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寫作中的3個關鍵字閱讀步驟:提升專注與效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率和資料整合能力。

以下是關鍵字閱讀的具體步驟:

▋步驟1 - 準備閱讀材料

首先,準備好你要閱讀的學術論文,

並準備一張空白的書目卡。

這是開始關鍵字閱讀之前的基本準備工作。

▋步驟2 - 確定研究關鍵字

在書目卡上寫下「論文名稱」和「研究關鍵字」。

明確的

研究關鍵字將指引你的閱讀方向,

幫助你快速定位到重要的資訊。

▋步驟3 - 聚焦關鍵字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只專注於那些含有研究關鍵字的段落,

並在書目卡上記錄相關的啟發。

例如,如果你的研究關鍵字是「ROC曲線」,

那麼只需關注論文中涉及此概念的部分。

這樣做能幫助你迅速把握關鍵概念的使用和應用,

並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掌握了關鍵字閱讀技巧後,

你將能更高效地處理學術文獻,

並將重要信息整合入你的研究中。

你是否已經在實踐關鍵字閱讀?

或者你有其他提高學術閱讀效率的方法?

歡迎在評論中分享你的經驗和見解!

raw-image



avatar-img
54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喜愛深入寫作的作者來說, 盧曼的寫作方法提供了一種獨特且有效的策略。 這種方法能幫助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擴展思考, 並在文章中創造出深度和連貫性。 接下來的三個步驟將帶你走進盧曼式寫作的世界, 讓你的文字更加豐富且有條理。 步驟1 - 初稿與註腳的應用 開始你的寫作, 就如同盧曼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避免過度摘抄,重視個人思考,你需要這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你如何避免複製太多原文,反而失去思考機會,要實踐的三個卡片盒筆記策略。 這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另外三個策略, 來幫助你避免完美主義。 數位筆記初學者常常追求「完整性」, 企圖將所有資訊都包含在內。 然而,有效的筆記應
對於追求效率與組織性的人來說, 數位筆記軟體Obsidian不僅是一個工具, 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當我們將Obsidian推薦給不同的目標群體時, 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它的多面價值。 本文將探討如何將Obsidian推薦給大學生、上班族和創作者, 並揭示它如何改善他們的知識管理和創
我在【靈感捕捉術:使用Obsidian和Notion高效管理文本數據的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Obsidian與Notion如何高效管理你的寫作素材,或者工作中的各種細節資訊。 而把這些素材這些資訊用起來,你需要提高自己寫作的頻率。 提高寫作頻率,可以避免你光看而不想,是一種高效的實踐。 對於追求
對於喜愛深入寫作的作者來說, 盧曼的寫作方法提供了一種獨特且有效的策略。 這種方法能幫助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擴展思考, 並在文章中創造出深度和連貫性。 接下來的三個步驟將帶你走進盧曼式寫作的世界, 讓你的文字更加豐富且有條理。 步驟1 - 初稿與註腳的應用 開始你的寫作, 就如同盧曼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避免過度摘抄,重視個人思考,你需要這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你如何避免複製太多原文,反而失去思考機會,要實踐的三個卡片盒筆記策略。 這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另外三個策略, 來幫助你避免完美主義。 數位筆記初學者常常追求「完整性」, 企圖將所有資訊都包含在內。 然而,有效的筆記應
對於追求效率與組織性的人來說, 數位筆記軟體Obsidian不僅是一個工具, 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當我們將Obsidian推薦給不同的目標群體時, 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它的多面價值。 本文將探討如何將Obsidian推薦給大學生、上班族和創作者, 並揭示它如何改善他們的知識管理和創
我在【靈感捕捉術:使用Obsidian和Notion高效管理文本數據的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Obsidian與Notion如何高效管理你的寫作素材,或者工作中的各種細節資訊。 而把這些素材這些資訊用起來,你需要提高自己寫作的頻率。 提高寫作頻率,可以避免你光看而不想,是一種高效的實踐。 對於追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對碩博士生而言,建立穩定的學術寫作習慣是一條漫長的旅程。 在研究的壓力與時間的分配下,想要每天寫作,往往會面臨許多挑戰。 以下是大多數人剛開始學術寫作時,會遇到的 10 大困難 (Challenges): 1. 分心 (Distractions) 總是被手機訊息、郵件或其他任務打斷,無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之旅中,論文寫作不僅僅是信息的整理,更是一種獨立思考的展現。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高效收集和使用資料,運用OCR工具提高寫作效率,以及不同視角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幫助讀者掌握有效的論文寫作技巧。希望能讓學術研究者在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快實現獨立及深入的學術成果。
Thumbnail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1. 把每日的寫作當成「數量輸出」而不是「品質提升」: - 許多研究生會給自己訂下每天要完成多少字數的目標,導致過度關注寫作的「量」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與精準度。他們可能因為急於達成每天的字數目標,而忽略了學術寫作應該具備的反思與批判性思維。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寫作應該著重於觀點的細膩推演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一位菲律賓學者對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產生文章的想法,說明如何利用AI技術進行學術寫作,以及提示工程的重要性。文中介紹了許多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以及學術寫作中的多種提示類型。文章還提到了。本文將會給讀者帶來對AI在學術寫作領域的啟發。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對碩博士生而言,建立穩定的學術寫作習慣是一條漫長的旅程。 在研究的壓力與時間的分配下,想要每天寫作,往往會面臨許多挑戰。 以下是大多數人剛開始學術寫作時,會遇到的 10 大困難 (Challenges): 1. 分心 (Distractions) 總是被手機訊息、郵件或其他任務打斷,無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之旅中,論文寫作不僅僅是信息的整理,更是一種獨立思考的展現。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高效收集和使用資料,運用OCR工具提高寫作效率,以及不同視角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幫助讀者掌握有效的論文寫作技巧。希望能讓學術研究者在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快實現獨立及深入的學術成果。
Thumbnail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1. 把每日的寫作當成「數量輸出」而不是「品質提升」: - 許多研究生會給自己訂下每天要完成多少字數的目標,導致過度關注寫作的「量」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與精準度。他們可能因為急於達成每天的字數目標,而忽略了學術寫作應該具備的反思與批判性思維。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寫作應該著重於觀點的細膩推演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一位菲律賓學者對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產生文章的想法,說明如何利用AI技術進行學術寫作,以及提示工程的重要性。文中介紹了許多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以及學術寫作中的多種提示類型。文章還提到了。本文將會給讀者帶來對AI在學術寫作領域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