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的專案實作中,我們達成了對 LifePlus 願景和使命的共識,並規劃了經營策略、平台策略以及確定了策略框架。
接下來,我們將了解新產品開發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 風險管理。尤其是對於像 LifePlus 這樣的新創公司,風險控制比起有穩定收益的公司來說更加重要。在這個階段,產品負責人的挑戰是如何在模糊前期 (Fuzzy Front End) 以相對低成本的方式,降低風險並明確新產品的方向。
每年新成立的公司有 90% 會在五年內倒閉
而存活下來的 10% 中,又有 90% 在五年內倒閉
如上圖所示,隨著產品從模糊的前期逐步發展到後期,方向越來越清晰,不確定性和風險逐漸降低,但累積的成本風險卻隨之增加。
首先,什麼是新產品開發流程 NPD Process?
新產品開發流程是一個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過程,通過一連串定義良好且有紀律的任務,將新點子轉換成具有商業價值的決策流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在面對不明確的線索時,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本篇將整理 NPDP 中所介紹的四種新產品開發流程,並分析在不同情境下,這些流程的優缺點:
其中,我們 LifePlus 將會試著採用 Stage-Gate 方法,來進行每個產品功能的收斂,並對齊公司的經營策略,設定篩選條件,最終決定新產品的初步方向 (Go or Kill)。
Stage-Gate 是一個由五個 Stage 和五個 Gate 組成的管理決策流程。在每個 Stage 階段,新產品點子會產生、整合並提出交付成果。接著在 Gate 階段,公司內部的主要關係人、投資人等會擔任產品審核委員 GateKeeper,根據事先制定的篩選條件(如可行性、機會強度、市場獨特性、ROI 等)進行評估和選擇,最終決定每個 Features 的執行 Go 或 Kill。
Stage 階段:
回到 LifePlus 專案中,延續上一篇章的產品腦力激盪發想,我們根據使用者訪談結果,將各式各樣的點子,歸納出九種可發展的產品方向。
接下來,我們需要在這家新創公司處於模糊前期 (Fuzzy Front End) 階段,找出 ROI 較高且具有市場潛力的核心 Feature。為此,我們採用了 Stage-Gate 的決策方式,進行九個產品方向的初步過濾。
如上圖的右半部分,在定義 Criteria 方面,我們達成共識,採用市場潛力、ROI、市場獨特性和開發難易度這四個標準進行 Gate 評分,不同職位的成員依據自身的經驗各自評出合理的分數,最後,依據統計分數的高低排出優先順序。
最終,我們初步決定優先開發針對在台灣的東南亞生活社群的 App。
此種管理方法,能夠為產品開發提供一個有共識的決策標準,且對所有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 來說都是透明的。但也因為此流程過於繁雜,可能會產生過度官僚化的問題,同時也無法適應現今市場變換快速的步調。
集成產品開發,其實也就是電子科技業中我們常說,同時也是軟體業聞之色變的瀑布式開發 (Waterfall)。
該流程的重點在於開發前期,就需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要素,儘早定位並修正問題,以避免產品推進後累積更高的錯誤成本。
以我過去負責工業設計的工作經歷為例,每個工業產品在需求研究階段,就必須考量到外型設計、成本售價,以及工廠模具生產的限制等,才開始著手進行設計研發。任何一個要素沒有考慮清楚,都可能造成工廠開模具的成本損失。
近年來,瀑布式開發在軟體業的普及度下降,IBM 發佈了集成產品開發框架 (IPM),更強調了生命週期管理的必要性。
精實開發是現今軟體業,特別是新創公司最喜歡採用的開發流程。其核心原則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Lean 思維追求在每個時間單位內產生最大的利潤,並有效利用工程師和設計師的時間,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上線,更早地累積用戶滿意度。
任何會造成公司的反應速度變慢,競爭力下降的浪費因素,都是需要在開發流程中去優化的。因此,參考 Toyota PD System 一書中,有關 Lean 的產品開發的建議:
Lean 精實開發流程更注重訓息的流暢傳遞。通過需求事件驅動來簡化合作流程、優化設計,並主動管理風險、專案進度以及成效品質。
但以上這需要具備 Lean 經驗的研發人員才能積極應對變化。此外,與供應商和客戶必須保持良好的同步溝通,才能靈活應對即時變動並達成目標。
敏捷開發原則建立在團隊夥伴能夠「自我管理」並規律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產品迭代並隨時應對未預期的突發事件。
這也是現今軟體新創業最常見的團隊組成方式,通常由 5~7 位跨職能的專業人士組成,如軟體工程師、體驗設計師、PM、PJM、測試工程師等。團隊會通過產品代辦列表 (Product Backlog),將功能性與非功能性的客戶需求切分成足夠細小的工作單位,使團隊能在 1~4 週的衝刺階段 (Sprint) 內完成。
在每個 Sprint 的前期,產品負責人需要代表客戶利益,羅列目標與優先級,並在 Sprint 結束後進行回顧,以持續修整並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
敏捷開發的關鍵原則:
敏捷開發的優點在於能夠快速適應變動,通過不斷收集使用者的反饋,調整產品功能並糾正開發中的錯誤。在較低時間成本的情況下,能迅速解決問題並立即獲得成果。
然而,敏捷開發也存在一些缺點。首先,產品負責人難以事前精確估計時間成本,也難以進行產品品質控制和全面的 QA 測試。此外,這種開發方式僅適用於有經驗的小團隊。由於過程中缺乏詳盡的開發文件交接,當有成員離開時,容易造成反效果。
敏捷開發與精實開發這兩種思維容易被大家搞混。Lean 精實開發重點在如何減少浪費,提高運營的效率。然而, Agile 設計的初衷是能夠在短時間完成任務,並且與客戶/使用者頻繁地接觸,達到快速修正且迅速地做變化。
相比於 Agile 的快速驗證與調適,Stage-Gate 管理流程是一套從想法到上市的宏觀投資決策模型。在每個 Gate 階段,主要的關鍵問題是:這是最正確的項目嗎?
這兩種產品開發的思維看似是互斥的,相反地,產品創新管理專家 Robert G. Cooper 則提出,Agile 是一種高效的微觀規劃、管理工具,可用於加快 Stage-Gate 流程中的階段 3 和階段 4 的開發,如下圖所示。
在上面的環節中,我們訂定了新產品開發流程,並實際運用於 LifePlus 各項產品服務的風險管理與決策之中。本章節的最後,我們要討論的是公司的「治理」。
尤其 LifePlus 作為專案演練的題目,不是以大公司中其中一個產品線為出發點,而是以一家新創公司為出發點。
對於一家新創公司來說,建立公司治理的文化,並促進夥伴們在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的共識和執行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於公司內的協作,也為未來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治理,意味著採取高層級和策略性的思考
美國專案管理協會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將治理定義為,用來指導項目和投資組合管理中的活動框架、功能和流程。
對高階經理或管理團隊應當承擔治理責任,為策略執行提供指導、決策和監督,以保證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整體有效性。
接著,一個產品開發項目成功實施的基礎,是建立在明確的創新策略與方向之上。我們可以透過建立產品創新憲章 (Product Innovation Charter),作為團隊努力朝向商業化產品的核心指引。
產品創新憲章是一份核心策略且相對簡短易懂的總結性文件。尤其是,每當有新的夥伴加入自己的產品團隊 (Product Team) 時,立定產品創新憲章能夠讓新夥伴更快速地進入狀況,了解組織的策略方向。
它涵蓋了每個產品開發項目中的開始原因、目的、目標、專案的邊界,並回答了產品項目中的 5W:Who, What, Where, When, Why。
下圖是產品創新憲章 (Product Innovation Charter) 必須包含的具體部分:
同時,我也透過 ChatGPT 和網路上找到的商業企劃書案例,以蘋果公司為案例,整理出一份創新產品憲章所需包含的內容:
下個篇章我將分享,產品的組合管理 (Portfolio Management),如何權衡公司有限的資源,達到產品利益最大化。
想了解我為什麼要寫這類型文章 👉🏻 點擊看前一篇「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