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制,鋼琴老師挑學生的兩大要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學生透過網上貼文、朋友介紹,比較各種利害,如老師的學經歷、教學的品質、教室地理位置、環境,還有價位等等,東挑西揀、精挑細選老師之時;老師也是會挑學生的----因為這是一門生意。


第一,選學生資質

一般人選老師的主要方式,就是看學生的成績,老師的門下子弟如果出類拔萃,經常比賽獲獎,那麼直覺就是這個老師很會教,所以投入門下準沒錯!

但是孔子弟子3000,賢人72,一個聖人,教出厲害學生的機率是2.4% !! 何況一個鋼琴老師,一週倘若20個學生,可能上得了檯面的才半個 !!!只靠這半個,要如何端出成績,吸引更多學生上門??? 因此,為了豐富教學成果,在初試上之時,有的老師就會挑選學生。


曾經遇過一進門試上,就直接跳上休息區椅子踩踏的孩子,媽媽還緩頰說,"孩子就是比較不怕生",這種控制不了秩序的,往往第一個被淘汰。另外有的老師會在上課前先規定回家練琴量,如果無法達到要求,就請自動退出,畢竟沒練習,一定無法有成績。


或是上課了幾個月的學生,老師也會發現有的學生跟不上進度,可能因素很多,性格、資質、練習量、家庭教育等等,老師如果沒有直接勸退,可能方式是調時間,安排在一個很差的時段,或是讓這位學生因為無法配合時段而被退課。



第二,選家長觀念

以上種種都是為了讓學生品質優秀,再吸引更多優良學生,形成市場上的良性循環。另一種挑選,是工作品質。

一堂課結束後,有的家長還要在下課後溝通好久,也不管老師後面有課,或是經常要傳影片、傳訊息溝通,讓老師不斷加班,家長也沒說要加錢 ? 或是平常回家沒辦法盯著孩子練習,卻一直要老師負責,明明資質不夠,也要跟別人比較,一陣子就問考試進度、問比賽。最後這些家長,還要孩子學得快樂?

這樣的家長,往往造成老師很大的精神疲勞,教學也綁手綁腳無法發揮,最後通常也會被淘汰,另請高明;因為老師寧願空堂休息,再收個讓工作品質更好的學生。


適合自己最重要

再強調一次,鋼琴教學也是一種市場機制,買賣雙方都要認清自己的需求。如果是佛系老師,不求名利,通常就不會太有成績(不是因為不會教,是因為沒有挑學生)。如果是名師,學生就要準備好自己該付出的,包括金錢、練習時間,以及超高的學習受挫力。


想像成餐廳吃飯,高檔餐廳老闆的定位與路邊攤一定不同,沒有好壞,要看自己個人的需求。如果說要挑選,可以這樣想,在同性質的餐廳裡挑個cp值最高的,而不是只想用路邊攤價位享受高檔餐廳的質感。

鋼琴教學是需要佈局的一盤棋,唯有精心安排戰略,才能獲得成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鋼琴因為是個別課,大都是量身訂做的課程規劃與進度,如果從0基礎到可以彈古典樂大師的程度,一般進程如下。 啟蒙(學琴數月~一年) 剛開始使用的教材多是現代編寫的,如早期的巴斯田、湯姆遜,近期的好連得、芬貝爾,以熟悉鋼琴、視譜、節奏、手指站立等等基礎訓練為主。這段時期,如果是國小中年級以上開始
這邊講的音樂教室,主要是敘述我的個人經驗,不能統一概括至其他音樂教室。 衝來趕去的老師 剛從學校畢業時,沒資金開教室,沒地方當工作室,沒有學生來源,就是只能去音樂教室應聘老師,希望老闆能排些學生上課。而老闆當然不敢孤注一擲在新老師身上,免得好不容易招來的學生又流失,所以一週可能排個一、兩天,
對我的鋼琴教學來說,最難教的階段就是初學到一年左右的時間,這個階段的教學要謹慎小心地培養學生的學琴興趣,之後的學習通常就能一直持續,除非課業因素影響,否則學生大都能維持到國中都不會放棄鋼琴。 觀察個性 初學的每一個孩子,遇到要重複的、困難的彈奏,一定都有所反抗,只是表現出來的樣子不盡相同,有
韓國實境節目"黑白大廚"的成功,除了因為節目的設計讓每一集的比賽都饒富趣味;重要的還有參賽者的極致專業,讓觀眾看到他們用無數耐心、毅力堆砌而成的精湛廚藝;許多廚師的故事裡也透露自己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日以繼夜地基本刀法不斷練習、各種食材不斷嘗試鑽研,才能端出一盤不一定得到冠軍的菜餚,而他們甘之如飴、
坊間越來越多幼兒鍵盤課,主打3、4歲就可以開始學琴,神童也好像還在吃奶嘴、包尿布就會彈一手好琴了;以我經驗,小班年紀就來詢問鋼琴課的的確不在少數,這年紀適合學琴嗎 ? 一、音樂豐富的鋼琴課 很多研究指出,音樂能夠啟動大腦的多元區域,有助於大腦智力發育,因此當然從胎教開始、嬰兒時期,就要早早讓孩子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學鋼琴因為是個別課,大都是量身訂做的課程規劃與進度,如果從0基礎到可以彈古典樂大師的程度,一般進程如下。 啟蒙(學琴數月~一年) 剛開始使用的教材多是現代編寫的,如早期的巴斯田、湯姆遜,近期的好連得、芬貝爾,以熟悉鋼琴、視譜、節奏、手指站立等等基礎訓練為主。這段時期,如果是國小中年級以上開始
這邊講的音樂教室,主要是敘述我的個人經驗,不能統一概括至其他音樂教室。 衝來趕去的老師 剛從學校畢業時,沒資金開教室,沒地方當工作室,沒有學生來源,就是只能去音樂教室應聘老師,希望老闆能排些學生上課。而老闆當然不敢孤注一擲在新老師身上,免得好不容易招來的學生又流失,所以一週可能排個一、兩天,
對我的鋼琴教學來說,最難教的階段就是初學到一年左右的時間,這個階段的教學要謹慎小心地培養學生的學琴興趣,之後的學習通常就能一直持續,除非課業因素影響,否則學生大都能維持到國中都不會放棄鋼琴。 觀察個性 初學的每一個孩子,遇到要重複的、困難的彈奏,一定都有所反抗,只是表現出來的樣子不盡相同,有
韓國實境節目"黑白大廚"的成功,除了因為節目的設計讓每一集的比賽都饒富趣味;重要的還有參賽者的極致專業,讓觀眾看到他們用無數耐心、毅力堆砌而成的精湛廚藝;許多廚師的故事裡也透露自己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日以繼夜地基本刀法不斷練習、各種食材不斷嘗試鑽研,才能端出一盤不一定得到冠軍的菜餚,而他們甘之如飴、
坊間越來越多幼兒鍵盤課,主打3、4歲就可以開始學琴,神童也好像還在吃奶嘴、包尿布就會彈一手好琴了;以我經驗,小班年紀就來詢問鋼琴課的的確不在少數,這年紀適合學琴嗎 ? 一、音樂豐富的鋼琴課 很多研究指出,音樂能夠啟動大腦的多元區域,有助於大腦智力發育,因此當然從胎教開始、嬰兒時期,就要早早讓孩子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坦然面對,即使擔任老師,也還在學習的路上
Thumbnail
圍著老師認真學習的孩子們,這畫面令人動容 孩子們,雖然老師不能保證學棋的一路上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老師會一直陪著你/妳,一起面對各種關卡,越挫越勇直到完成你/妳的目標!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老師能給你們只有工具、材料,接下來想組一台車、造一艘船,就交給你們自由發揮了!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一、 讓教得好的老師,被看到更多次。 設法啟動學校的良性循環,每個領域找1、2位老師,資深帶資淺,一起成長。 如果老師教學不力,家長能反映,讓老師有機會改進,是好事。 二、 考核方面,依照教師成效給考績,將老師的成效做分級。 可考慮做專家教師培訓,加碼獎勵老師: 提供協同授課鐘點費、減授
坦然面對,即使擔任老師,也還在學習的路上
Thumbnail
圍著老師認真學習的孩子們,這畫面令人動容 孩子們,雖然老師不能保證學棋的一路上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老師會一直陪著你/妳,一起面對各種關卡,越挫越勇直到完成你/妳的目標!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老師能給你們只有工具、材料,接下來想組一台車、造一艘船,就交給你們自由發揮了!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一、 讓教得好的老師,被看到更多次。 設法啟動學校的良性循環,每個領域找1、2位老師,資深帶資淺,一起成長。 如果老師教學不力,家長能反映,讓老師有機會改進,是好事。 二、 考核方面,依照教師成效給考績,將老師的成效做分級。 可考慮做專家教師培訓,加碼獎勵老師: 提供協同授課鐘點費、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