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覺察學派-符愛鈴

30 位追蹤者

覺察學派-符愛鈴

30 位追蹤者
「引導師|轉化幸福教練」常常不小心在fb Ig寫下長篇文章,很多朋友說現在沒人有耐性看完這些漏漏長的文字,但當下的情緒和想法如果沒有落字,那些感受將毫不留情的飄走,尤其在愈來愈年長的威脅下,我想找個地方好好安放這些內容在我的字裡行間!
avatar-img
我的覺察管他什麼學派-符愛鈴的沙龍
27會員
79內容數
人生高高低低的成長故事,如果你仔細地窺探,都逃不掉和個人的性格以及家庭成長背景相關聯,透過文字的書寫與紀錄,試著將混亂的劇情整理歸納,將過去該道別的捨去,如果你願意再細細向下探詢,還能覺察每個人生轉彎處的關鍵因素,每個小小的覺察讓我更靠近自己,理解自己,與接納自己,我稱呼它是一個充滿覺察的破蛋旅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從一場對話,看見👀 U理論|CBT認知行為理論|肢體療育,與我的真實交會 這幾天,跟朋友閒聊時提到了U型理論,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曾上過這個課程,但說實話,我對它並沒有做過多深入的研究,知道它是一個關於組織變革的理論,聽起來很酷,但當初的我沒有場域可以用到。 因為這次對話,我好奇搜尋
Thumbnail
踏上與焦慮共處的旅程! 童年的懂事,早早學會承擔 我的焦慮,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小時候,看著媽媽辛苦工作、照顧家庭,我告訴自己要乖一點,要幫忙分擔家事,還要照顧小我七歲的妹妹。那時候的我,很早就懂事,也很早就壓抑。 學生時代的孤單 長大一點,焦慮換了一個模樣。 到了專科時
Thumbnail
孩子的叛逆,潛意識是在保護主控權 前陣子看到一支影片,裡面提到:人類是一種高智慧的動物,而這份智慧從小就開始表現出來,最早的反應是「叛逆」—不想照著大人的想法,想堅持自己的方式。 比如父母會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但你會發現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想對抗「我沒得選」的感覺,於是產生逆著走的行為,很多父
Thumbnail
我們有沒有可能,眼前正在生氣的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線,而真正在氣的事是**「對方沒在聽我說過的話」**? 分享最近有位來談者分享了一個生活中的摩擦經驗,他想探討如何可以和他的伴侶溝通。 在這段關係裡,他和伴侶交往不久約半年,彼此還在磨合生活的習慣與界線,每當女友來到他的空間時,總有一些看似小
Thumbnail
你在對話時,能暢所欲言、感到安全嗎?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職場會議、家庭晚餐,還是與朋友的閒聊,溝通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所以對話,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連結方式。 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有話想說,卻又在心裡反覆斟酌,深怕說出來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傷害關係,如果在職場上甚至會影響
Thumbnail
從小就學習各種舞蹈、近幾年花時間投入 #身體探索與 #舞蹈治療學習的引導者,這些年我常常在教學中被身體的語言深深觸動,也在陪伴他人的過程裡,一次次看見內在世界與身體之間的奇妙關係。 在肢體探索中,我們透過各種媒材的互動,一進一退地跳著 #雙人舞,感受彼此之間的回應、對話與流動,如果你細細品
Thumbnail
圖:AI 最近整理了好多舊照片,所以就好好的整理了我的人生與職涯旅程,於是連接到多次跟客戶之間的對話。 尤其在陪伴一些年輕客戶談職涯時,我發現一件讓我很心疼的事!他們非常焦慮,焦慮做錯決定、害怕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彷彿人生只允許做一次正確的選擇,沒有回頭路。 這讓我回想自己的生命經
Thumbnail
這幾年,我每天做一件很簡單的事: 寫下三件讓我覺得感謝的小事,再重新回想當天並寫下一件自己做得還不錯的事,對自己說聲:「你有做到,真不錯。」 一開始只是想驗證心理學家的科學實驗,沒想到這樣的小練習,竟然慢慢改變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我不斷地在推廣這個練習! 有時候客戶或朋友
Thumbnail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5/06/05
感謝今天也身體健康、有網路與平台可以使用,才能看到格友們的美好創作💓
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5
閒人|Kuiza 謝謝🙏
文化深深形塑了我們的價值觀與相處模式,但我也發現,即使文化相同,我們每個人仍然不一樣。 最近,我看了一段異國情侶的影片,主題都是在分享文化差異下的生活趣事。 兩人因為「碗該什麼時候洗」「進去房子要不要脫鞋」這種生活小事產生拉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衝突,真的只是文化差異嗎?
Thumbnail
這一陣子有些事情的發生,讓過往的經驗浮現在心裡,所以我覺得這個主題,蠻適合來分享一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經驗! 以前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自認為對別人的建議與期待是出於善意,甚至心裡覺得這樣是「對的」,加上付出自己的耐心和誠意幫助對方,對方應該會改變,變得更好(噗…)。 直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