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下班後的生活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而我原本也是這麼認為。
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是個喜歡閱讀和學習的人,但自從踏入職場,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只能利用下班的時間來做這些事。
然而經歷一整天來回擁擠的通勤、忙不完的工作、被迫的社交,再加上一連串雜事輪番折騰後,下班的我只想攤在椅子上耍廢滑手機。
就算有心想學習,也只覺得效率很差,很難專注思考,有時候甚至完全讀不下去。
於是一整天就這樣過去了,明天又是相同的輪迴,情況到了週末,有充足的休息才好一些,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短暫,下週迎來新的開始,然後這樣日復一日。
我好像迷失在生活中,無法看到自己在進步。
除了心越來越累以外,還變得更焦慮,直到我覺得真的不能再這樣下去,需要做出改變,而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專注力。
心理和生理的疲勞,與專注力的消耗密切相關,而專注力其實是有限資源。
我們可以把專注力想像成一個大水缸,而且底下有水龍頭:
水缸代表了你的專注力容量,裡面水的多寡象徵你目前的專注力水平,水龍頭則代表消耗專注力的因素。
所以從早上睜開眼的那一刻,水龍頭就會自動打開,然後根據每件事會有不同的開度。
消耗專注力多的事情,水的流量越多,消耗少的則流量越少,當水缸見底時,就需要休息睡覺來補充水缸裡的水。
這樣其實就能知道,一天中到底有哪些事情,造成我們的水缸越來越少水,像是處理日常瑣事、滑社群媒體、上下班通勤。
消耗最多的還是參加會議和高強度工作,還有需要多功能處理的任務,再加上過程中產生的情緒與壓力,所以下班後感到無比疲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讓珍貴的專注力,先用在我們想做的事情上?
早睡早起精神好,這是大家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
許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並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提升效率和創造力。
而早上五點起床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大水缸裡的水,先用來灌溉我們的成長,為我們想提升的地方帶來進步。
為了早上五點能起床,我前一天十點左右就會去睡覺,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是我剛踏入職場一個月的時候,開始嘗試的方法。
因為我意識到,早上是我一天中專注力最好的時候,而且也最沒有外界干擾,是一個完全屬於我自己的時間,可以拿來讀書、反思復盤行動,或做一些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這概念可以想像成,你是一個有長期投資習慣的人,每個月發薪日都會「預先」把薪水拿去購買具有成長性的股票,未來享受複利帶來的回報。
而我認為自我成長也是相同概念,需要長期並且有紀律的投入專注,雖然可能一開始速度慢,但打造價值本來就是需要時間,所以更要沉住氣,先把專注力用在能成長的事情上。
「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現在所聚焦的努力,都是為了成就將來的自己。
我們這個世代有個共通點:都希望能在職涯中獲得意義,付諸自我實現。
如果目前的工作不能帶給我們意義,那我們自然會找出其他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斜槓青年這個詞,在這些年這麼紅的原因。
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公司就會把我們抓去完成他的夢想,所以我們不再遵循傳統的職涯規劃,只依賴在單一公司。
我們更希望能透過多重身份來實現自我價值,並獲得成就感,甚至有些人自己就是一人公司。
我並非否定對工作的專注和投入,而是要在工作與生活間拿捏比例,保有能自我成長的空間,而不是忙到沒辦法成長。
這也代表我們需要把自己的需求,擺在最高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最終要去哪裡,並且每天都朝著那個目標邁進。
所以為了達成目標,我們也必須先把最珍貴的資源──專注力,優先給我們的夢想,或最能發揮自我價值的領域,並有意識的劃出界線,任何人都沒辦法奪走。
有人說,下班後的生活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而我會說,上班前的生活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畢竟,我們要趁其他人還沒醒之前,率先改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