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覺察學派-符愛鈴

28 位追蹤者
「引導師|轉化幸福教練」常常不小心在fb Ig寫下長篇文章,很多朋友說現在沒人有耐性看完這些漏漏長的文字,但當下的情緒和想法如果沒有落字,那些感受將毫不留情的飄走,尤其在愈來愈年長的威脅下,我想找個地方好好安放這些內容在我的字裡行間!
avatar-img
我的覺察管他什麼學派-符愛鈴的沙龍
26會員
73內容數
人生高高低低的成長故事,如果你仔細地窺探,都逃不掉和個人的性格以及家庭成長背景相關聯,透過文字的書寫與紀錄,試著將混亂的劇情整理歸納,將過去該道別的捨去,如果你願意再細細向下探詢,還能覺察每個人生轉彎處的關鍵因素,每個小小的覺察讓我更靠近自己,理解自己,與接納自己,我稱呼它是一個充滿覺察的破蛋旅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圖:AI 最近整理了好多舊照片,所以就好好的整理了我的人生與職涯旅程,於是連接到多次跟客戶之間的對話。 尤其在陪伴一些年輕客戶談職涯時,我發現一件讓我很心疼的事!他們非常焦慮,焦慮做錯決定、害怕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彷彿人生只允許做一次正確的選擇,沒有回頭路。 這讓我回想自己的生命經
Thumbnail
這幾年,我每天做一件很簡單的事: 寫下三件讓我覺得感謝的小事,再重新回想當天並寫下一件自己做得還不錯的事,對自己說聲:「你有做到,真不錯。」 一開始只是想驗證心理學家的科學實驗,沒想到這樣的小練習,竟然慢慢改變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我不斷地在推廣這個練習! 有時候客戶或朋友
Thumbnail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5/06/05
感謝今天也身體健康、有網路與平台可以使用,才能看到格友們的美好創作💓
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5
閒人|Kuiza 謝謝🙏
文化深深形塑了我們的價值觀與相處模式,但我也發現,即使文化相同,我們每個人仍然不一樣。 最近,我看了一段異國情侶的影片,主題都是在分享文化差異下的生活趣事。 兩人因為「碗該什麼時候洗」「進去房子要不要脫鞋」這種生活小事產生拉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衝突,真的只是文化差異嗎?
Thumbnail
這一陣子有些事情的發生,讓過往的經驗浮現在心裡,所以我覺得這個主題,蠻適合來分享一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經驗! 以前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自認為對別人的建議與期待是出於善意,甚至心裡覺得這樣是「對的」,加上付出自己的耐心和誠意幫助對方,對方應該會改變,變得更好(噗…)。 直到
Thumbnail
在保險業浸泡非常久的一段時間,這個產業強調的就是防範未來,所以那段時間我專注在未來,我必須說實在的,那是我的焦慮感增加,不是防範未來是錯的,而是我太用力的在做這件事情,以至於我沒有辦法好好的「活在當下」享受生活。 就先破題分享了自己曾經有的經驗! 現在我覺得,人生就像在吃一碗飯。 過去
Thumbnail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5/05/12
將注意力以比例分配的概念好有趣呀~不只能夠停留於當下這一個點,讓人感覺很敞開,謝謝您的分享:)
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閒人|Kuiza 突然有這個數字跑出來,大概是我有很多朋友(包含我以前也是)常常停留過去,看著遠方,忘了好好活在當下就好,昨天的事,未來的是,都沒有現在的是重要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在夠有能力、達到足夠的成就之後,才值得被認可、被愛,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種信念乍看之下像是在「激勵自己上進」,但背後也許藏著一種深層的不安與焦慮,我相信還是有真心渴望成長的心,但也可以想想是否有擔心「不夠好」就不配擁有愛與肯定,於是我們不斷追逐目標,不斷設下更高的標準的現象,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5/10
每一字每一句彷彿完全看到過去的自己🍀謝謝真誠的分享🍀温暖、感動🍀祝福🥰
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1
當下的香草 謝謝你也認同這些想法
我想分享的是,在東方傳統的學習環境裡,尤其是我那個年代的學習環境,大多時候是老師不斷講課,學生只是聽,即使老師提問,也很少有人舉手,這不完全是學生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環境並沒有鼓勵我們發問,也沒有被教導「不知道沒關係,提問是學習的開始」。 問錯了應該也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事(也許有人曾發
Thumbnail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刻意不參加太多的社交,也不太主動找朋友,那時的我想要更多的時間跟自己相處,因為,我想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樣的模式生活?期待哪些人事物停留在我的生命當中,在這樣的想法下,漸漸的,有些朋友就自然漸行漸遠了。 年少時,我對於外界的認同和歸屬感有著強烈的渴望、也許是那時的我
Thumbnail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5/04/29
謝謝您深刻的分享~在我的內心引起許多共鳴,也想起了幾個過往的人際片段:)
覺察學派-符愛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閒人|Kuiza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但是這過程是個不錯的學習.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