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產業,其實為教學

部落產業,其實為教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三天平和工作團隊正忙碌著執行高馬禮遜美國學校師生(位在高雄)兩天兩夜的部落文化生活營隊,今年已是第六年。

來尋找我們一起合作辦理的是超越教育有限公司。創辦人John Stephenson對年輕人教育很有負擔,他透過諮商、營隊生活,讓學生認識多元族群,開啟視野,擴張知識疆界。而平和協會擔任協力角色,竟也來到第六年。

最受學生老師喜歡的烤肉活動

最受學生老師喜歡的烤肉活動

六年前合作之初會擔心協會是否有能量接待一次30-40人營隊。在那之前,我們雖然有過接待一般客人的經驗,但一連串文化課程、導覽和社區大大小小族人一起玩樂的活動,我們並不常有經驗,但不嘗試,就不會有機會知道團隊的能耐。當時我們從原本只有2、3人可以主責課程,現在協會四位幼兒教師,三位老人照顧者,一位課後照顧者、一位財務管理者、一位部落產業開發者、一位廚房工作者,經過幾年的經驗累積,大家都有能力成為課程主責者。再次印證「有累積就會有奇蹟」。

課程中,射箭、陷阱、獵人、餐食等課程工作,部落族人也至少有十人可以成為活動的重要協力者。部落族人一起發展產業就是協會當初建置石板屋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部落發展至此,產業雖然只是小小的發展,但是,工作夥伴透過小小產業,長出文化能力,手作能力,組織能力,表述能力,將來應用在部落幼兒、學童、青(少)年的教育學習上,也是令人開心感動的事情。

我們持續加油。

avatar-img
阿傻總幹事靈光閃動時刻
11會員
69內容數
回到部落18年了,離開部落時候也是18歲。回頭看自己有了些變化,部落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只是,有察覺,有些部落經驗,是自己心底深刻的能量來源。希望~這股力量一直都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帶領部落長者逛街購物,過程中長者們展現活力與喜悅,不僅買到所需物品,更在集體行動中創造難忘回憶。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帶領部落長者逛街購物,過程中長者們展現活力與喜悅,不僅買到所需物品,更在集體行動中創造難忘回憶。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