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時,你的情緒表達,是熱炒鍋還是悶燒鍋?

生氣時,你的情緒表達,是熱炒鍋還是悶燒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個圖片比較像你呢?

raw-image




不爽 -> 很不爽 ->爆炸(超級不爽)->炸完別人後就愧疚

raw-image





悶 -> 壓抑 -> 自爆(遷怒他人或身體健康出狀況) -> 自憐或自責


很多人在表達情緒時,常常發生兩種極端表現,比如像熱炒鍋式的情緒爆炒,或是像悶燒鍋的情緒壓抑。


熱炒鍋像是炒菜時火候太大

生氣時情緒會迅速升溫,從不爽到很快爆炸,情緒因為有點火苗就直接宣洩,威力之大,默默的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別人不敢接近,或這在這些人面前也不敢說真話,而當事人也不見得好過,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衝動,事後有的人也會常常自責,懊悔自己沒能控制好情緒,這種方式不僅讓自己陷入困境,也讓周圍的人感到不安,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外部關係的疏離。

另一種是悶燒鍋式的壓抑情緒

其實東方社會成長下的我們,情緒常常是不直接爆發的,而是不斷地長期積累,像悶燒鍋低溫緩慢加熱,情緒雖然因為悶著沒有立刻顯現,但長期隱忍慢慢會影響身心健康,行成很難突破的慣性模式,如此可能會引發頭痛、胃痛、免疫系統等身體不適,有些人因為在外隱忍太多太久,就遷怒最親近的家人,讓家人也覺得莫名其妙,這樣無法坦誠表達內心感受,久而久之也會感到無助,覺得自己很委屈可憐不被理解,甚至在內心埋下更多的自責和懊悔。

如何有效表達情緒做個完整的自己呢

無論是熱炒鍋式的爆發,還是悶燒鍋式的壓抑,最終的結果都會讓我們感到不快樂,影響與他人的關係,這原因其實是這些情緒模式,沒和自己的情緒連上線的原因。

要改變這樣的模式,首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希望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被他人理解嗎?」如果想要和外部建立良好的關係,就要先 #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


raw-image

圖片:Action For Happiness


學會表達情緒的內服藥三貼+外服藥貼

內服藥適當情緒來時首先要

1 自我覺察 : 知道自己不爽了

2 暫停+理由 :關掉火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問自己「我為什麼生氣」

3 要什麼:知道自己為何生氣之後,要思考「我要什麼呢?」,要看見在這件事情上,我想要得到什麼?


服完內服藥後,接著要走到外服的具體行動三部曲,也非常簡單

1 清楚表達事實,描述發生了什麼

2 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真實感受(情緒+理由)

3 明確說出自己的需求

透過這三步能讓對方了解我們的感受和想法,即使說出來後不見得得到你要的結果,可是能真實的面對內在的聲音,並尊重自己的需求,是最珍貴的過程。


這些是初步生氣時核心處理流程,在複雜的情境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步驟,但能掌握上面三+三的步驟已經是邁向情緒健康的第一步了,總之,想與他人建立正確的連結,首先你的 #5G要先與自己情緒連上線,清楚感知當下的內心狀態,與自己的情緒好好對話,才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達成彼此的理解。

raw-image
打廣告

我是轉化幸福教練符愛鈴EVA

ICF國際聯盟認證教練 | THOC夥伴教練心關係引導師|MHFA心理健康急救引導師|舞蹈處方簽引導

免費預約40分鐘一對一教練會談體驗https://www.surveycake.com/s/v6Wry

歡迎參觀我的官網https://portaly.cc/Awareness_School




avatar-img
我的覺察管他什麼學派-符愛鈴的沙龍
14會員
67內容數
人生高高低低的成長故事,如果你仔細地窺探,都逃不掉和個人的性格以及家庭成長背景相關聯,透過文字的書寫與紀錄,試著將混亂的劇情整理歸納,將過去該道別的捨去,如果你願意再細細向下探詢,還能覺察每個人生轉彎處的關鍵因素,每個小小的覺察讓我更靠近自己,理解自己,與接納自己,我稱呼它是一個充滿覺察的破蛋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情緒的本質:內在導航系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件事發生後,你的心情瞬間被影響,但你卻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種感覺我自己覺得很糟糕,因為感覺在霧裡很焦慮,以前我會默默逃掉,現在我會追著這個感覺不斷問自已。 因為,每一個情緒的出現,都有其原因和訊息,它不只是單純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情緒的本質:內在導航系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件事發生後,你的心情瞬間被影響,但你卻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種感覺我自己覺得很糟糕,因為感覺在霧裡很焦慮,以前我會默默逃掉,現在我會追著這個感覺不斷問自已。 因為,每一個情緒的出現,都有其原因和訊息,它不只是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