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台灣也曾經有單車快遞公司,山姆也很幸運地在接觸單速車的前幾年,透過熟識的車店排班,利用休假的時間賺取外快,順便用單車認識台北這座城市的紋理。最有印象的是送件到微軟在台北的辦公室,平常沒有通行證是進不去的;另外還有LOL英雄聯盟當時TPA獲得世界冠軍,電競正崛起的時刻,有一次送件到當時代理商的辦公室。當時也是上班偷看世界賽,下班狂打英雄聯盟的小夥子,心想「這是可以免費進來的嗎?」
當然辦公室就是辦公室,也不會在那邊看到甚麼以為會遇到的人。但若沒有這份特殊的工作經驗,根本不會知道這些網路上看到的名稱,原來就在每天會路過的大樓裡。
在使用單車創業的建議方案中,山姆歸納3種情況,分別是......
1.不特定物品的外送/單車通勤
2.商品製作後以單車流動/定點販售
3.需要現場製作販售的單車攤位
|延伸閱讀: 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單車攤位 2 ─現實骨感篇
這次介紹的案例中,單車快遞可分類在不特定物品的外送。套用在台灣比較常見的職業,目前大概只有美食外送平台的外送員較為符合,並且交通工具的選擇要設定在自行車這個選項上。在台灣是相當稀少的人願意這麼做,在韓國也差不多。
本次創業案例的帥氣小哥來自韓國首爾,與幾個夥伴經營著唯一的單車快遞公司。成立這家公司的原因來自他在日本讀大學時發現日本騎單車的人多,而且有完善的單車快遞商業模式。受到吸引之下應徵了日本單車快遞,並將這份喜歡單車、喜歡城市的熱情帶回韓國,成立了單車快遞公司。
影片中有很完整的訪談,雖然CC字幕勉強看得懂的只有英文,但因為是韓國人受英文訪談,所以說得比較慢,還可以跟得上。大家可以看一下完整版,底下山姆拉幾個觀點討論分享。
雖然說是車本,但影片中拍攝的街騎畫面,在主要道路上都有完善的人行道跟自行車道,然而快遞哥仍表達在城市中很少人會使用單車做每日通勤,多半還是依賴汽車跟大眾運輸。在發展單車快遞業務時,最常被詢問的是已經有很成熟的機車物流了,為何還要發展單車快遞?
這個情況跟當時在台北很像,以汽機車為導向的交通建設,雖然開始推行共享單車,但單車路網可以說是0,騎單車的人請自求多福。在短距離配送需求上也是機車物流的天下,單車快遞是既陌生又難以理解的存在。
訪問中有提到客戶的回饋包含「你們怎麼那麼快!」,除了傳統上覺得單車比機車慢的刻板印象,也顯現出主流商業模式的汽機車配送並沒有想像中的快。撇除物流集散的過程,單就點到點的即時配送,在城市中單車並沒有輸機車很多,甚至在某些容易塞車的區域單車更具靈活性。當然快慢還是相當主觀的,但是若能做到「差不多」的感覺,那也是一種工具的選擇。
放眼亞洲國家,除了日本的城市大眾運輸跟單車通勤較為普及,有穩定的單車快遞公司在運作,其他國家皆以傳統的汽機車物流為大宗。放大到全世界,有推動人本交通的國家單車路網相對完善,居民對單車使用的觀念也好,對應的服務自然也較為齊全。
總結在亞洲國家要以私人小型公司營運單車快遞,就像影片內的訪問,大眾對單車的使用認知並不完全,燒的是騎士的熱情、理念跟錢,只靠自己公司單打獨鬥要生存非常困難。
然而成功存活的方法還是有的。
利用企業已經發展成熟的商業模式來結合自己對單車的熱情,會是較為容易實現的模式,例如上面已經提到的美食外送平台,只要願意就能夠使用單車來接單營運。另一方面,在環保議題不斷推展的現代,在歐洲已經有快遞公司成立單車配送團隊,為物流服務補足最後一哩路。而企業是一種會層層發包的垂直整合專家,若能夠以小型公司承包到該地區的配送合約,就可以與當地的騎士組成服務團隊,達成理念與商業兩全的職業發展。
單車配送跟單車快遞這個職業並不常見,在單車使用不普及的國家與城市很難受到大眾的接納。若對於工作上想要使用單車的話,其實更簡單的方法是單車通勤,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之間頻繁的使用單車,就是最快且直接實現自己理念的方法。
默默地又扯遠了,下回又看到酷酷的單車創業再與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