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下」,就有機會改變思維慣性

「停一下」,就有機會改變思維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一樣,當我們的詮釋偏離了事實,就很容易出現帶有偏誤的假設,而這些錯誤的判斷,常常直接影響我們後續的反應和行動,在各種人際互動中,這種偏差,往往就是誤解、衝突、隔閡的溫床。


這時候,有一個重要提醒!


感受是真的,但事實未必!


我們當下所感受到的情緒經驗,絕對是真實的存在,但需要留意的是,這份感受是建立在我們自己背後經驗的理解上,而這個理解,有可能和實際發生的事實有所落差。


所以,為了不要誤判,當情緒湧現時,不妨練習停一下,試著冷靜地去分辨:

我的感受是真實的沒錯,但這件事的真相,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


所以,當發現自己又掉進熟悉的反應模式,比如,心裡有個聲音「又來了!肯定會這樣!」心裡很不舒服時,該怎麼辦呢?




讓自己停一下!


這個停一下,不是壓抑情緒,而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空間,覺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再去問自己幾個問題:



  • 現在這個想法,我有哪些假設?(假設代表還不確定)
  • 這些假設一定成立嗎?有沒有其他可能?
  • 如果我一直用這種觀點來看事情,是不是老得到同樣的結果?



如果答案是「是」,那就表示,這個觀點值得重新檢視。

這也是我們真正有機會打破慣性、找到新路的起點。




這種「停下來→覺察→提問→辯證」的過程,聽起來簡單,但這其實可以在潛移默化地重塑我們大腦裡的連結,讓我們慢慢建立出更健康、更有效的應對方式。


這樣的練習,跟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核心概念很像,CBT認為,事情本身(A)發生後,我們的信念或想法(B)才會導致情緒和行為的結果(C),所以只要學會覺察並調整B,我們就有可能改變C,而這個「停下來重新審視信念」的動作,就是改變真正開始的地方。




所以,下次當你又快被熟悉的情緒帶著走時,提醒自己,慢一點,停一停,想一想,問一問。

這個小小的動作,可能就是改變人生的關鍵轉捩點。


avatar-img
我的覺察管他什麼學派-符愛鈴的沙龍
14會員
66內容數
人生高高低低的成長故事,如果你仔細地窺探,都逃不掉和個人的性格以及家庭成長背景相關聯,透過文字的書寫與紀錄,試著將混亂的劇情整理歸納,將過去該道別的捨去,如果你願意再細細向下探詢,還能覺察每個人生轉彎處的關鍵因素,每個小小的覺察讓我更靠近自己,理解自己,與接納自己,我稱呼它是一個充滿覺察的破蛋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情緒的本質:內在導航系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件事發生後,你的心情瞬間被影響,但你卻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種感覺我自己覺得很糟糕,因為感覺在霧裡很焦慮,以前我會默默逃掉,現在我會追著這個感覺不斷問自已。 因為,每一個情緒的出現,都有其原因和訊息,它不只是單純
2024年末&2025年初的「正向心理學」活動帶來的看見 以往我都是和三兩朋友私底下玩這個活動,在2024年底以及2025年年初,我決定用這個正向情緒為框架舉辦幾場活動,名為 「用正向心理學邁向2025想要的自己」 曾經因為這個活動有過很好的感受和反思,所以我很想感受不是我朋友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情緒的本質:內在導航系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件事發生後,你的心情瞬間被影響,但你卻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種感覺我自己覺得很糟糕,因為感覺在霧裡很焦慮,以前我會默默逃掉,現在我會追著這個感覺不斷問自已。 因為,每一個情緒的出現,都有其原因和訊息,它不只是單純
2024年末&2025年初的「正向心理學」活動帶來的看見 以往我都是和三兩朋友私底下玩這個活動,在2024年底以及2025年年初,我決定用這個正向情緒為框架舉辦幾場活動,名為 「用正向心理學邁向2025想要的自己」 曾經因為這個活動有過很好的感受和反思,所以我很想感受不是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