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SOP分享:如何高效又有條理地處理學術文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研究工作中,文獻閱讀可以說是每個學者的日常。隨著工具的進步,我逐漸摸索出一套結合人工智慧工具的文獻閱讀SOP,不僅提升效率,還能更有條理地整理資料。在這裡,我將逐步分享我的做法,讓大家了解如何用簡單的方式處理大量文獻資料。


步驟 1:確定研究目標與關鍵字

閱讀文獻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搞清楚自己在找什麼!

  1. 使用 ChatGPT 來幫助理清思路,確認研究問題或主題,並列出相關的關鍵字或搜尋詞彙。
  2. 接著,我會用 Consensus GPTScholarAI GPT 搜尋相關文獻,快速收集初步資源。
  3. 為了找到高度相關的文獻,我還會使用 Connected Papers,它能以視覺化方式展示核心文獻與周邊研究的關係,非常直觀。

步驟 2:管理與組織文獻

有了初步資料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整理和管理文獻。

  1. 我習慣將文獻上傳到 ZOTERO,一來方便管理,二來也能輕鬆插入引用。
  2. 在 ZOTERO 中,會依據主題或研究問題建立分類資料夾,還會添加標籤(tags)和筆記,方便快速檢索。

步驟 3:初步篩選

文獻不是每篇都值得深入讀,有效篩選能省下大量時間。

  1. 我會用 沉浸式翻譯 快速翻閱文獻摘要,初步判斷是否與研究相關。
  2. 不相關的文獻會直接標記,以免重複浪費時間。
  3. 若需要快速掌握某篇文章的結構與核心概念,還可以用 rflow.ai 生成視覺化關係圖,幫助理解。

步驟 4:深入閱讀與記錄

當某篇文獻值得深入研究時,我會進行更詳細的閱讀和記錄:

  1. 使用 Google NotebookLM 先進行大綱閱讀,整理文中重要的論述。
  2. 再用 NOTION 建立文獻記錄,採用以下結構:
    • 核心概念/研究問題
    • 樣本
    • 方法與數據
    • 主要發現
    • 建議
    • 研究貢獻與限制
  3. 同時記錄閱讀時的筆記、疑問或啟發,為後續分析做準備。

步驟 5:整理與標記

文獻閱讀後的整理與標記是不可忽略的一步:

  1. ZOTERO 匯總相似的主題,方便隨時回顧。
  2. 之後將可以使用的段落整理到NOTION做卡片盒筆記。
  3. 重要段落會用高亮標記,整理到一個段落之後把相關卡片,合併在 Google NotebookLM 中利用自動化摘要功能,進一步提取核心內容。

步驟 6:分析與綜合

有了整理好的文獻,接下來就是要進行分析與整合:

  1. 結合多篇文獻的內容,用 Google NotebookLM 根據主題進行綜述跟潤飾,提煉出需要的核心概念跟內文。

步驟 7:產出內文

最後一步,將閱讀成果轉化為研究的實際內容:

  1. 根據整理的文獻撰寫內文,並用 ChatGPT 幫助校對與翻譯,提升表達的流暢度。
  2. 接著使用 Academic Assistant ProGrammarly 修正用詞與文法,確保文字達到專業水準。
  3. 最後在 ZOTEROENDNOTE 插入引用,確保格式正確。

這就是我目前使用的文獻閱讀SOP!


它幫助我更有效地閱讀與整理文獻,同時也提升了寫作效率。如果你也在為文獻閱讀傷腦筋,不妨試試這些步驟,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有其他好用的工具或方法,也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兔教授的讀書札記
1會員
5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我是一名研究人員,專注於教育議題、統計分析及理財策略。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和發現,以及閱讀學術論文時的一些有趣札記。
2024/12/23
在學術研究或知識整理的過程中,妥善管理文獻卡片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使用Notion AI這類高效的工具,能夠讓你快速建立並管理一個結構化的文獻卡片箱,幫助你精準捕捉資料的核心內容,並輕鬆連結相關概念。在本文中,我將結合我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運用Notion AI整理文獻卡片並提取要點,正如例一、例
Thumbnail
2024/12/23
在學術研究或知識整理的過程中,妥善管理文獻卡片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使用Notion AI這類高效的工具,能夠讓你快速建立並管理一個結構化的文獻卡片箱,幫助你精準捕捉資料的核心內容,並輕鬆連結相關概念。在本文中,我將結合我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運用Notion AI整理文獻卡片並提取要點,正如例一、例
Thumbnail
2024/11/25
最近在研究和撰寫論文時,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rflow.ai。它不僅能提升讀Paper的效率,還能幫助我更清楚地組織和理解論文內容。如果你也經常需要大量的讀Paper,這個工具絕對值得一試。 功能亮點 將論文轉化為概念圖 rflow.ai 可以將一篇學術論文自動轉換成互相關聯的概念圖。透
Thumbnail
2024/11/25
最近在研究和撰寫論文時,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rflow.ai。它不僅能提升讀Paper的效率,還能幫助我更清楚地組織和理解論文內容。如果你也經常需要大量的讀Paper,這個工具絕對值得一試。 功能亮點 將論文轉化為概念圖 rflow.ai 可以將一篇學術論文自動轉換成互相關聯的概念圖。透
Thumbnail
2024/11/14
在學術研究中,AI 外掛已成為有效工具,能顯著提高效率。我有幾個推薦的外掛,包括 Consensus GPT、ScholarAI GPT、Academic Assistant Pro 和 Google NotebookLM,能幫你快速搜尋文獻、優化學術用詞及整理資料,讓學術寫作更專業,節省大量時間。
Thumbnail
2024/11/14
在學術研究中,AI 外掛已成為有效工具,能顯著提高效率。我有幾個推薦的外掛,包括 Consensus GPT、ScholarAI GPT、Academic Assistant Pro 和 Google NotebookLM,能幫你快速搜尋文獻、優化學術用詞及整理資料,讓學術寫作更專業,節省大量時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了一種高效的方法,結合了ChatGPT、OCR掃描工具以及標注工具,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顯著提升閱讀效率,使理解變得更加輕鬆。 無論你是科研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學者,這些技巧都將幫助你更好地掌握學術論文的內容。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了一種高效的方法,結合了ChatGPT、OCR掃描工具以及標注工具,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顯著提升閱讀效率,使理解變得更加輕鬆。 無論你是科研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學者,這些技巧都將幫助你更好地掌握學術論文的內容。
Thumbnail
就像考試有撇步,論文閱讀也有適用的方法。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套簡單的三步驟讀論文方法,快速理解論文架構並深入瞭解研究主題。
Thumbnail
就像考試有撇步,論文閱讀也有適用的方法。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套簡單的三步驟讀論文方法,快速理解論文架構並深入瞭解研究主題。
Thumbnail
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在這個數位時代,資訊隨處可見。但是,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整理和應用這些資訊呢?這篇文章將向你展示三種策略:1. 理解與學習數位資訊;2. 撰寫有效的學術文獻回顧;3. 訂立學術發表計畫。
Thumbnail
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在這個數位時代,資訊隨處可見。但是,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整理和應用這些資訊呢?這篇文章將向你展示三種策略:1. 理解與學習數位資訊;2. 撰寫有效的學術文獻回顧;3. 訂立學術發表計畫。
Thumbnail
策略1 - 明確你的閱讀目標(學習還是評論): 瞭解你在閱讀中追尋的目的,讓你更專注重要信息,忽略不相關資訊。若目的是學習,專注在「作者講什麼」;若目的是評論,專注在「自己怎麼想」。不論你是為了獲得不同觀點,還是為了增進自我理解,明確閱讀目標才能帶領你走向你想要的方向。
Thumbnail
策略1 - 明確你的閱讀目標(學習還是評論): 瞭解你在閱讀中追尋的目的,讓你更專注重要信息,忽略不相關資訊。若目的是學習,專注在「作者講什麼」;若目的是評論,專注在「自己怎麼想」。不論你是為了獲得不同觀點,還是為了增進自我理解,明確閱讀目標才能帶領你走向你想要的方向。
Thumbnail
如何針對難讀的論文做筆記呢? 有讀過研究所碩博士的人之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有經歷過痛苦的讀論文,從論文做筆記,找到創新點,的整個過程。 我從16歲開始做研究。沈澱15年,我終於找到對論文做筆記的3個最佳實務:
Thumbnail
如何針對難讀的論文做筆記呢? 有讀過研究所碩博士的人之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有經歷過痛苦的讀論文,從論文做筆記,找到創新點,的整個過程。 我從16歲開始做研究。沈澱15年,我終於找到對論文做筆記的3個最佳實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