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繁忙的都市中,小斌坐在一家咖啡館的角落,面前擺著半杯冷掉的咖啡。他的眼神空洞,似乎在追逐某個遙不可及的希望。這是他失去工作後的第三周,他還沒有鼓起勇氣告訴家人,只是持續向朋友們傾訴著他的「不幸」。
小斌的朋友阿明坐在他對面,神情帶著些許的無奈。「你這幾天怎麼了?每次見你都說自己過得很糟糕,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阿明的語氣透著擔憂。
「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小斌捂著臉說道,「自從被解僱後,一切都變得糟透了。我甚至開始懷疑人生,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阿明嘆了一口氣,「我明白工作不順的確很難受,但你不能一直陷在這種情緒裡,要不你去試試心理諮詢?這或許會幫到你。」
「心理諮詢?」小斌冷笑一聲,「你覺得那種地方能解決我的問題嗎?我只是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幫助。」他說完,眼神帶著一絲乞求的意味,讓阿明不得不再次耐心地安慰他。
某天,小斌在網絡論壇上無意中看到了一個「情感導師」的帖子。帖子裡寫道:「學會掌控情緒,讓他人為你所用!擺脫情緒低谷,讓別人滋養你!」這引起了小斌的興趣,他私信聯繫了導師。
導師名叫「阿玄」,是一個年輕的男人,眼神中帶著不容忽視的銳利。他在會面時對小斌說:「你知道嗎?人們天生就是喜歡幫助弱者的,只要你能適時地展現出自己的脆弱,他們會不自覺地想要來支持你。你只需要學會如何把你的悲傷放大,讓人無法忽視。」
「放大悲傷?」小斌有些疑惑。
阿玄微微一笑,「是的,就像演戲一樣。你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流露出更多情緒,比如略顯誇張地講述你的不幸經歷,或者在公共場合表現得比平時更無助一些。信我,你會驚訝於這有多管用。」
小斌開始嘗試阿玄教他的技巧,並將它們應用在社交媒體上。他的第一步是更改社交媒體的狀態更新,內容往往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和悲劇色彩。
「真的很難熬,感覺生命中所有的光芒都消失了。」他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了這句話,並附上一張灰暗的天空照片。很快,手機開始不停地震動起來,朋友們的慰問訊息不斷湧入,讓他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接下來的幾天裡,小斌變本加厲地在網路上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甚至不惜誇大事實。每當有朋友給他留言或私訊安慰,他都會刻意讓對方知道自己「有多痛苦」。他會發一些深夜的自拍,臉上露出疲憊和落寞的表情,配文總是充滿絕望的語調:
「已經幾天沒睡好,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朝壞的方向發展。」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這個城市裡的一個幽靈,沒人真的看得到我。」
為了讓自己的悲傷顯得更加真實,小斌甚至編造了一些事件。一次,他在動態中寫道:「今天差點發生意外,幸好沒事,但我真的開始懷疑生活還有什麼意義。」這個謊言迅速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留言,其中一些朋友甚至打電話來確認他的安全。
隨著小斌越來越頻繁地更新「悲傷」的動態,部分朋友開始對他的行為感到厭倦。「你是不是有點過了?」某天,好友阿明忍不住在電話中說道,「你不能一直這樣消耗別人的同情心,這對你自己和周圍的人都不好。」
「你不理解我!」小斌怒吼道,「你根本不知道我有多痛苦!」
終於,小斌的情緒操控開始失效。他的朋友們逐漸遠離他,社交圈越來越小,甚至連家人都對他敬而遠之。絕望中的他終於鼓起勇氣走進了一間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室的裝潢簡單而溫暖,牆上掛著一些舒緩的畫作,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薰衣草香氣。諮詢師是一位年長的女性,柔和的眼神似乎能穿透小斌的內心。「小斌,你的眼神告訴我,你承受著很大的痛苦。」她輕聲說道。
小斌低下頭,語氣顫抖地說:「我感覺自己好像變成了一個無底洞,無論別人給我多少關注和愛,我都覺得不夠。我甚至開始操控他們的情緒,只為了讓自己覺得好一點。」
「這是因為你內心的匱乏需要真正的療癒,而不是來自他人的情緒滋養。」諮詢師解釋道,「你需要學會從內心尋求力量,面對那些讓你感到空虛的根源。」
隨著幾次的心理諮詢,小斌漸漸了解到自己情緒操控背後的原因——源自童年時期的情感缺失,以及對他人愛的極度渴望。他開始學會用更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再依賴他人的同情來填補內心的空洞。他甚至刪除了那些悲觀的社交媒體更新,開始分享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
小斌站在城市的街頭,看著人來人往的行人,深吸了一口氣。儘管他的內心還沒有完全痊癒,但他知道自己正在逐步改變。現在的他,不再是一個只能靠吸取他人情緒維生的「情緒吸血鬼」,而是一個努力尋求內心平靜與力量的人。他打開手機,在社交平台上寫下了一條新狀態:「今天的陽光真好,希望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迷因悲傷蛙面紙套 眼罩 - 已售出 3,57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