況。
  4. 印度: 綠色觀察系統(Green Watch)則用於追蹤森林活動,確保保護政策的執行。

科技觀點

其實並不意外於G20會對人工智慧在ESG上面的應用表達積極意見與看法,然而在這個議題的背後,牽涉的是人工智慧本身就是造成碳排加劇的主因之一,G20的意見更加接近妥協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無法遏止所表達的觀點與看法,但人工智慧跟ESG之間,本身仍存在相伴相生的雞生蛋,蛋生雞課題。

另一個必須被揭示的矛盾點則是,人工智慧的應用到底對ESG可以達到多少貢獻,也就是有無導入人工智慧對於ESG的淨貢獻為何,如果本身對於改善如水資源、再生能源的效率極其有限,則也僅僅只是一個美化的噱頭,終究要透過硬體、基礎建設的改善去撐起人工智慧的發展,而很難透過人工智慧對ESG的貢獻去論證其發展對人類文明與環境承受力的正當性。

avatar-img
恰好路過的沙龍
1會員
16內容數
分享人工智慧的科技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恰好路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人工智慧技術背後的勞動剝削問題,特別是資料標記者的工作環境與薪酬問題。這些標記者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如拉丁美洲、非洲及亞洲,他們承擔大量重複性任務,卻往往面臨極低的工資和不良的工作條件。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問題似乎更加嚴重,而改善標記者條件的努力仍然任重道遠。
科技議題 OpenAI 近期獲得 66 億美元的融資,將其估值推升至 1570 億美元,這引發了對於 AI 是處於「革命」還是「泡沫」的激烈討論。許多評論家認為,生成式 AI 市場雖然前景光明,但仍未成熟,許多公司在缺乏回報保證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獨立技術分析師 Rob Enderle 表示,A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進步,情緒辨識成為一個逐漸成熟的領域。研究顯示,AI透過面部表情和聲音模式來解讀人類情感,助力於改善客戶服務和行銷成果。然而,相關技術的應用面臨數據準確性與隱私保障的挑戰。公司需謹慎考量倫理問題及資料保護,確保客戶同意與信任。本文將探討AI在情緒識別中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的挑戰。
美國商務部啟動了一個價值1億美元的競賽計劃,希望透過人工智慧開發可持續的半導體材料及製程,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與可持續性。此計劃由大學主導,將結合自動化技術快速加速材料研究並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的合作,預期將為美國的半導體生產注入新活力。這項計劃為產業創新與環境友好技術的開發定下新的里程碑。
本文探討了Cloudflare副法務長對於人工智慧發展與監管之間的平衡觀點,強調監管需促進創新並解決潛在危害。同時評論了美國加州對AI法案的監管問題,並提出政府需對AI增加管制,以防止產業過度發展造成的風險。同時,指出數位治理與基本人權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並藉由持續對話達成監管與創新的協調。
中國最近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功在不同的資料中心與GPU架構下訓練出單一的生成式AI模型。此成就顯示中國在面對美國制裁的挑戰時,依然能有效整合資源,優化算力配置,並逐步累積成為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的領頭羊。透過運用多品牌GPU進行訓練,中國的AI發展前景持續看好。
本文探討人工智慧技術背後的勞動剝削問題,特別是資料標記者的工作環境與薪酬問題。這些標記者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如拉丁美洲、非洲及亞洲,他們承擔大量重複性任務,卻往往面臨極低的工資和不良的工作條件。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問題似乎更加嚴重,而改善標記者條件的努力仍然任重道遠。
科技議題 OpenAI 近期獲得 66 億美元的融資,將其估值推升至 1570 億美元,這引發了對於 AI 是處於「革命」還是「泡沫」的激烈討論。許多評論家認為,生成式 AI 市場雖然前景光明,但仍未成熟,許多公司在缺乏回報保證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獨立技術分析師 Rob Enderle 表示,A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進步,情緒辨識成為一個逐漸成熟的領域。研究顯示,AI透過面部表情和聲音模式來解讀人類情感,助力於改善客戶服務和行銷成果。然而,相關技術的應用面臨數據準確性與隱私保障的挑戰。公司需謹慎考量倫理問題及資料保護,確保客戶同意與信任。本文將探討AI在情緒識別中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的挑戰。
美國商務部啟動了一個價值1億美元的競賽計劃,希望透過人工智慧開發可持續的半導體材料及製程,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與可持續性。此計劃由大學主導,將結合自動化技術快速加速材料研究並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的合作,預期將為美國的半導體生產注入新活力。這項計劃為產業創新與環境友好技術的開發定下新的里程碑。
本文探討了Cloudflare副法務長對於人工智慧發展與監管之間的平衡觀點,強調監管需促進創新並解決潛在危害。同時評論了美國加州對AI法案的監管問題,並提出政府需對AI增加管制,以防止產業過度發展造成的風險。同時,指出數位治理與基本人權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並藉由持續對話達成監管與創新的協調。
中國最近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功在不同的資料中心與GPU架構下訓練出單一的生成式AI模型。此成就顯示中國在面對美國制裁的挑戰時,依然能有效整合資源,優化算力配置,並逐步累積成為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的領頭羊。透過運用多品牌GPU進行訓練,中國的AI發展前景持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