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教的矛盾與邏輯死亡:無神論、獨立思考與信仰的悖論(上篇)

撒旦教的矛盾與邏輯死亡:無神論、獨立思考與信仰的悖論(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無神論」與「撒旦」概念的矛盾:


無神論的主張是沒有超自然存在。然而,撒旦教也主張無神論和不可知論,但使用「撒旦」這個符號則具有宗教色彩和神秘意涵的名字。且「撒旦」一詞,在許多文化和宗教中被視為一個超自然的實體,因而讓人混淆,就如同我信「沒有媽祖」的「媽祖」,我是媽祖教的無神論者。

既認為其信仰與「撒旦崇拜」無關,又既然不信有撒旦的存在,為何使用「撒旦」這個符號?不太合邏輯,這與無神論的基本原則相衝突。


「反對盲從」但又「引用特定教派教義」:


強調獨立思考和不盲從,但在教義中卻大量引用了拉維揚撒旦教和撒旦教會的核心價值,這似乎與其提倡的獨立思考有所矛盾,也十分不合邏輯。

如果強調獨立思考,為何不創造完全原創的教義,或是完全沒有教義?而是反而依賴特定教派的思想?並設立教條。這種形式是一種盲從,而不是獨立思考。


「崇尚智慧」與「鼓勵反擊」引起的矛盾:


教義中提倡智慧和理性,但同時也鼓勵人們「反擊」?智慧與和理性通常包括冷靜和非暴力的解決問題方式,而「反擊」一詞則可能被解讀為提倡衝突或暴力與可能存在行為或語言上的衝突。


「尊重生命」的矛盾:


提倡尊重生命,除非是為了食物或自我防衛,我個人是喜歡這條款。

然而,例外條款則會引發對何種行為算作「自我防衛」或「食物需求」的爭議,什麼樣的行為可以被定義為「食物需求」或「自我防衛」這個條款很模糊,會被濫用來合理化各種暴力行為,並與「尊重生命的原則」相矛盾,例外籍人士來台灣工作時,殺貓煮食。


「慾望」與「自律」的矛盾:


鼓勵人們掌控慾望,而非壓抑,但同時又強調自律和自省,實在不合邏輯。

掌控慾望和自律可能存在衝突,自律通常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慾望控制或壓抑。如果過於強調慾望的滿足,可能會與自律的要求相矛盾。


》》〉》》〉》〉》


不經讓人想問:

既然反基督為什麼要成立宗教呢?

信撒旦守教義不也是宗教迷信?

這些令人十分不解的矛盾,但若以推廣方式來說,是乎是想要躲在偽哲學的框架裡面。

avatar-img
某某主義
7會員
49內容數
在哲學意義上,只有三個命題,「我是誰」、「愛是什麼」、「死亡的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某某主義 的其他內容
父母的消逝破碎了童年鏡中的倒影與父母象徵的堅固,更在身份裂縫中點燃重塑「我」的可能;伴侶的消散敲響了共享符號世界終章的鐘聲,使孤獨化作尋找新生命意義的起點;而當依附於符號的自我在終極真實前徹底瓦解,每一次破碎都孕育著重構存在的契機,我們在失落中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存在篇章。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 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我們常以為,焦慮來自於某種「缺乏」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缺乏控制。 然而,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過於接近真實」
計較,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流露的行為。 有些人計較金錢、時間、感情的付出與回報,而有些人則斤斤計較別人的態度與對待自己是否公平。 這種行為有時來自缺愛,有時來自不安全感,甚至可能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
父母的消逝破碎了童年鏡中的倒影與父母象徵的堅固,更在身份裂縫中點燃重塑「我」的可能;伴侶的消散敲響了共享符號世界終章的鐘聲,使孤獨化作尋找新生命意義的起點;而當依附於符號的自我在終極真實前徹底瓦解,每一次破碎都孕育著重構存在的契機,我們在失落中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存在篇章。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 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我們常以為,焦慮來自於某種「缺乏」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缺乏控制。 然而,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過於接近真實」
計較,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流露的行為。 有些人計較金錢、時間、感情的付出與回報,而有些人則斤斤計較別人的態度與對待自己是否公平。 這種行為有時來自缺愛,有時來自不安全感,甚至可能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