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吃苦,也可以吃出優越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陪我媽去參加她的高中同學會,有一個阿姨主動坐到我前面,問我以前學什麼,和現在做什麼工作,來「關心」我的近況,再聊聊職涯發展的議題,想要給我一些「建議」。

 

接著不知道怎麼話風一轉,她居然開始抱怨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吃苦,並對我「說教」,原本我還想好好跟她討論,但她看起來好像沒這個意思,而且當下情緒也異常激動,所以我只好以真誠的態度假裝聆聽,最後再目送她心滿意足的離開。

 

當下其實蠻無言的,原本只是想好好吃飯,卻遇到一個這麼會「聊天」的人,但也讓我在騎車回家的路上開始思考:

 

真的是現在年輕人不能吃苦?

還是說這個「苦」,本身就有問題?

 

▋ 我們的苦,跟你們不一樣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而哲學家—塞內卡也說過:「困難鍛練心智,如同勞動鍛練身體。」

 

顯然東西方人對吃苦有類似的看法,就是一種邁向成長,或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這種觀念中,吃苦只是「過程」,它的意義來自背後的長期目標——努力之後能收穫甜美的果實。

 

然而,苦的本質和意義,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也在悄然改變。

 

上一代的成長環境,是經濟的高速成長期,教育機會增加,雖然當時工作是以體力勞動為主,低薪、長工時、工作環境差,職業保障少是很大的困境,但物價和房價也相對便宜,許多人還是能透過「吃苦」改善生活,甚至提升階級。

 

現在年輕人的成長環境,經濟成長相對趨緩,面對的困境有高度競爭壓力、學歷貶值,低薪、長工時的問題還是存在,還有高物價和房價,卻少了努力和回報之間的確定性。再加上社群媒體放大的相對剝奪感,都讓「吃苦」在階級面前,好像少了意義。

 

上一代的苦,主要是體力勞動上的,但基本上只要肯努力,多半都能看到明確結果,而現代年輕人的苦主要是心理上的,是掙扎也無法逃脫的焦慮,和面對不確定未來的無力感。

 

光是望著都感到窒息。

 

▋ 同理,才有道理

 

會造成世代衝突的原因,在於我們成長環境和價值觀不同。

 

上一代在努力與回報間建立的思維,放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已經完全不適用,但他們卻用舊經驗衡量年輕人的決策,無法理解我們實際面臨的落差,因為世界早就不是他們所認知的樣子。

 

每個世代都有各自的苦,還有課題需要解決,沒必要單方面一昧指責年輕人,另一方面卻給不出未來,只能提往事曬優越感,最後反倒沒解決問題,還連關係一起被解決了。

 

其實對於我們而言,吃苦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無意義的苦。

 

如果吃苦的目的,是為了追逐居高不下的房價,然後再用幾十年作繭自縛,每天逼自己做穩定卻不喜歡的工作,只為了滿足上一代對「成功」的定義,這樣的人生,就連呼吸都覺得痛。

 

世界一直在前進,選擇一直在變多,典範也在轉移,而現在的年輕人其實很有想法,不照著傳統人生藍圖走,是因為知道在這複雜多變的未來,需要更靈活和自由的決策方式,然後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努力在所選的路上發光發熱,這其實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責任。

 

我們並不怕吃苦,而是怕苦的沒價值; 不怕累,而是怕累的沒意義。

 

而價值和意義,只有直面時代浪潮的我們,才能去定義。


持續渴望目標、持續渴望學習、持續渴望改變、持續渴望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下班後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未來,但許多人在工作後感到疲憊無法專注。本文探討專注力的有限性和早起的重要性,通過早上五點起床的方法,讓自己的專注力用於自我成長,達成夢想。每個人都能找到生活中的意義,並透過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踏上自我實現的道路。
本文探討標準化對個體生活及教育制度的影響,指出在追求社會所定義的「成功」過程中,個人的需求與內在驅動力常常被忽視。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變化,單一的成功標準已不再適用,呼籲讀者重新思考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和決策依賴。只有透過瞭解自我和持續學習,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道路與人生目標。
下班後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未來,但許多人在工作後感到疲憊無法專注。本文探討專注力的有限性和早起的重要性,通過早上五點起床的方法,讓自己的專注力用於自我成長,達成夢想。每個人都能找到生活中的意義,並透過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踏上自我實現的道路。
本文探討標準化對個體生活及教育制度的影響,指出在追求社會所定義的「成功」過程中,個人的需求與內在驅動力常常被忽視。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變化,單一的成功標準已不再適用,呼籲讀者重新思考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和決策依賴。只有透過瞭解自我和持續學習,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道路與人生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小時候總覺得這個世界很單純,善惡分明,想要甚麼東西只要透過哭鬧就可以取得,沒什麼課業上的壓力或者是學習上的困難,反正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擺爛逃避就好,小時候一直維持這樣的心態一直到大學才有所轉變,本以為自己在思想上已經稍微成熟一些了,但在行為上卻跟以往一模一樣,懶散無所謂的心態已經在以往的日子中根深蒂固
Thumbnail
以前的人多產,八個十個都像小菜一碟。生越多負擔越大,當父母的要具備十八般武藝,文的武的都要會,就像現在的斜槓青年,東兼西兼才能負擔生活,存一點錢。不過,生活壓力大,計較的事情也就多,情緒相對緊繃,好好吃一頓飯都是奢侈,何況好言好語跟人交談,通常都是失去耐性多,脾氣上來身心都失衡,人際關係也不會好。
Thumbnail
年少不知愁的孩子 不滿足的年紀 尋夢追愛的日子 一旦歲月流轉紅顏老去 懂得哭笑回憶時 才懂得老成最美 學庸95.10.23/12:23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小弟近日工作,聽見一席話,大意節錄如下:   「我認為,現代的年輕人實在抵不住壓力。以前我們工作,不吃飯也無所謂;現在的年輕人,不吃飯好像會死一樣,巴不得馬上吃飯,時間一到就下班。   ……現在我們許多年輕人自殺,大抵也是如此。在我們的年代,哪有這麼多人自殺?個個都是沒天沒夜地拼……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都說長大後的自己看能力應該是大得很,是什麼時候又演變成各種無能為力,問問自己吧。
小時候總覺得這個世界很單純,善惡分明,想要甚麼東西只要透過哭鬧就可以取得,沒什麼課業上的壓力或者是學習上的困難,反正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擺爛逃避就好,小時候一直維持這樣的心態一直到大學才有所轉變,本以為自己在思想上已經稍微成熟一些了,但在行為上卻跟以往一模一樣,懶散無所謂的心態已經在以往的日子中根深蒂固
Thumbnail
以前的人多產,八個十個都像小菜一碟。生越多負擔越大,當父母的要具備十八般武藝,文的武的都要會,就像現在的斜槓青年,東兼西兼才能負擔生活,存一點錢。不過,生活壓力大,計較的事情也就多,情緒相對緊繃,好好吃一頓飯都是奢侈,何況好言好語跟人交談,通常都是失去耐性多,脾氣上來身心都失衡,人際關係也不會好。
Thumbnail
年少不知愁的孩子 不滿足的年紀 尋夢追愛的日子 一旦歲月流轉紅顏老去 懂得哭笑回憶時 才懂得老成最美 學庸95.10.23/12:23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小弟近日工作,聽見一席話,大意節錄如下:   「我認為,現代的年輕人實在抵不住壓力。以前我們工作,不吃飯也無所謂;現在的年輕人,不吃飯好像會死一樣,巴不得馬上吃飯,時間一到就下班。   ……現在我們許多年輕人自殺,大抵也是如此。在我們的年代,哪有這麼多人自殺?個個都是沒天沒夜地拼……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都說長大後的自己看能力應該是大得很,是什麼時候又演變成各種無能為力,問問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