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3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5.7.31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鑒小參①,謂貪欲瞋恚過於冤賊,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不用則滯。滯則不流,不流則智不行矣,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心知其為善知識也,遂求掛搭②。」

《雲居實錄》

【注釋】

①小參:指寺院中不定時的說法。「參」是集眾說法之意,正式的說法稱上堂,或謂大參。小參規模較上堂為小,故曰小。此外,小參多垂說家風,故又稱為家教或家訓。據《敕修清規》卷二載,小參起初無定處,全視人數多寡,臨時在寢堂或法堂升座集眾說法。同卷「晚參」條下又將住持隨時隨處的說法稱為小參,如住持入院,或官員檀越入山,或受人特請,或為亡者開示,或四節臘時,皆可謂之小參。

① 掛搭:又稱掛單,僧人遊方行腳,入僧堂掛其所攜之衣被等於堂內之鉤,有依住叢林之意味。又住持允許行腳人依住,稱為許掛搭。《敕修百丈清規》載:「如求掛搭,參頭領眾回身,進住持前,稟云:『某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久聞道風,特來依附,伏望慈悲收錄。』稟訖,不伺允否,即普觸禮一拜云:『謝和尚掛搭。』」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和尚說:

「我初次行腳來到祖山,剛好聽到佛鑒慧勤禪師對眾開示說:『個人如果有貪欲、瞋恚的心理,所造成的傷害比冤家盜賊還厲害,所以應當用智慧去抵敵。

人的智慧猶如井水一樣,若是長時間不用就會滯塞,滯塞了就不能流通,不流通則智慧就會被封閉了,既沒有智慧,又如何能對治得了貪欲瞋恚呢?』

我當時雖然年少,但聽到這些開示,心中也知道這位禪師一定是位善知識。因此就在這裡請求掛單,以便依止親近大師。」

raw-image

良因贊曰:

依照《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說法,選擇善知識必須認真考量十點:

1、具戒(調伏自己的煩惱);

2、定;

3、慧(調伏煩惱的智慧);

4、多聞;

5、通達空性慧;

6、功德增上(功德遠超過我們);

7、善說法;

8、具悲心;

9、精進;

10、(利益眾生)沒有疲厭。

其中又以戒、具悲心為主。

所以不能依止世俗情見,而是要以正念來判斷。

甚麼是正念?即是以上述十種條件,作為親近知識的標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Thumbnail
2016.8.9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湛堂曰: 「學者有才識、忠信節義者,上也。 其才雖不高,謹而有量者,次也。 其或懷邪觀望,隨勢改易,此真小人也。 若置之於人前,必壞叢林,而污瀆法門也。」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對湛堂文準禪師說: 良因贊曰: 它構成一個修行人的氣度與格局。
Thumbnail
2016.8.9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湛堂曰: 「學者有才識、忠信節義者,上也。 其才雖不高,謹而有量者,次也。 其或懷邪觀望,隨勢改易,此真小人也。 若置之於人前,必壞叢林,而污瀆法門也。」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對湛堂文準禪師說: 良因贊曰: 它構成一個修行人的氣度與格局。
Thumbnail
2015.7.31 隨筆 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鑒小參①,謂貪欲瞋恚過於冤賊,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不用則滯。滯則不流,不流則智不行矣,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心知其為善知識也,遂求掛搭②。」 《雲居實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和尚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7.31 隨筆 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鑒小參①,謂貪欲瞋恚過於冤賊,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不用則滯。滯則不流,不流則智不行矣,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心知其為善知識也,遂求掛搭②。」 《雲居實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和尚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5.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昞首座曰: 凡稱長老,要須一物無所好。一有所好,則被外物賊矣。 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 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掊克①則嗟怨之聲作。 總而窮之,不離一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 平生所得,莫越於斯。汝宜勉旃,規正來學。
Thumbnail
2015.5.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昞首座曰: 凡稱長老,要須一物無所好。一有所好,則被外物賊矣。 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 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掊克①則嗟怨之聲作。 總而窮之,不離一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 平生所得,莫越於斯。汝宜勉旃,規正來學。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Thumbnail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