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鄉人印
作者:老衲
多年以前,老衲曾在一小店中見過一印極喜,可是看來看去不知它刻的是什麼?思來想去,終究沒有下手,只拍得一張照片做數,最近遇到某藝壇名家,連忙翻出印譜,請老師指教,老衲向來不喜蹭人熱度,這位老師聲名極大,老衲也只能姑隱其名,為行文方便,暫以「野老師」代稱。
說回這印,人家野老師名家不愧是名家,只瞄一眼便淡淡說道,看來是店家放倒反了,這印當是「鶴鄉人」三字。
(見圖,左邊是原圖,右邊是倒反過來才是正確的印文)
一謎既解,又起一謎,老衲搜索枯腸,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鶴鄉人」出自何典?只能再次請教野老師。
野老師一笑,解釋說道:「這可能是化自『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一句,但原典為何人所作,已不可考。鄧石如、齊白石都曾作此聯。」頓了頓又說,「觀此作略有白石老人刀意,或許是看了齊白石所作有感,摘此三字成印。」
這番話說得老衲連連讚嘆,「海天」聯多次看過,印象中是于右任老先生寫的,齊白石印譜也曾細細讀過幾遍,可這番話,老衲是打破腦袋也說不出來的,忽發領悟,所謂的知識體系,真是要一步一步點線面架構起來,才能卓然成家,胡亂瞎看一堆閒書,只是知道得多,但終究是花拳繡腿,頂不得用。
又忽然想到,前幾日據說是什麼世界閱讀日,看書固然是好,但很多人看來看去,還是流於表面形式,真正能架構起一己獨特的知識體系的人,少之又少,每個都是「活寶」,活生生的寶貝,好比一把細細打磨的武士刀,一出鞘便光芒流溢,令人震懾。
練武不也是如此?很多人練武喜歡跟在師父後頭撿寶貝,東撿一個,西撿一個,最後怎麼也沒能成就,只成了拳簍子,套路一堆,真功沒有,可是啊,要一步一步紮實建構起屬於自個兒的拳學體系,談何容易?修煉一門派,不要說更動老祖宗留下來的一招半式,就連換個角度觀看,對練武的人來說都是千難萬難的事。
忽然想到,這「海天」聯其實跟武功息息相關,裏頭嵌的兩隻動物一龍一鶴,都是古傳武功的常見圖騰,尤其是「蛇鶴相鬥」,更是多種武功的起源傳說,不可細考的不說,至少太極、詠春,都有此祖師觀蛇鶴相鬥而創立拳法的傳說。
說到這肯定有人要打岔,前頭說不是「龍鶴」嗎?怎麼忽然變成「蛇鶴」了?要知道在古代,龍蛇二物的意象本為一體兩面,龍為雲中蛇,蛇為草中龍,本來就是親戚,在心意六合拳中把此二物細分,蛇形練纏,龍形練裹,不過裹纏本為一體,陰陽表裏不同而已。
說回蛇鶴相鬥,很多人會問,為何祖師爺們看到「蛇鶴相鬥」,能有領悟創拳?老衲水平有限,只能瞎猜,約莫是因為蛇鶴二物分別象徵了武功兩種重要元素,蛇有纏裹旋擰之勁,鶴有氣震彈縱之能,都是好物,一練筋一煉氣,古傳武功大多不脫這兩種意象,只是有沒有用蛇鶴二物譬喻而已。
先說蛇,古傳武功有許多是由兵刃轉化而來,槍為百兵之王,故「以槍創拳」的傳說不在少數,練槍最大的追求與要求,便是將一根直挺挺的硬槍硬桿子,練得百折千迴,如龍蛇裹纏,外滾內翻,無不如意,所以大槍在某些遊牧民族的地方語言中,又有「龍」的稱號,能將一根直硬木槍玩得纏絲串穿,舉重若輕,就是功夫。
再說鶴,鶴是氣震彈縱,主練一個氣字,又有振翅欲飛之意,很多玩傳武的喜歡表演地根力,站著十人八人推不倒,可是一動手便被練散打搏擊的打倒,其因為何?除了很多技術上的原因之外,還有的是其地根力無法轉換成振翅欲飛的「活力」,光是以地根死力應對人家跑來跑去靈活至極的搏擊散打力,當然是死路一條。
又忽然想到,傳說中元明之際,江湖上盛傳有二異姓兄弟高手,一以鹿號,一以鶴名,鹿先生煉的是「血」上的功夫,所以血行過妄,得以女色交合來消耗,而鶴先生煉的是「氣」上的功夫,所以氣溢過滿,得需酒物來散氣,才不致走火,能繼續往深處鍛鍊,哎,這種武林秘史,現代恐怕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了。
說回鶴鄉人印,如果早知道是這麼好的印文,當時便出手買下了,真是可惜,最後又請教野老師這篆刻者「二波」是誰?沒想到,以野老師見聞之廣,居然也不知曉,推測是以藝名行世的高手,雖然一直服膺毛遂「錐放囊中」的理論,但偶爾遇上幾個沒沒無名的高人,還是會有高手在民間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