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短,心內非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攝影:梁寒衣

金色為文殊師利菩薩的智境界,代表「智覺」


護短,心內非賢!

――談「識短,知短,認短」

——梁寒衣

 

六祖謂「護短,心內非賢」――護短,即指遮蔽、淹蓋、防衛短處――凡過失、缺點、問題、漏誤……,所有弊害、病灶、不足、不到處均通稱為「短」。

護短,分為兩種:一種是護自身的短;一種是護所親所愛、同僚、朋友、團體、政黨……的短;但屬「親密關係」則依愛憎心、盲目昇起鎧甲棘戟,辯護、守衛、防範、攻擊。

它亦來自兩類狀態:

一類當真是「看不到」――心鏡漆黑一片、缺乏內觀反省,全然無法覺察、認知自我和所親所愛所屬的過失過漏、問題癥結,因之,理直氣壯,非理而諍,不想認、也不承認……任誰指陳,均是冤家、讎懟。

另一則是「看到,知道」,但出於強烈愛憎使然、差別使然,而偏袒偏頗,漠視眼前的事實、證據,也一樣非理而諍、非理而戰、非理而護……

無論上述哪一種、哪一類,護短,俱不出於「私我」與「循私」;自然,於公、私領域,皆談不上真正的正直、公平、清坦。其眼目、心態、作為如斯,也自然難能稱得上賢者。

要對治、填平坑漥,首先,就須得面對、承認、直視坑窪。倘連坑窪俱因自我護短之心,而自為遮蔽,盲礙不見、不認,又如何談修補、對治、改過?因之,祖師此偈「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或該視為一倒裝句;唯因一旦護短,盲不見坑漥、漏口、罅隙,則不可能當真「改過」――連「過」都不知在哪裡,如何改?釘子不知落何處,如何談拔釘?

人類本因愛憎無明而出入胎、而啟動三界輪迴;愛憎、護短與私我,亦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濃烈體氣和習性,原屬於人性的常然(所謂「自保系統」、「自保機制」亦不離此);凡夫心莫不如是。此愛憎習氣的堅牢偏執,即或出自自我同一骨血、臍帶,一名母親亦可能衍成只愛寵某一個孩子,而忽漠其他――例如,寵溺妹妹,而不分青紅皂白、永責咎姊姊;將最好的全留給哥哥、不太重視理會弟弟……而形成難以除抹的創傷與陰影。

從個我,至家族、社會,乃至一切人際人事,瞎迷護短,僅能障礙成長(無論是人品、能力、或才智上的……)、形塑狹仄褊隘的自我;嚴重的,則形成生命關係不可逆的傾斜與創害。

不修則已,然則,一旦談及修行,談及「斷惡修善」、「趨向賢聖」,便也非得對治、拔除不可。

不停下「急流水」式的生命、生活模式,不靜處反觀,了了照見、了了檢出……見也未見、護短亦矇懂不知,就也無從談廁清、拔除了。

言「調攝」,即也非得從「識短,知短,認短」開始。

寫于二〇〇四年一月十六日

raw-image


攝影:蘇仁浩

瞎迷護短,則於性地上自起迷霧與遮蔽,無能看清現象的真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寒衣的沙龍
3會員
69內容數
梁寒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想你,在他方  ──一個小分子的堅持與反抗,關于電影《我很想你》  ——梁寒衣 越彼沼原,  含藏著至深的  悸痛與念想, 據說,我的眸光  總宛如你  真正的尊嚴,是敢於面對自身的過患與闕口,  當懺則懺――    「自尊」與「我慢」之於一般人而言,常是混淆不清,邊際模糊的
Thumbnail
2025/04/22
想你,在他方  ──一個小分子的堅持與反抗,關于電影《我很想你》  ——梁寒衣 越彼沼原,  含藏著至深的  悸痛與念想, 據說,我的眸光  總宛如你  真正的尊嚴,是敢於面對自身的過患與闕口,  當懺則懺――    「自尊」與「我慢」之於一般人而言,常是混淆不清,邊際模糊的
Thumbnail
2025/04/16
AI繪圖/設計:Nicole Liang 柚花樹下 梁寒衣 喜愛柚子花皂類般淨潔芬寧、安澄安鎮的香息。倘使欲為春日選擇一種氣息,那麼,必是柚花,以及其餘柑橘類吧;它們是浮拓遠山近山,至為悠然、澄明、寧淡的香息,幽寂悄悄、而無時不在。走在春日柚花浮漾的山徑,嗅著淨潔澄明的芬芳,浮現的是另一段
Thumbnail
2025/04/16
AI繪圖/設計:Nicole Liang 柚花樹下 梁寒衣 喜愛柚子花皂類般淨潔芬寧、安澄安鎮的香息。倘使欲為春日選擇一種氣息,那麼,必是柚花,以及其餘柑橘類吧;它們是浮拓遠山近山,至為悠然、澄明、寧淡的香息,幽寂悄悄、而無時不在。走在春日柚花浮漾的山徑,嗅著淨潔澄明的芬芳,浮現的是另一段
Thumbnail
2025/04/08
回首彌陀 ——永觀堂,京都 ——梁寒衣 金色的軀幹,煬煬燭照,如一朵紫磨荷芰般,迴首塵墟,佇足,再佇足;凝眺,再凝眺! 序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 閻浮   一眼望見了他。   他在那裡,於闃如炭墨的長夜中,於繚燒如焰的楓木前,流眄,再流眄!   向晚
Thumbnail
2025/04/08
回首彌陀 ——永觀堂,京都 ——梁寒衣 金色的軀幹,煬煬燭照,如一朵紫磨荷芰般,迴首塵墟,佇足,再佇足;凝眺,再凝眺! 序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 閻浮   一眼望見了他。   他在那裡,於闃如炭墨的長夜中,於繚燒如焰的楓木前,流眄,再流眄!   向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攝影:梁寒衣 金色為文殊師利菩薩的智境界,代表「智覺」 護短,心內非賢! ――談「識短,知短,認短」 ——梁寒衣   六祖謂「護短,心內非賢」――護短,即指遮蔽、淹蓋、防衛短處――凡過失、缺點、問題、漏誤……,所有弊害、病灶、不足、不到處均通稱為「短」。 護短,分為兩種:一種是護
Thumbnail
攝影:梁寒衣 金色為文殊師利菩薩的智境界,代表「智覺」 護短,心內非賢! ――談「識短,知短,認短」 ——梁寒衣   六祖謂「護短,心內非賢」――護短,即指遮蔽、淹蓋、防衛短處――凡過失、缺點、問題、漏誤……,所有弊害、病灶、不足、不到處均通稱為「短」。 護短,分為兩種:一種是護
Thumbnail
——梁寒衣 惡,固然是一種盲目。執取善,將是另一種盲目,另一種危險。偶爾有時,它所激起的反作用力,將抵消、拂拭了一切善行。 使行者陷入另一端的苦、惑。這是為什麼佛陀以為,唯有除去兩端的執取、無動、無染,心,始能真正平寧平和。   《雜阿含經》中,佛陀曾將「修行」比喻作「煉金」—
Thumbnail
——梁寒衣 惡,固然是一種盲目。執取善,將是另一種盲目,另一種危險。偶爾有時,它所激起的反作用力,將抵消、拂拭了一切善行。 使行者陷入另一端的苦、惑。這是為什麼佛陀以為,唯有除去兩端的執取、無動、無染,心,始能真正平寧平和。   《雜阿含經》中,佛陀曾將「修行」比喻作「煉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Thumbnail
戰城南二首 唐.貫休 萬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jiong6。 將軍貌憔悴,撫劍悲年長tiong2。 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強kiong2。 邯鄲少年輩,個個有伎倆liong6。 拖槍半夜去,雪片大如掌tsiong2。 磧中有陰兵,戰馬時驚蹶kiat。 輕猛李陵心,摧殘蘇武節tsiak。
Thumbnail
戰城南二首 唐.貫休 萬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jiong6。 將軍貌憔悴,撫劍悲年長tiong2。 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強kiong2。 邯鄲少年輩,個個有伎倆liong6。 拖槍半夜去,雪片大如掌tsiong2。 磧中有陰兵,戰馬時驚蹶kiat。 輕猛李陵心,摧殘蘇武節tsiak。
Thumbnail
2016.8.9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湛堂曰: 「學者有才識、忠信節義者,上也。 其才雖不高,謹而有量者,次也。 其或懷邪觀望,隨勢改易,此真小人也。 若置之於人前,必壞叢林,而污瀆法門也。」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對湛堂文準禪師說: 良因贊曰: 它構成一個修行人的氣度與格局。
Thumbnail
2016.8.9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湛堂曰: 「學者有才識、忠信節義者,上也。 其才雖不高,謹而有量者,次也。 其或懷邪觀望,隨勢改易,此真小人也。 若置之於人前,必壞叢林,而污瀆法門也。」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對湛堂文準禪師說: 良因贊曰: 它構成一個修行人的氣度與格局。
Thumbnail
2015.7.31 隨筆 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鑒小參①,謂貪欲瞋恚過於冤賊,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不用則滯。滯則不流,不流則智不行矣,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心知其為善知識也,遂求掛搭②。」 《雲居實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和尚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7.31 隨筆 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鑒小參①,謂貪欲瞋恚過於冤賊,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不用則滯。滯則不流,不流則智不行矣,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心知其為善知識也,遂求掛搭②。」 《雲居實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和尚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3/5/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尹和靖云:「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良因曰: 胸襟開闊的人,心中所想就只是眾生能離苦否? 因此於順逆二境皆不掛懷。 有這樣的心量,自然也不會隨著情緒起舞,或喜或怒。 所以格局為上!
Thumbnail
2013/5/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尹和靖云:「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良因曰: 胸襟開闊的人,心中所想就只是眾生能離苦否? 因此於順逆二境皆不掛懷。 有這樣的心量,自然也不會隨著情緒起舞,或喜或怒。 所以格局為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