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長者藝術活動設計理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課程的活動是在嘉義某醫院設立以失智長者為主的養護機構進行。就我參觀過的養護機構、日照中心,所觀察到這類活動的帶領者多為社工人員而非研讀藝術相關科系專業人士。

    我畢業於藝術學院,曾執教於國中,也有多年的兒童美術教育經驗;並且創作不曾中斷,或許我來帶這類活動會有不同的境界。我也相信以我的專業修習、創作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必能帶給失智長者更好的作畫體驗。也因得力於所受得專業訓練以及教學經驗,在設計藝術活動理念方向掌握以及經由分析、評估更有能力擷取更適合的媒材讓越來越喪失能力的失智長者也能更長的時間享受這活動。

    「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Existential Art Therapy:The Canvas Mirror)」,(Bruce L. Moon ,2011,張老師文化)以及「藝術本位研究–從研究的觀點看創造性藝術治療(Art-Based Research)」(Shaun McNiff ,2013,五南)兩書不同於一般藝術治療文獻,普遍藝術治療師們的研究以心理學作為主要根據。而這兩書作者比較強調藝術創作在活動設計、活動參與者、活動的觀察者都是以藝術為本位。

    “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一書所呈現是個人創作和個案輔導的活動經驗。強調輔導者個人的藝術創作經驗不僅對輔導個案有幫助,對輔導者也可以教、學相長。

    “藝術本位研究”一書最主要是提出,將來要從事藝術治療的研究生們(1)根據自己的藝術創作心理從事描述、紀錄,也根據創作的結果作出分析。(2)鼓勵協同設計、主持活動,從旁觀察、紀錄並研討、分析。(3)作者期許,當有不同的研究作品集結,可以找出有效的實踐法則。

    當著手於這份紀錄,給了我完成這份紀錄的意義。我可以把這一連串針對失智長者所設計的活動以及設計者對活動參與者的觀察紀實呈現視為一份創作。也可以單純地將這些紀錄存留,提供為研究的素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董淑娩的千里草工作室
1會員
12內容數
分享—以「藝術為本位」為失智長者所做的藝術活動之記實。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藝術創作更是集合了動作、認知、情感的多元刺激活動。然而當藝術創作成為治療方式,其理論架構、操作方式、治療目標,便與腦部運作和疾病特性密不可分。
Thumbnail
藝術創作更是集合了動作、認知、情感的多元刺激活動。然而當藝術創作成為治療方式,其理論架構、操作方式、治療目標,便與腦部運作和疾病特性密不可分。
Thumbnail
去年因應朋友邀請參加〖慈濟青年孵化團隊計劃〗 不符合青年年紀需求的我,當時卻能集結一群「好青年們」的支持加入申請團隊 讓我以我個人照顧失智媽媽的歷程,寫出長照六個階段可能會發生的事, 及需要的資源方式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去年因應朋友邀請參加〖慈濟青年孵化團隊計劃〗 不符合青年年紀需求的我,當時卻能集結一群「好青年們」的支持加入申請團隊 讓我以我個人照顧失智媽媽的歷程,寫出長照六個階段可能會發生的事, 及需要的資源方式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失智症語言治療師面臨的問題,包括中重度個案的應對、能力與動機的辨別、社會資源的認識等,並分析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另外,還提到了提升治療師專業知識和技巧的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幫助語言治療師更好地應對失智症患者的治療挑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失智症語言治療師面臨的問題,包括中重度個案的應對、能力與動機的辨別、社會資源的認識等,並分析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另外,還提到了提升治療師專業知識和技巧的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幫助語言治療師更好地應對失智症患者的治療挑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