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 Facebook 廣告投放時,「花費金額」這個指標看似直白——它代表在一段時間內的廣告總花費。但實際上,這背後涉及到的討論要點卻不少,尤其是如何精準控制預算並避免額外費用。
Facebook 廣告中,預算的設定主要分為「單日預算」和「總經費」兩種形式。
當你選擇「單日預算」時,假設設定為每日 $100,Meta 系統會根據廣告的日常成效自動調節每日花費。如果系統檢測到廣告當日表現良好,花費可能會自動增加至設定的 175%,也就是最多 $175,但最終一週內的總花費不會超出 $700。這種機制適合短期內靈活測試的廣告活動,並根據廣告效果來最大化每一元的效益。
如果選擇「總經費」方式來管理預算(例如總花費 $700),系統將自動調整在廣告期間的每日花費,而非固定在每一天。例如,在廣告開始的第一天,如果效果理想,系統可能會花費 $300,而後續幾天的花費則會相應減少。這種設定更適合希望在指定期間達成特定目標的廣告主。
在台灣運營廣告時,還需注意額外的稅費。如果廣告是以公司名義支付,但沒有在「帳單和付款」的「付款設定」中填入統一編號,那麼系統將視為個人付款,並自動加收 5% 的營業稅。
此外,如果廣告是透過 iPhone 上的「加強推廣貼文」功能啟動的,還可能額外加收 30% 的蘋果稅。這些額外費用往往容易被忽視,但對預算控管和最終廣告成效有實質影響。
理解「單日預算」和「總經費」的區別,並靈活應用,是掌握廣告成效的關鍵。這不僅有助於控制每日花費,還能隨著成效自動調整預算分配。
在下廣告時,你是否有確實關注到預算分配和每日的花費?這些細節在長期的廣告運營中尤為重要,也是成效差距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