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店的訂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慈安宮對面的瑞祥紙紮店已經開了三代。

老闆娘阿雲說,有些訂單只在午夜後接,有些物品只為看不見的客人製作。

店裡最裡面的櫃子上放著一本特別的訂單簿,封面寫著「陰紙訂製」。

那些訂單的字跡詭異,有些是用朱砂寫的,有些像是用指甲刮出來的。

更奇怪的是,價格都是用古錢標示。

「不是每個亡魂都有人牽掛,」阿雲說,「有些人需要自己來訂作紙紮。」

新來的學徒小芬第一次遇到「特別訂單」,是一個下著大雨的深夜。

一位穿著旗袍的老太太走進店裡,要訂一套完整的嫁妝。

「要最好的料子,」老太太說,「這是給我孫女的。」她的聲音沙啞,像是很久沒說話。

當小芬抬頭時,眼前已經空無一人,只剩一張發黃的訂單,墨水還是溼的。

訂單背面寫著:

「林府三小姐,戰亂年間未婚因病故,尚欠一套嫁妝。」

「這種訂單要用特別的方式製作,」阿雲教導小芬,「紙要用夜裡曬過的,染料要加艾草,做的時候要唸經。」

漸漸地,小芬發現這些「特別訂單」各有來歷:

一個老兵訂製軍裝,說要參加最後一次閱兵。

一位教師要一套課本,說還有未完成的課要教。

一名商人訂作帳本,說要和故去的夥計算清最後一筆帳。

更奇特的是,這些紙紮品製作完成後,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送達特定的地點。

有時是荒廢的老宅,有時是早已拆除的舊建築,有時只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巷角。

「我們不只做紙紮,」阿雲說,「我們在完成未完的心願。」

有天深夜,小芬整理訂單時發現一個規律。

那些「特別客人」的訂單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生前都有未完成的執念。

紙紮品不只是祭品,更是了結心願的媒介。

阿雲的抽屜裡藏著一本更古老的記事本,裡面記載著每個訂單背後的故事:

「五年前的紅嫁衣:未出閣女子,淹死河中」

「十年前的課本:趕考書生,死於路途」

「二十年前的薄褂:窮苦布商,冤死他鄉」

「做這行要懂人心,」阿雲說,「陽間人點香拜神,是為了心安;陰間人訂紙紮,是為了放下。」

某個月圓夜,小芬留下來加班。

午夜時分,店裡突然擠滿了客人。

他們穿著不同年代的服裝,有些是民初的長衫,有些是日據時期的和服,更多是上個世紀的便裝。

他們排著隊,耐心地等待下單。

「這是重要的日子,」阿雲解釋,「陰曆七月,是他們採買的旺季。」

那些客人的要求各不相同,但眼神都帶著同樣的期待。

他們相信,只要有了這些紙紮品,就能完成生前未完的心願。

現在,瑞祥紙紮店依然開在慈安宮對面。

白天製作普通的祭祀用品,夜晚則為特別的客人服務。

如果你深夜經過,可能會看見店裡亮著昏黃的燈光,阿雲和小芬正在專心製作那些不尋常的訂單。

而那本特別的訂單簿依然在增厚,記錄著一個個未完的故事,一樁樁未了的心願。

因為在這家紙紮店裡,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某個靈魂的期待,每一筆訂單都是一個等待完成的遺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人生的精彩不限於從螢幕中所看的 而是在你瞳孔看到的那一刻 它烙印在我們的心裡 文字也有溫度 試著寫給有需要的人 在有需要的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慈安宮的收驚師父林阿添已經九十歲了,但他從不幫人收驚。 廟裡其他道長說,阿添師父只幫「特別的人」收驚,而且只在子時後。 收驚用的小廳深鎖在後殿,裡面供奉著一尊漆黑的神像,沒人知道是哪路神明。 據說那些「特別的人」都是被這尊神像選中的,他們身上帶著常人看不見的東西。
清水巷口的慈安宮已經有百年歷史,廟頂的銅鐘每晚子時都會響起,但沒人知道是誰在敲鐘。 廟祝老張說,那是夜巡的總指揮在巡視轄區。 新來的小廟祝阿德第一次聽說「夜巡」這個詞,是在整理神明籤詩時。 一張泛黃的紙條從籤筒裡掉出來: 「夜巡名冊:陰陽值班表」。 「這廟不只管陽間的事,」老張說
所有的謎題都在一本破舊的校務紀錄中找到了答案。 校工老陳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他顫抖著翻開那本1992年的紀錄本,終於明白為什麼明德高中近三十年來總是發生離奇的事件。 一張泛黃的照片從書頁中掉落,上面是一群穿著白袍的研究人員,站在音樂教室前。 照片背面寫著: 「音樂共鳴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新學期,新氣象。」 丁玉琪看著明德高中保健室裡泛黃的牆壁,這是她第一天來報到。 上任的蘇主任突然離職,只在桌上留了張便條: 「日誌一定要好好保管。」 整理櫃子時,她在最底層發現一本黑色硬皮日誌,封面燙著金色字: 「保健室診療紀錄,1992-」。
明德高中教職員休息室的門把上掛著一個舊鐵牌: 「非教職員請勿進入」。 新來的實習老師張美玲卻總覺得,牌子上的字有時候會變成: 「非活人請勿進入」。 「那間休息室有古怪,」教了三十年書的林老師說,「每年都有老師在裡面...意外過世。」 美玲還記得第一次進去時的違和感。
慈安宮的收驚師父林阿添已經九十歲了,但他從不幫人收驚。 廟裡其他道長說,阿添師父只幫「特別的人」收驚,而且只在子時後。 收驚用的小廳深鎖在後殿,裡面供奉著一尊漆黑的神像,沒人知道是哪路神明。 據說那些「特別的人」都是被這尊神像選中的,他們身上帶著常人看不見的東西。
清水巷口的慈安宮已經有百年歷史,廟頂的銅鐘每晚子時都會響起,但沒人知道是誰在敲鐘。 廟祝老張說,那是夜巡的總指揮在巡視轄區。 新來的小廟祝阿德第一次聽說「夜巡」這個詞,是在整理神明籤詩時。 一張泛黃的紙條從籤筒裡掉出來: 「夜巡名冊:陰陽值班表」。 「這廟不只管陽間的事,」老張說
所有的謎題都在一本破舊的校務紀錄中找到了答案。 校工老陳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他顫抖著翻開那本1992年的紀錄本,終於明白為什麼明德高中近三十年來總是發生離奇的事件。 一張泛黃的照片從書頁中掉落,上面是一群穿著白袍的研究人員,站在音樂教室前。 照片背面寫著: 「音樂共鳴
明德高中舊大樓六樓的音樂教室已經封閉二十年了。 生鏽的門鎖上貼著封條,窗戶被厚重的窗簾遮住。 但每到午夜,總有琴聲從裡面傳出。 新來的音樂老師許瑤第一次聽見琴聲時,正在整理一樓的樂譜室。 那是一段她從未聽過的旋律,既像是練習曲,又帶著某種奇特的節奏,讓聽者不自覺想跟著哼唱。
「新學期,新氣象。」 丁玉琪看著明德高中保健室裡泛黃的牆壁,這是她第一天來報到。 上任的蘇主任突然離職,只在桌上留了張便條: 「日誌一定要好好保管。」 整理櫃子時,她在最底層發現一本黑色硬皮日誌,封面燙著金色字: 「保健室診療紀錄,1992-」。
明德高中教職員休息室的門把上掛著一個舊鐵牌: 「非教職員請勿進入」。 新來的實習老師張美玲卻總覺得,牌子上的字有時候會變成: 「非活人請勿進入」。 「那間休息室有古怪,」教了三十年書的林老師說,「每年都有老師在裡面...意外過世。」 美玲還記得第一次進去時的違和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開店做生意的商家或是一般傳統公司行號,都會在初二、十六拜拜,有些人在門口拜,有的人則是到土地公廟拜,主要是求財,祈求生意大發利市,鴻圖大展,訂單滾滾。這是民間傳統信仰,心誠則靈。不過,有些人做了生意、開了店,並沒有努力經營,把職責丟給下屬,只想裝派頭招搖過街。老闆虛有其表,員工能偷懶就偷懶,生意如何
小雜貨舖 剎那回神,那把握在手中的 是記憶中妳期待的點心。 搖搖頭,嘆了口氣, 也不捨得放下手中執念。 恍恍惚惚,一時 成為回憶的提線木偶, 東挑西選著木架上的商品。 一時,跳脫思念的漩渦, 感慨著籃子漸增的重量。 時而清醒,時而醉夢, 醉的不是酒意,而是人憶, 那充
Thumbnail
內裡舊冊極多,雖擁擠紛雜卻仍不失秩序,真要認真逛哪怕一時半刻也不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許多菜市場與二書店,只會打一折的價錢給你賣。你還不如自己珍藏。現在看到誠品在賣黑色膠捲就是一個例子。高雄的駁二是也在賣黑色膠捲與古董。蹭一波文藝復興的流量,但這就是藝術投資。現在別人不要的東西,以後會有人需要。如同我前天要把鑽孔機賣打破銅爛鐵的商人,他只想用很少的錢換取我的回收物。結果有一個水電
不寫的日子裡話語就囤積著,溽暑讓一切都張開來、一切都太過接近,我想念如同止痛藥的冷空氣。
Thumbnail
很難想像在高級精品充斥的一級購物戰場銀座,有一間百年文具店「四寶堂」,店門口有著紅色圓形郵筒,二樓則有老書桌可以讓客人寫寫東西(光是看到這樣的店家描述,就讓人好想到這家店晃晃)!
Thumbnail
酉初,太陽西下,行人漸少,幾個路邊的小販心想應該不會再有客人來了,收攤欲歸;店鋪裡的掌櫃夥計也悠然坐於櫃臺後,等著放工。不過酒肆是越夜越熱鬧,偶爾來大快朵頤的小康家庭、走遍大江南北的旅人、開宴講生意的富豪,在飯桌上甚麼事都能聊,甚麼事都能談,順利的就舉杯結交,不順利就摔碗吵架。
Thumbnail
因工作變動而決定開始自營路線,透過同學的咖啡館開設週末小市集,提供主打商品琺瑯小碟、礦石項鍊及接金工類商品訂做,以及感謝同學大力支持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開店做生意的商家或是一般傳統公司行號,都會在初二、十六拜拜,有些人在門口拜,有的人則是到土地公廟拜,主要是求財,祈求生意大發利市,鴻圖大展,訂單滾滾。這是民間傳統信仰,心誠則靈。不過,有些人做了生意、開了店,並沒有努力經營,把職責丟給下屬,只想裝派頭招搖過街。老闆虛有其表,員工能偷懶就偷懶,生意如何
小雜貨舖 剎那回神,那把握在手中的 是記憶中妳期待的點心。 搖搖頭,嘆了口氣, 也不捨得放下手中執念。 恍恍惚惚,一時 成為回憶的提線木偶, 東挑西選著木架上的商品。 一時,跳脫思念的漩渦, 感慨著籃子漸增的重量。 時而清醒,時而醉夢, 醉的不是酒意,而是人憶, 那充
Thumbnail
內裡舊冊極多,雖擁擠紛雜卻仍不失秩序,真要認真逛哪怕一時半刻也不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許多菜市場與二書店,只會打一折的價錢給你賣。你還不如自己珍藏。現在看到誠品在賣黑色膠捲就是一個例子。高雄的駁二是也在賣黑色膠捲與古董。蹭一波文藝復興的流量,但這就是藝術投資。現在別人不要的東西,以後會有人需要。如同我前天要把鑽孔機賣打破銅爛鐵的商人,他只想用很少的錢換取我的回收物。結果有一個水電
不寫的日子裡話語就囤積著,溽暑讓一切都張開來、一切都太過接近,我想念如同止痛藥的冷空氣。
Thumbnail
很難想像在高級精品充斥的一級購物戰場銀座,有一間百年文具店「四寶堂」,店門口有著紅色圓形郵筒,二樓則有老書桌可以讓客人寫寫東西(光是看到這樣的店家描述,就讓人好想到這家店晃晃)!
Thumbnail
酉初,太陽西下,行人漸少,幾個路邊的小販心想應該不會再有客人來了,收攤欲歸;店鋪裡的掌櫃夥計也悠然坐於櫃臺後,等著放工。不過酒肆是越夜越熱鬧,偶爾來大快朵頤的小康家庭、走遍大江南北的旅人、開宴講生意的富豪,在飯桌上甚麼事都能聊,甚麼事都能談,順利的就舉杯結交,不順利就摔碗吵架。
Thumbnail
因工作變動而決定開始自營路線,透過同學的咖啡館開設週末小市集,提供主打商品琺瑯小碟、礦石項鍊及接金工類商品訂做,以及感謝同學大力支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