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
講話:
這題目,分做兩段來解釋:先講「論」,然後再講「大乘起信」。佛學,有三藏: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現在是屬於論藏中所攝,故稱為「論」。
「經」雖通五人(佛、佛弟子、諸天、仙人、化人)共說,然大多數都是屬於佛說,而「律」完全是佛所制的,「論」則有大小乘之不同;「小乘論」多屬聲聞所造,「大乘論」則純係菩薩所造;此論既是馬鳴菩薩所造,那當然是屬於「大乘論」了。
平常說:「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這是約偏勝方面說的;其實是三位一體,豈有經中沒有戒慧,而律中沒有定慧,論中沒有戒定嗎?所以論中也是戒、定、慧、三法具足,這在本文下面是會看到的。
平常說:論是教誡學徒的,其實經和律又何嘗不是教誡學徒呢?不過論的目的是解釋經律上的意義,使學徒更容易明白,這就是論的功用。「論」是通名,「大乘起信」四字,是這部論的別名。
現在先講「大乘」,次講「起信」。「大」字,在本論所指的是我們的真心,這真心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無始終,無內外,既不是對小而言大,也不是先小而後大;本論中所說的體大,相大,用大,就是大字的意義,也就是真心。
「乘」是譬喻,有運轉和承載兩種意義。好像車乘一樣,有載人載物,由此至彼的功用,一切眾生都可以乘此真心的大白牛車,離苦海的此岸,而到極樂的彼岸——成佛,所謂:「凡有心者,皆當作佛」。
「起信」,就是令人生起信仰,因為真心雖然是人人本有,然而眾生迷而不知,疑而不信;馬鳴菩薩要令一切眾生信得自心本來是佛,只要能夠依教修行,是決定可以成佛的;所以綜百部大乘經,而造一部最簡明的通論,其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起信仰,所以叫做「大乘起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