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也就是本質不變,空間(思考)越來越小、壓力(思考)越大,碎片(思考)越來越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分裂的狀態是一個累積的現象,但並沒有增加任何的物質。

這是思考的謬區,

分裂的狀態是一個累積的現象,膨脹的同時並沒有增加任何的物質。

當一個物質持續的碎片化,只是累積的更多的碎片,

物質世界並沒有因為創造(分裂),有新的物質產生。



物質世界是一個累積的現象,這表現在我的思考狀態上。

思考是我大腦運作運動的狀態,


運動指的是【從這裡到那裡】

恆動,也就是反覆不斷的從這裡到那裡移動。

可以這樣說,恆動的狀況就是【連續性】。


【連續性】本身包含了【間斷】,否則連續性不成立。

換句話說,間斷本身包含的連續性。


以下敘述「牆」這是一個比喻,

猶如一堵牆,隔開了2個空間,牆的存在本身就是限制。

但對於這2個空間來說,不存在限制。


牆的存在?

牆為何存在?

這本身是一個不可考的問題。

也就是,牆的存在並不是問題。

問題來自於,我假設牆的存在是一個問題。


當我,提出一個假設時,問題同時產生。



恆動本身的狀態也就是靜止,

那么恆動與靜止之間,也就是模糊的狀態。


在這一刻,

我不會知道,我如何進入恆動的狀態。

我不會知道,我如何進入靜止的狀態。

這就是模糊的狀態,這是自然的現象

猶如這堵牆,本身就是限制。

自然的現象本身就是限制,且不可考。


思考的狀態,也就是膨脹累積的現象。

記憶,也就是我。當然也就是思考的狀態。


我、思考、記憶,是一個現象3個敘述。

同一個本質經過敘述后,制造了3個空間,當然敘述可以制造更多的空間。

制造也就是創造,本質就是分裂。













4會員
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間現象 的其他內容
依賴即是分裂的狀態、衝突! 跟讀者探討的「依賴」! 人腦總是循環在人腦的移動方式裡, 思考總是移動在思考的循環模式裡! 依賴也就是習慣, 習慣也就是衝突、差異,痛苦! 我總是依賴我的習慣後, 反覆在精神體驗裡循環! 習慣即是痛苦! 習慣本身就是限制! 當我的習慣與我不符時
讀者要注意的是,「事實」並非對「事實」的敘述,而是與「事實」同在! 因為在多的敘述,與再貼近事實的敘述,都不是「事實的本質」。 「事實」並非我的敘述(非事實)! 「事實」是已完成的過程,是反覆循環裡的內容,這即是智慧! 智慧並非你我的敘述! 「精神內耗」一詞,要表達的是這樣移動的過
當我「試著」用「思考」去解決「問題」、改變「現狀」時,所有問題將無法被還原! 讀者要注意的是,在上面的敘述「 」內裡的詞彙的本質就是, 「分裂與被分裂」 「試著」就是試圖去改變「現狀」。 「思考」就是經由分析分裂破壞後重組「現狀」。 「問題」的本質就是隨時能被破壞分裂成碎片(各個
當「思考」感到恐懼時,身體即刻產生「神經的反應」! 唯一能解釋這現象的是,A就是B,自己在對自己反應。(反應的過程是即可同時、作用力)。 讀者要注意的是, 當思考觀察到「恐懼」時,也就是看到自己思考裡的內容, 那麼換句話說,恐懼就是自己的思考內容。 我就是「恐懼」, 身體就是「恐懼」
比如說,到達目的時, 我無法停止腳步! 達到目標時, 我無法確認我的「動機「! 達到目標時, 我無法停留在目的地。 當我起點時,也就是著手解決問題時! 我有一個「假設」「目標」「理想」「希望」「追求」「成為」「想像」….(這類的詞彙本質並沒有不一樣,移動的方向) 當我
看似有2個觀察的角度。實質上也只是一個【觀察者本身就是被觀察者】我觀察到你的行為,你也觀察到我的行為,在觀察的過程也只是反覆的投射。 當然投射的內容也只有一個結果。 當我發現對方不耐煩的時候,也是自己不耐煩。 當我沒有發現時,我是沒有任何內容的。 對方看到我沒內容時,同時他也沒有內容。
依賴即是分裂的狀態、衝突! 跟讀者探討的「依賴」! 人腦總是循環在人腦的移動方式裡, 思考總是移動在思考的循環模式裡! 依賴也就是習慣, 習慣也就是衝突、差異,痛苦! 我總是依賴我的習慣後, 反覆在精神體驗裡循環! 習慣即是痛苦! 習慣本身就是限制! 當我的習慣與我不符時
讀者要注意的是,「事實」並非對「事實」的敘述,而是與「事實」同在! 因為在多的敘述,與再貼近事實的敘述,都不是「事實的本質」。 「事實」並非我的敘述(非事實)! 「事實」是已完成的過程,是反覆循環裡的內容,這即是智慧! 智慧並非你我的敘述! 「精神內耗」一詞,要表達的是這樣移動的過
當我「試著」用「思考」去解決「問題」、改變「現狀」時,所有問題將無法被還原! 讀者要注意的是,在上面的敘述「 」內裡的詞彙的本質就是, 「分裂與被分裂」 「試著」就是試圖去改變「現狀」。 「思考」就是經由分析分裂破壞後重組「現狀」。 「問題」的本質就是隨時能被破壞分裂成碎片(各個
當「思考」感到恐懼時,身體即刻產生「神經的反應」! 唯一能解釋這現象的是,A就是B,自己在對自己反應。(反應的過程是即可同時、作用力)。 讀者要注意的是, 當思考觀察到「恐懼」時,也就是看到自己思考裡的內容, 那麼換句話說,恐懼就是自己的思考內容。 我就是「恐懼」, 身體就是「恐懼」
比如說,到達目的時, 我無法停止腳步! 達到目標時, 我無法確認我的「動機「! 達到目標時, 我無法停留在目的地。 當我起點時,也就是著手解決問題時! 我有一個「假設」「目標」「理想」「希望」「追求」「成為」「想像」….(這類的詞彙本質並沒有不一樣,移動的方向) 當我
看似有2個觀察的角度。實質上也只是一個【觀察者本身就是被觀察者】我觀察到你的行為,你也觀察到我的行為,在觀察的過程也只是反覆的投射。 當然投射的內容也只有一個結果。 當我發現對方不耐煩的時候,也是自己不耐煩。 當我沒有發現時,我是沒有任何內容的。 對方看到我沒內容時,同時他也沒有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 宇宙是一個動態平衡與流動的過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既然身為一個小小的人,我的腦袋肯定是不知道所有的變化。 因此,我肯定是不知道未來是如何的。 過去的經驗一概沒有參考價值,但高我仍會善加運用。 時間拉長來看,事情無好壞,終歸圓滿平衡。 起起伏伏最終也趨於和諧順遂
大家在進化的過程中,應該常常有一個念頭冒出來,就是:為何還沒出現?為何還沒發生? 有這個想法,對顯化有影響嗎? 不一定,這要取決於你背後是否存在匱乏感了。 怎樣叫匱乏感?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
可能什麼都沒有 或許什麼 是不存在的協調 選擇題 明確地肯定 疑問句 和什麼壓力相關 都想走著 藉故門旁的街口 不對稱 大概只有什麼說話 空虛,儘管呼吸 也是什麼的慘淡,戲笑,悲哀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 宇宙是一個動態平衡與流動的過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既然身為一個小小的人,我的腦袋肯定是不知道所有的變化。 因此,我肯定是不知道未來是如何的。 過去的經驗一概沒有參考價值,但高我仍會善加運用。 時間拉長來看,事情無好壞,終歸圓滿平衡。 起起伏伏最終也趨於和諧順遂
大家在進化的過程中,應該常常有一個念頭冒出來,就是:為何還沒出現?為何還沒發生? 有這個想法,對顯化有影響嗎? 不一定,這要取決於你背後是否存在匱乏感了。 怎樣叫匱乏感?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
可能什麼都沒有 或許什麼 是不存在的協調 選擇題 明確地肯定 疑問句 和什麼壓力相關 都想走著 藉故門旁的街口 不對稱 大概只有什麼說話 空虛,儘管呼吸 也是什麼的慘淡,戲笑,悲哀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