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約聖經《使徒行傳》第八章9~24節中出現一位人物,就是術士西門 Simon Magus,他是生活在黎凡特的撒馬利亞人,西門試圖向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彼得購買「賦給人聖神」的權力,就是所謂的「按手禮」,彼得拒絕這項請求,西門被認為是基督教異端,從此Simony成為買賣聖職的名詞
時間來到中世紀,世俗的鬥爭介入地方教會,許多皇帝或貴族任命教士作為官員,權力的慾望讓神職人員開始腐化,教會內部開始做起買賣聖職的行為,許多地區湧現了宗教改革的聲音,在一些貴族、修士的支持下,開始了《克呂尼改革運動》
他們認為要回歸傳統的修道生活,鼓勵藝術、照顧窮人並建立一套秩序,教宗《烏爾班二世》是改革的重要推手,在950年~1130年進入高峰時期,期間發生十字軍東征,他們鼓勵朝聖者去往聖地,支持《上帝和平》運動,主張以靈性去約束戰爭
許多團體受到《克呂尼改革運動》的影響,在聖地建立醫院幫助病人以及朝聖者,後來慢慢成為軍事修會,就是著名的騎士團,而醫院騎士團就是其中之一,醫院騎士團以施洗約翰之名,為聖地的病人朝聖者提供醫療,最後演變成馬爾他騎士團,在現今是沒有領土的主權實體,但是是有聯合國觀察權的準國家組織
建立
那我們先要從西元603年說起,當年的拜占庭帝國還擁有龐大領土教宗《額我略一世》委託普羅布斯(Probus)在聖城建立一座醫院,用於治療和照顧前往聖地的基督朝聖者
時間又了兩百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擴建了這間醫院,但此時聖城的土地已經變成《阿拔斯帝國》所有,但這時局勢還保持穩定,也允許基督徒去往聖城,耶路撒冷的牧首說道,穆斯林對我們表現出極大的善意,允許我們建造教堂,也公正地對待我們,絕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到了西元970年,聖城易主又換成法提瑪王朝,但前期依然保持和平,基督徒也享有一定的自治權,但這一切直到《哈基姆·比阿穆爾·阿拉》(al-Hakim bi-Amr Allah)的出現,就打破了這微妙的平衡,哈基姆燒毀醫院以及其他基督建築物,禁止基督徒的一切行為活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清真寺
哈基姆在位期間對基督徒的迫害,讓他有了暴戾哈里發(Mad Caliph)的外號。到他的兒子兼繼任者《查希爾·利·伊扎茲·丁安拉》(al-Ẓāhir li-Iʿzāz Dīn Allāh),才讓基督徒重建教堂,並讓朝聖者繼續來聖城
到了1023年,來自義大利阿馬爾菲的商人得到同意,在施洗者約翰教堂的遺址上,以其名重建了教堂醫院,繼續服務來聖城的朝聖者,慢慢的這間醫院在朝聖者的名聲中傳開,有許多貴族也捐獻金錢,醫院的規模越來越大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十字軍接管了耶路撒冷,許多傷兵在這間醫院接受治療,康復後的士兵沒有回歸母國,在院長《祝福傑拉德》Blessed Gerard的號召下,這一群戰士以醫院之名,在共同誓言的歡呼中,1099年《醫院騎士團》正式成立
名稱與外觀
因為是以施洗約翰教堂醫院為名建立,所以醫院騎士團全稱為
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也可以稱聖約翰騎士團,口號是守衛信仰,幫助苦難
醫院是本篤會經營的,本篤會是天主教的一個隱修會,因成員都穿黑色長袍,而有「黑修士」之稱,所以醫院成員會有黑色長袍,白色十字的一種標誌。題外話一下,1925年本篤會到北京創建「輔仁大學」,之後中共建國排斥宗教學校的原因,1961年教廷將輔仁大學在台灣復校,天主教輔仁大學是他的全名,哇靠好有趣的一件事,輔仁的校友可以說跟醫院騎士團有關係耶…………拉回主題,之後越來越多的十字軍加入醫院騎士團,而十字軍本身的服飾就有十字標幟,所以為了與聖殿騎士團做區分,教宗《依諾增爵二世》授予醫院騎士團另一種標誌,就是穿著紅色長袍、白色十字的服裝。
除此之外醫院騎士團還有另一個標誌《八角十字架》。據說是起源拜占庭帝國,然後傳到阿馬爾菲公國,阿馬爾菲公國的國旗也是這種十字,醫院的創立就是阿馬爾菲的商人,所以士兵也配帶著此種變體十字,形狀由四個V組成,匯聚成一個中心點,這個八角有多種解釋
首先是認為象徵新約聖經中的《天國八福》
虛心的有福了
哀慟的人有福了
溫柔的人有福了
飢渴幕義的人有福了
悲憫的人有福了
清心的人有福了
使人和諧的人有福了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
第二種是騎士團的管轄領地語言,分別有
奧弗涅方言the Langue of Auvergne
法國語the Langue of France
普羅旺斯語the Langue of Provence
阿拉貢語the Langue of Aragon
義大利語the Langue of Italy
德語the Langue of Germany
英語the Langue of England
卡斯提利亞語the Langue of Castille
再來是代表騎士團的八種美德
真理 truth
信仰 faith
悔改repent
謙遜humble
正義 justicia
仁慈merciful
真誠sincere
忍耐perdurar
發展
騎士團初期並不是武裝修會,而是相同的幫助與治療朝聖者,在傑拉德的帶領下,騎士團把醫療業務拓展到其他城市,越來越多的朝聖者得到幫助後捐獻給醫院,第一次十字軍的領導者《戈弗雷》捐贈了大量財產給騎士團,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也給予戰利品,而本身騎士團成員就是十字軍,所以後來朝聖者也出錢請求武裝護送,隨著醫院騎士團在聖地的名聲擴大
1113年教宗《巴斯加二世》(Pope Paschal II)頒布詔書《虔誠的意志要求Pie postulatio voluntatis》,授予騎士團獨立性主權,正式承認醫院騎士團地位,他們直接聽命於教宗,不再受其他世俗或教會管理,也免除繳納什一稅,並擁有經濟政治特權,開始轉變成軍事修會,但也保持原本醫院本行
騎士團成員分為三種,一是武裝的軍事兄弟,二是執行醫療的醫務兄弟,三是負責宗教的神聖兄弟,而軍事兄弟又分為世俗騎士和團員騎士,世俗騎士是外部人員,是醫院花錢雇傭來的,他們的服役是根據合約而定。團員騎士則透過誓言隸屬騎士團,永久的在騎士團服務,許多世俗騎士服役完最終也可成為團員騎士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成功後,聖地許多的防禦工事是聖殿與醫院騎士團建造的,耶路撒冷王國鼎盛時期,醫院騎士團擁有七座堡壘以及許多財產,許多公國也捐獻土地及資產,在英國、德國其他國家都有封地,騎士團不只在醫療方面出名,漸漸地也在軍事方面嶄露頭角,參與了許多戰爭,如《布里亞納圍攻siege of Burriana》、《大馬士革圍城戰siege of Damascus》、《達穆斯之圍siege of al-Dāmūs》
但最大的軍事成功在於《阿斯卡隆圍城戰siege of Ascalon》,阿斯卡隆是當時巴勒斯坦地區唯一不受十字軍控制的城市,法提瑪王朝用它來抵禦十字軍入侵埃及的堡壘,1153年耶路撒冷國王決定進攻此地,醫院騎士團也參與這項軍事行動,這場圍城戰持續了五個月,但都沒有太多進展,途中守軍試圖燒毀攻城塔,但風向不對的原因,導致火被吹回堡壘牆上,城牆出現缺口,聖殿騎士團大團長《伯納德Bernard de Tramelay》率領聖殿騎士衝入,但其他十字軍當下沒有跟隨,戰場上的機會稍縱即逝,瞬息萬變,因為這個遲疑,進去的聖殿騎士全被隊友賣了….慘此城內
這時十字軍的士氣跌到谷底,許多人建議放棄圍攻,但醫院騎士大團長《雷蒙德Raymond du Puy》持相反意見,他發表演說說服國王及貴族,讓他們相信已經處在勝利邊緣,再站一下子,戲棚就是我們的了…這一立場感動了大家,之後的三天發動更猛烈的進攻,果然不久守軍投降了,城中人員被允許離開,十字軍佔領這座要塞
經此一戰,醫院騎士團的聲望在聖地大大的提升,許多十字軍國家給予城堡,讓其幫忙防守穆斯林的入侵,高峰時期,醫院騎士團控制著25座城堡,遍布各地,但他不像上期的條頓騎士團一樣,還有在歐洲擴張的動作,所以當十字軍被趕出聖地後,騎士團也面臨流浪的命運
聖地失手、何去何從
1291年,耶路撒冷王國的阿卡陷落,全境被穆斯林佔領,沒有根據地的醫院騎士團前往《賽普勒斯王國》尋求庇護,這裡也是十字軍國家之一,所以將他們安置在南邊的利馬索,但卻捲入當地的政治紛爭,時任大團長《紀堯姆Guillaume de Villaret》把眼光轉向西邊一座肥沃的島嶼《羅德島》,當時這裡還是拜占庭管控的領土,基督教內戰在所難免,經過多年的準備,繼任大團長《富爾克Foulques de Villaret》於1306年開始進攻羅德島
初期的佔領很是順利,但主要城市還是在拜占庭手中,城中人民向皇帝求援,第一批部隊打退了醫院騎士團,但之後的幾年裡騎士團持續進攻,從外圍的郊區慢慢蠶食領土,最終在1310年成功奪取羅德島,開始了醫院騎士團對羅德島的統治,這時期也被稱羅德島騎士團。1312年教宗《克萊孟五世Pope Clement V》宣布解散聖殿騎士團,將其財產轉移至醫院騎士團,有了更多的金錢支助,騎士團組建更大的軍事力量。
在羅德島統治期間,騎士團也抵禦過好幾次穆斯林的入侵,常常與巴巴里海盜交手,1444年抵抗馬木路克蘇丹國的入侵。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帝國將目標轉到這座島嶼,試圖控制並作為前進地中海的跳板,但依然被騎士團打退,或許這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1522年更大的一次進攻來臨了,《蘇萊曼一世》向羅德島運送十萬士兵,醫院騎士團只有七千守軍,時任大團長《菲利普Philippe de Villiers de L'Isle-Adam》則力暫不退堅守陣地,但懸殊的人數還是無法逆轉,被圍困六個月之後,騎士團被允許撤離到西西里島,儘管沒能守成,但是大團長的英勇受到基督徒跟穆斯林的敬佩,教宗稱他為信仰捍衛者Defender of the Faith
離開羅德島七年間,騎士團依舊在尋找一塊合適的領土,畢竟寄人籬下的感覺不太理想,在教宗《克萊孟七世Pope Clement VII 》與神羅皇帝《查理五世》談判後,將哥佐島、的黎波里港口,以及馬爾他給予騎士團當作封地,並每年象徵性的收取一隻馬爾他遊隼作為租金,同時也須遵守其他條件,包括不侵犯西西里島、逃犯沒有豁免權、需任命馬爾他主教、禁止封地轉讓等等,也是希望騎士團保護地中海不受鄂圖曼帝國的騷擾,但不管怎樣,醫院騎士團又找到另一個根據地,不至於在歐洲流浪。
這時候騎士團名稱改為《耶路撒冷、羅德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ereign Military Hospitaller Order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 of Rhodes and of Malta
騎士團將首都定在比爾古,也建立了老本行醫院、教堂,以及一些軍事設施,包括重建馬里斯堡,加強了防禦工事,改名為聖安吉洛堡(Fort St. Angelo),這座城堡的落成,大幅增強首都的防守能力,不久之後,騎士團就在馬爾他發行自己的貨幣,但其實本土馬爾他人不太喜歡騎士團,認為他們是傲慢入侵者,而騎士團成員是法國人,拒絕當地人服役騎士團,也無視當地的貴族,但除了互相不喜歡之外,也沒發生多大的衝突,因為騎士團的確保護了當地,並且也樂善好施,所以都相安無事
有了土地、金錢後,開始了騎士團作為十字軍的宿命,海軍繼續騷擾附近的巴巴里海盜,這很快就引來鄂圖曼的憤怒,後悔當初讓騎士團活著離開羅德島,1565年,鄂圖曼帝國派出大軍圍攻馬爾他,當土耳其海軍從君士坦丁堡航行過來的時候,恐慌在島上蔓延,許多人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畢竟對方有四十萬大軍,而馬爾他的守軍,還是那個七千人。加上騎士團在其他國家的分支,也受到宗教革命的影響,紛紛皈依新教,算是獨立出去了
圍困從 5 月持續到9月,戰鬥十分激烈和殘酷。土耳其最初取得了幾場勝利,佔領了重要的防禦工事,給守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但是騎士團的決心和韌性,加上馬爾他的戰略防禦工事,給鄂圖曼帶來巨大的困擾。守軍利用他們對地形和防禦工事的了解,開始發起有效的反擊,最終削弱了鄂圖曼軍隊。九月,一支來自西西里島的救援部隊抵達,扭轉了局勢,迫使鄂圖曼軍隊撤退馬爾他之圍以騎士團的勝利而告終,極大地鼓舞了基督教的士氣,標誌著反對鄂圖曼帝國擴張的鬥爭
此役過後,馬爾他守軍只剩下六百人,這場勝利成為十六世紀最著名的事件,伏爾泰也為這場戰役說過一句話: 沒有什麼比圍攻馬耳他更廣為人知的了,舊的首都因為戰爭被摧毀了,騎士團重新建立一座城市《瓦萊塔》,用來紀念帶領大家的大團長《讓·帕里索·德·拉·瓦萊特》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
之後又與神聖同盟一起在《勒班陀戰役》中再次擊敗鄂圖曼,騎士團在這時候威望到達一個高度,他們開始保護地中海的基督商船,1607年大團長被授予神羅親王的地位,也被教宗授予樞機主教相同的地位,在世俗與宗教的權力持續擴大,之後更是把觸角延伸到美洲,1651年從法國的美洲群島公司購買,聖巴瑟米、聖克里斯多福島、聖克羅伊島、聖馬丁島。其中聖巴瑟米現在的旗幟還有馬爾他騎士的標誌
騎士團的「初衷」
隨著騎士團的實力大大提升,似乎失去他們的創始初衷,保護朝聖者、抵抗穆斯林。這時鄂圖曼帝國已經慢慢衰弱,歐洲各國不再贊助一個成本高卻多餘的組織,騎士團的收入大量減少,美洲殖民地經營不到幾年,就又賣回給了法國,狹小的馬爾他島養不起這麼多騎士,他們紛紛當起其他國家的雇傭兵,許多人開始變得富有,也忘記騎士團「貧窮」的理念
沒錢的馬爾他騎士團只能劫掠更多商船,甚至搶基督徒的資產,讓更多歐洲國家更不願提供資金,此後歐洲陷入三十年戰爭,各國更無暇顧及邊陲的馬爾他
1798年,拿破崙在遠征埃及期間經過馬爾他,希望船隻允許進入補充淡水,時任大團長《費迪南德》(Ferdinand von Hompesch zu Bolheim) 只允許一次進入兩艘船,拿破崙覺得這樣太浪費時間,直接下令對該島砲轟,佔領馬爾他後,直接驅散了騎士團
繞了一大圈,騎士團又重新在歐洲流浪,許多國家也接納騎士團成員,其中又以俄羅斯帝國最多,為了感謝,難民騎士選舉《保羅一世Paul I》為他們的大團長,但騎士團團長是要天主教會批准的,所以實際上是保羅一世,但法律上不被承認,騎士團在俄羅斯期間也留下相關單位《俄羅斯醫院騎士團》聲稱是其延續性組織
期間歐洲各地的資產均被沒收,影響力大大下降,1834年騎士團回到羅馬建立總部《馬爾他宮》,重新開始原本的事業慈善、醫治直到今日,雖然沒有領土,但根據國際法,該組織是有主權實體的,而他依舊在各地有著不小影響力分支
前面提到騎士團在其他國家的分支,因為宗教改革的原因,算是獨立出來,其中英國的聖約翰騎士團,演變出後來的聖約翰救傷隊,擴散到其他大英國協地區國家,包括香港。有看過劉德華飾演的雷洛,或許有印象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