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喧囂的孤獨:台灣膠彩百年尋道》看原來藝術是件日常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起初對於膠彩畫有些陌生,但一查到它的別稱「日本畫」,便有了些畫面感。去年夏天旅遊至東京藝術大學,原本只是隨意漫步,後來有幸參觀到校內的小型展覽,對於其中一幅大作品感到印象深刻,只覺得畫作取材自平凡家屋外的花臺,用色淡麗卻暗暗地透出微小發亮的光芒,令人感到驚艷。後來瞭解到這種媒材取自礦物粉末,頓時有種一切都合理了的感覺,也十分喜歡這種帶點古樸的創作方式(也許只是個人浪漫化了)。

觀展記錄

這次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展出了逾百件的台灣膠彩作品,整體場館的動線,帶領觀者從日治時期一路欣賞至戰後及現代。以下將不專業的從賞析、繪畫風格角度分享一些自己很喜歡的作品,我想應該也不算是暴雷吧,畢竟相機拍不出膠彩畫那種在光影下閃閃發亮的感覺,還是建議現場一睹為快!不過介意者還是慎入~

作品取材台灣常見植物,不仔細看還沒發現這不就是阿勃勒嗎?

第一個展區是日治時期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第一幅及第二幅,第一幅取名黃莢花,是林阿琴19歲入選臺展第8回(1934)的作品,與其他畫家的有趣小連結:林阿琴師承鄉原古統學習膠彩,後與郭雪湖(台展三少年之一)結為連理。

  1. 《黃莢花 Pudding-pipe Tree》林阿琴(友人發現的可愛英文)
  2. 《梨子棚》盧雲生,台展第八回特選
  3. 《雄視》蔡永(蔡雲巖),1939年第二回府展特選,我稱之為科學麵海
  4. 《夏之庭》鄉原古統
  5. 《台北名所繪畫12景》鄉原古統

聯合新聞網/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023年《郭雪湖妻林阿琴 勇勇馬縛佇將軍柱——#名單之後083》

原來台展三少年裡有一位是少女。

林玉山、陳進、郭雪湖是第一批入選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的畫家,被稱為「台展三少年」,其中後來查資料才發現陳進是女生(笑),也難怪她所畫的手風琴女子特別的清秀有氣質。

《手風琴》,取自北美館

《手風琴》,取自北美館


原來可以這樣構圖~
  1. 《南街殷賑》郭雪湖,復古招牌
  2. 《林泉廟丘》村上無羅,可愛的圓形樹林,以明亮色彩點繪樹體底部
  3. 《暮紅》林之助,幾何勾勒山與田園
  4. 《室內》郭禎祥,描白邊的構圖給人童趣感


打動人的往往是一些最日常的風景。


結語

這次的展出作品之多,便會發現吸引自己目光的往往是那些最平凡的一角,例如:廚房、花草、人們,也多了一些感觸。對我來說藝術不需要是追求更高的視覺刺激、更新奇的想法等,反而是一些日常的寫生,也許當下覺得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隨著時光流逝,某些景色便走入了歷史。《喧囂的孤獨》一展讓我感受到在紛擾的環境下,畫家們在各自的孤獨之中持續創作,記錄日常片刻感受的美。而身為觀賞者,我想,作品的美在於觀者從對作品的共感裡和作者產生了深刻的連結,進而分享了同一片的孤獨。



自我介紹

畫圖的人,希望多方面嘗試成為多種形式的創作者。

也歡迎欣賞我過去的圖文分享:P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都市水母 | 萬事屋的沙龍
4會員
5內容數
都市水母的萬事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言 11月,台灣的秋天,是一個充滿著文化、風味和色彩的季節。本故事將帶您踏上一段獨特的文化之旅,讓您感受台灣11月的獨特魅力。 角色介紹 小文 - 一位年輕的攝影師,熱愛捕捉台灣文化的美麗。 阿明 - 一位熱情的街頭藝術家,以塗鴉來表達台灣的多元性。 玲玲 - 一位年邁的茶藝大師,傳承著
Thumbnail
前言 11月,台灣的秋天,是一個充滿著文化、風味和色彩的季節。本故事將帶您踏上一段獨特的文化之旅,讓您感受台灣11月的獨特魅力。 角色介紹 小文 - 一位年輕的攝影師,熱愛捕捉台灣文化的美麗。 阿明 - 一位熱情的街頭藝術家,以塗鴉來表達台灣的多元性。 玲玲 - 一位年邁的茶藝大師,傳承著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怎麼可以只知道梵谷、畢卡索、雷諾瓦?
Thumbnail
身為台灣人,怎麼可以只知道梵谷、畢卡索、雷諾瓦?
Thumbnail
以歷史串接土地的記憶,用藝術淬鍊時代的雋永 — 出自 2022梅樹月手冊
Thumbnail
以歷史串接土地的記憶,用藝術淬鍊時代的雋永 — 出自 2022梅樹月手冊
Thumbnail
近幾個月臺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最熱門的展覽,可能就是這一場了。這一檔展覽其實延續於近年來興起的臺灣本土文藝風潮,因為過去的時空背景的影響,臺灣的本土藝術並沒有被極力的推廣,甚至在我學生時期,如果不是我們高中蓋了雨賢館,紀念背包印了水牛,那我可能從來都不會知道鄧雨賢或者謝里法。
Thumbnail
近幾個月臺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最熱門的展覽,可能就是這一場了。這一檔展覽其實延續於近年來興起的臺灣本土文藝風潮,因為過去的時空背景的影響,臺灣的本土藝術並沒有被極力的推廣,甚至在我學生時期,如果不是我們高中蓋了雨賢館,紀念背包印了水牛,那我可能從來都不會知道鄧雨賢或者謝里法。
Thumbnail
館內收藏多幅林之助有名的畫作,<朝涼>是其中代表作,昔日客廳仍保留當時的沙發擺設,以及當時的工作室及畫架,滿牆的膠彩顏料瓶,色彩繽紛,井井有條,可見畫家的嚴謹及用心。在館內也有林之助先生的錄影介紹,可以一窺畫家昔日身影, 欣賞精彩的膠彩畫作,畫家一生瑰麗的風景靜靜於時光中收藏著。
Thumbnail
館內收藏多幅林之助有名的畫作,<朝涼>是其中代表作,昔日客廳仍保留當時的沙發擺設,以及當時的工作室及畫架,滿牆的膠彩顏料瓶,色彩繽紛,井井有條,可見畫家的嚴謹及用心。在館內也有林之助先生的錄影介紹,可以一窺畫家昔日身影, 欣賞精彩的膠彩畫作,畫家一生瑰麗的風景靜靜於時光中收藏著。
Thumbnail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 黃土水,〈出生於臺灣〉,《東洋》,1922
Thumbnail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 黃土水,〈出生於臺灣〉,《東洋》,1922
Thumbnail
關於雕塑藝術家黃土水與《甘露水》顛沛流離的歷史,仔細去查然後閱讀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我最有感覺的是找到塵封許久的雕塑後,協助修復的日籍修復師,同時也具雕刻家身分的 森純一 老師所說的話:
Thumbnail
關於雕塑藝術家黃土水與《甘露水》顛沛流離的歷史,仔細去查然後閱讀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我最有感覺的是找到塵封許久的雕塑後,協助修復的日籍修復師,同時也具雕刻家身分的 森純一 老師所說的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