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凝視真實的深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當象徵崩潰,我們將直面真實的震撼


在我們一般的觀念裡,總將焦慮歸因於缺乏;缺乏安全感、愛、或控制力

然而,若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非單純來自失去某種「東西」,而在於當我們過於接近那無法被完全象徵化的「真實」時,內心的結構便會崩解。

也就是說,焦慮來源於當象徵秩序(即語言、文化、社會規範等構成的秩序)無法填補存在裂縫,我們就會被迫面對那無法言說的核心。

就像柏拉圖的洞穴論,我們可以試著想像一下,當我們從洞內試著往外探索時,離洞口越近所感受到的情緒與感受就越發的複雜,我們可能聽到來至外界的鳥叫聲,也可能聞到新鮮氣味,哪種窘迫與對於未知的恐懼所產生的情緒,即是焦慮。

柏拉圖描述一群人從小被囚禁在洞穴內,只能看到洞壁上的影子,這些影子來自背後的火光投射。他們誤以為這些影子就是全部的現實,直到有一天,一個人掙脫束縛走出洞穴,發現洞外的真實世界——太陽、實體物品才是真正的存在。當他回到洞穴試圖告訴其他人真相時,反而被嘲笑甚至遭受攻擊。



象徵秩序與真實的區隔


我們日常生活的基礎建立在一個由語言、社會規則與價值觀所構成的象徵秩序之上。透過這個秩序,我們理解世界、認識自我,也為各種情感與經驗賦予了符號化的意義。

例如,一個人如果長期以「成功」作為自我認同的重要標準,便依賴這個象徵來定義自我與價值。


拉岡將人的存在劃分為三個層次:

想像界:透過鏡像與幻想構成的自我形象。

象徵界:以語言、規範和文化為基礎,賦予我們社會角色與意義。

真實界:那無法被語言捕捉、無法完全象徵化的存在。

(也可稱爲鏡象界、符號界、實在界)

大部分時間,我們都生活在想像界與象徵界中,而只有當我們遭遇極端創傷、面對死亡或對自我存在產生深刻懷疑時,才會被迫碰觸到那個「真實界」

這種過於接近真實的狀態,正是焦慮產生的源頭。


焦慮的本質:面對無法言說的核心


當我們試圖用象徵秩序來解釋或填補內心的裂縫時,總會發現語言與符號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情感無法完全象徵化:

一個人若因為「應該」感到快樂而壓抑內心的空虛,當內心體驗無法被現有語言充分描述時,這種無法象徵化的經驗便會引發焦慮。

死亡與經驗邊界:

我們雖嘗試用宗教、哲學與科學等等不同的面向來解釋死亡,但死亡的「真實」始終超越這些符號系統的界限。

當面對這樣的極限經驗時,無法用語言言說的恐懼與無助會轉化為深刻的焦慮。

此外,當個人失去原本用以建立自我認同的象徵(如因破產而失去「成功人士」的標籤)時,他便無法再從象徵秩序中獲得安全感,進而被迫直面那無法被填補的存在裂縫,焦慮隨之而生。


焦慮與時間感知的瓦解


焦慮不僅影響我們對自身與世界的理解,也深刻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感知。

通常,我們將時間視為線性排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然而,當焦慮湧現時,這種線性結構會顯得不穩定。

創傷的停滯:

經歷重大失落或創傷的人,往往會陷入對過去的無限回溯,心理時間停滯於過去,使得時間一直在一個混沌的狀態,未來也變得模糊且難以企及。

未來的不確定:

面對無法預測的未來,個體將感受不到時間的線性,而失去了原有的連續性與方向感,現在與未來之間並不相連。

這種對時間的失序體驗,進一步加劇了焦慮,因為當我們無法在時間中找到連續與穩定的自我認同時,內心的不安便油然而生。


與焦慮共存:真實的探索


焦慮並非僅僅是一種負面情緒,它更像是我們與真實界接觸後的自然反應。

當象徵秩序無法再為我們提供足夠的解釋與安撫時,我們就必須面對那個「無法言說的核心」。無論是對自我存在的疑問、對死亡的恐懼,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因如此,焦慮無法被徹底消除;它是我們接觸真實、體驗存在本質的痕跡。

簡言之,當象徵崩潰,我們被迫直面那個真正無法言說的深淵時,焦慮便由此而生。焦慮並非源於具體的缺乏,而是當象徵秩序失效、我們過於接近那無法符號化的真實時,自然而然的反應。

這種焦慮同時也重塑了我們對時間的認知,使得過去、現在與未來變得難以捉摸。理解這一點,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從容地面對存在的不確定性,並在其中探索出重新定義自我與生活的可能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025/05/12
//bit.ly/4m9Vi0O //bit.ly/4miU0ku
avatar-img
2025/05/12
//bit.ly/42TPVeH //bit.ly/4dnZo1t //bit.ly/3SC1kcY //bit.ly/3GOKSUh //bit.ly/3GONBwZ //bit.ly/4jSjqDT
avatar-img
某某主義
7會員
57內容數
在哲學意義上,只有三個命題,「我是誰」、「愛是什麼」、「死亡的意義」。
某某主義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父母的消逝破碎了童年鏡中的倒影與父母象徵的堅固,更在身份裂縫中點燃重塑「我」的可能;伴侶的消散敲響了共享符號世界終章的鐘聲,使孤獨化作尋找新生命意義的起點;而當依附於符號的自我在終極真實前徹底瓦解,每一次破碎都孕育著重構存在的契機,我們在失落中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存在篇章。
Thumbnail
2025/02/26
父母的消逝破碎了童年鏡中的倒影與父母象徵的堅固,更在身份裂縫中點燃重塑「我」的可能;伴侶的消散敲響了共享符號世界終章的鐘聲,使孤獨化作尋找新生命意義的起點;而當依附於符號的自我在終極真實前徹底瓦解,每一次破碎都孕育著重構存在的契機,我們在失落中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存在篇章。
Thumbnail
2025/02/15
計較,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流露的行為。 有些人計較金錢、時間、感情的付出與回報,而有些人則斤斤計較別人的態度與對待自己是否公平。 這種行為有時來自缺愛,有時來自不安全感,甚至可能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2025/02/15
計較,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流露的行為。 有些人計較金錢、時間、感情的付出與回報,而有些人則斤斤計較別人的態度與對待自己是否公平。 這種行為有時來自缺愛,有時來自不安全感,甚至可能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2025/01/16
一個人自然散發出的「氣質」,是主體思想外溢到象徵界的一種顯現。 它既是個體內在思想的圖示,又是他者賦與的標誌,更是主體在大他者凝視下的異化表徵。 這樣的氣質,既在場又不在場,既真實又虛幻,是思想、欲望與符號世界的交織。
Thumbnail
2025/01/16
一個人自然散發出的「氣質」,是主體思想外溢到象徵界的一種顯現。 它既是個體內在思想的圖示,又是他者賦與的標誌,更是主體在大他者凝視下的異化表徵。 這樣的氣質,既在場又不在場,既真實又虛幻,是思想、欲望與符號世界的交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 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我們常以為,焦慮來自於某種「缺乏」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缺乏控制。 然而,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過於接近真實」
Thumbnail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 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我們常以為,焦慮來自於某種「缺乏」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缺乏控制。 然而,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過於接近真實」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Thumbnail
在生活及工作中,焦慮常常如狂風暴雨一般襲捲而來,將我們的心靈淹沒在漆黑的混沌中。這股內心的狂潮似乎無所不在,無情地席捲著我們的思緒,使人感到迷失、不安和無助
Thumbnail
在生活及工作中,焦慮常常如狂風暴雨一般襲捲而來,將我們的心靈淹沒在漆黑的混沌中。這股內心的狂潮似乎無所不在,無情地席捲著我們的思緒,使人感到迷失、不安和無助
Thumbnail
善用好奇心打破擔憂與恐懼的迴圈,有效戒除壞習慣的實證法則
Thumbnail
善用好奇心打破擔憂與恐懼的迴圈,有效戒除壞習慣的實證法則
Thumbnail
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Thumbnail
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Thumbnail
這感覺很難形容。 一股微熱刺痛,沿著身體的外廓,從脚到頭慢慢蔓延,行經之處,毛細孔似乎暫時閉合。肌肉緊繃卻乏力,呼吸短促且輕淺,彷彿察覺到某種重力瞬間就要襲來,整個身體戒備起來,準備迎接重襲,但心,脆弱的心卻如同漂浮在無重力的空間,無處可安放。 是焦慮,難以遏制的焦慮,我知道。 但知道焦慮的存
Thumbnail
這感覺很難形容。 一股微熱刺痛,沿著身體的外廓,從脚到頭慢慢蔓延,行經之處,毛細孔似乎暫時閉合。肌肉緊繃卻乏力,呼吸短促且輕淺,彷彿察覺到某種重力瞬間就要襲來,整個身體戒備起來,準備迎接重襲,但心,脆弱的心卻如同漂浮在無重力的空間,無處可安放。 是焦慮,難以遏制的焦慮,我知道。 但知道焦慮的存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都不陌生的情感。它像一片迷霧,籠罩著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感到迷茫和困惑。然而,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們有機會成長,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勇氣。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焦慮,並尋找戰勝它的方法。 1. 理解焦慮: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是我們身體對壓力和不確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都不陌生的情感。它像一片迷霧,籠罩著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感到迷茫和困惑。然而,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們有機會成長,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勇氣。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焦慮,並尋找戰勝它的方法。 1. 理解焦慮: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是我們身體對壓力和不確
Thumbnail
我們對情緒的涵納,是轉化為愛與慈悲的根基。因此,焦慮的背後可能帶著更大的喜悅。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對情緒的涵納,是轉化為愛與慈悲的根基。因此,焦慮的背後可能帶著更大的喜悅。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本篇短文以藝術治療探索自我焦慮為引子,說明「直覺」的重要性。藉由找回直覺力,放下慣常的理性與分析的左腦思考模式,重新拾回感性、直覺、創造的右腦思維,並能探索我們的潛意識,接納自我陰影,重拾失落的力量。
Thumbnail
本篇短文以藝術治療探索自我焦慮為引子,說明「直覺」的重要性。藉由找回直覺力,放下慣常的理性與分析的左腦思考模式,重新拾回感性、直覺、創造的右腦思維,並能探索我們的潛意識,接納自我陰影,重拾失落的力量。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承認焦慮,對於許多人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比起承認焦慮,逃避焦慮更為容易。最近熱門的動畫電影《靈魂急轉彎》引起許多社群的回響。在享受電影帶來的溫暖感受同時,讓我們靜下來好好理解焦慮這個情緒的本質,回到照顧自己的生命任務。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承認焦慮,對於許多人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比起承認焦慮,逃避焦慮更為容易。最近熱門的動畫電影《靈魂急轉彎》引起許多社群的回響。在享受電影帶來的溫暖感受同時,讓我們靜下來好好理解焦慮這個情緒的本質,回到照顧自己的生命任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