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low.ai:提升閱讀與理解學術論文的神器

更新於 2024/11/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研究和撰寫論文時,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rflow.ai。它不僅能提升讀Paper的效率,還能幫助我更清楚地組織和理解論文內容。如果你也經常需要大量的讀Paper,這個工具絕對值得一試。

功能亮點

  1. 將論文轉化為概念圖 rflow.ai 可以將一篇學術論文自動轉換成互相關聯的概念圖。透過這種可視化的方式,原本難讀的Paper變得結構清晰,在讀論文的時候快速掌握論文的核心概念和邏輯脈絡,尤其適合用來分析多篇論文的關聯性。
  2. AI 問答系統 使用rflow.ai的時候,可以直接針對論文內容提問,例如:「這篇文章的主要研究發現是什麼?」或「作者在方法論部分提到哪些限制?」rflow.ai 不僅能回應我的問題,還會附上答案出處的段落,讓解釋更具說服力。
  3. 支援多語言分析 雖然我讀的Paper要以英文為主,但 rflow.ai 支援多語言,所以你用中文詢問也是OK的,對於有雙語需求或需要處理中文學術資料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我的使用心得

我主要用它來整理我需要引用的論文,尤其是在想要快速閱讀相關文獻的時候,rflow.ai 幫助我將複雜的內容簡化成容易理解的結構,減少重複閱讀的時間。此外,AI 問答功能也讓我省下了大量查找細節的時間,像是針對某個特定的段落提出問題,系統總能準確定位到相關內容。

適合誰使用?

如果你是:

  • 研究生或學術研究人員:每天要閱讀大量文獻,卻常常記不清每篇的重點。或是缺乏整理文獻的能力。
  • 時間有限的學者或學生:希望在短時間內深入理解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或是沒有時間逐句逐段的閱讀論文。

那麼,rflow.ai 就是你的好幫手。

未來的應用可能性

我認為這個工具未來還有很大的潛力,例如支援整合研究成果或直接生成文獻回顧的框架。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可以試試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我是一名研究人員,專注於教育議題、統計分析及理財策略。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和發現,以及閱讀學術論文時的一些有趣札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兔教授的讀書札記 的其他內容
在學術研究中,AI 外掛已成為有效工具,能顯著提高效率。我有幾個推薦的外掛,包括 Consensus GPT、ScholarAI GPT、Academic Assistant Pro 和 Google NotebookLM,能幫你快速搜尋文獻、優化學術用詞及整理資料,讓學術寫作更專業,節省大量時間。
在學術研究中,AI 外掛已成為有效工具,能顯著提高效率。我有幾個推薦的外掛,包括 Consensus GPT、ScholarAI GPT、Academic Assistant Pro 和 Google NotebookLM,能幫你快速搜尋文獻、優化學術用詞及整理資料,讓學術寫作更專業,節省大量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AI說書 - 從0開始 - 19中,闡述了Inference的Pipeline為t = f(n),現在我們做一些擴充與特點說明: t = f(n)其實展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AI說書 - 從0開始 - 19中,闡述了Inference的Pipeline為t = f(n),現在我們做一些擴充與特點說明: t = f(n)其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