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族容易受傷?但也有細膩的修復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攝於金門。茅山塔秘境海灘夕陽

圖片攝於金門。茅山塔秘境海灘夕陽


之前提過,每次只要結束大旅行,回來都要痛苦一兩週。因為等於把自己的根,從一塊土地拔起來,重新種到另一個地方。


對高敏感人來說,這都像是大病一場的康復之路。但以前的我,都把這段過程當成必要的「旅行成本」── 


只要那段旅程很棒、體驗很值得,回來要垮就垮吧,反正兩週後總會好起來的。

 

***


以前我都覺得,這就是高敏感人的缺點:容易感受到美好、也容易感受到痛苦,身心比較脆弱,需要更多時間修復。 


這次金門旅居回來之後,我毫無意外地又調適了兩週,才逐漸「移植」完成。


但這個過程中卻意外地發現,相較於「不敏感」的朋友,我調適的時間雖然比較久,高敏感特質卻像配備靈敏的「探針」,反而更能讓我和土地上的「美好」接軌,修復得比較慢,卻更加細膩。


*** 


例如,即使回台北到現在,我不知道有多久沒看到乾爽的地面,氣密窗緊閉也擋不住轟隆隆地施工聲,濕氣極重,視野晦暗。 


生活品質確實不好,卻不妨礙我走在陰鬱的天空下,眼角瞥見繁複而美麗的馬賽克拼貼,而刻意駐足拍了好幾張照,就像在金門會隨時停下車,為路過花磚古宅拍下紀念。


即使騎了一段險象環生的台北馬路,也不妨礙找到一間比鄰溪水的咖啡廳,安頓自己坐下來,閉上眼睛聽著溪流,聲音像柔軟的毛巾包裹著我,沉浸在現烤舒芙蕾的暖香裡。


***


高敏感族正因為夠敏感,有意識地調節天線,即使在受傷、脆弱的時候,也能比一般人,更容易接上美好的頻道。


不需要靠純粹的「忍耐」、「麻痺」來度過修復期,而是不管在什麼土地上,都能採集那份和你相合的頻率,滋養自己的身心需求。 


我們會修復的,即使比別人慢,卻更加細緻。而專屬於高敏感族的韌性,就是在一次次地培養天線、放大美好的能力下,變得更加強健。


***


我把這樣的心法與親身體驗,錄成最新一集Podcast節目。


不管你有沒有高敏感的特質,都非常適合收聽 ── 因為那份能力只要培養起來,無論在哪裡生活,都能探索屬於你的富足感。 


單集已於各大平台上線,歡迎收聽 EP134.〈靈性日常|高敏感族容易受傷?但也有細膩的修復力!〉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86G6VR

Spotify

https://reurl.cc/O5158g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3_qP-xau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柚子甜剝心事
31.6K會員
77內容數
柚子甜,商學院出身的心靈作家。著有《覺察情緒,好好生活》《專注,是一種資產》《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老妹世代》。透過文章、Podcast、課程,分享如何覺察自己的內在,好好生活、好好調頻。臉書|Podcast|柚子甜剝心事。
柚子甜剝心事的其他內容
2024/12/01
我們常常都忽略了「放手」的重要性,尤其越到盡頭的時候,「加把勁」好像成了唯一的選擇,卻沒有意識到「放手」也同等重要。 年末的能量是「總整理」,讓我們看看今年有什麼難以放手的人事物,趁最後一個月來好好清理吧!
Thumbnail
2024/12/01
我們常常都忽略了「放手」的重要性,尤其越到盡頭的時候,「加把勁」好像成了唯一的選擇,卻沒有意識到「放手」也同等重要。 年末的能量是「總整理」,讓我們看看今年有什麼難以放手的人事物,趁最後一個月來好好清理吧!
Thumbnail
2024/11/01
你對於「尋求幫助」的感受是什麼?無力?不信任?害怕麻煩別人?現代社會「自己來」很容易,付錢也能請到專業協助,但也因此讓我們喪失連結,也沒有機會感受到「人」的溫度。 「尋求幫助」看起來脆弱,實際上是一種勇敢,因為他讓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需要」。這個月,就讓「害怕麻煩別人」的我們,練習「允許支持」調頻。
Thumbnail
2024/11/01
你對於「尋求幫助」的感受是什麼?無力?不信任?害怕麻煩別人?現代社會「自己來」很容易,付錢也能請到專業協助,但也因此讓我們喪失連結,也沒有機會感受到「人」的溫度。 「尋求幫助」看起來脆弱,實際上是一種勇敢,因為他讓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需要」。這個月,就讓「害怕麻煩別人」的我們,練習「允許支持」調頻。
Thumbnail
2024/10/01
我們人生也常被混沌不清的處境困住,以為自己四面楚歌,掙扎著想出發卻找不到方向。如果能夠學著和「迷路」的處境共存,不急著看清、也不急著自己嚇自己,那樣的「共存力」,會是人生很寶貴的助力。
Thumbnail
2024/10/01
我們人生也常被混沌不清的處境困住,以為自己四面楚歌,掙扎著想出發卻找不到方向。如果能夠學著和「迷路」的處境共存,不急著看清、也不急著自己嚇自己,那樣的「共存力」,會是人生很寶貴的助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成年人在閱讀或心理支持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高敏感時,第一時間往往會不知所措,然後會以新的理解方式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這讓他能夠理解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的感受,並確定這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種機能的特殊性。然而,不能將人格簡化成這項特質,不應只看見高敏感,而忽略其他弱點,否則將無法走在處境好轉的正道上。
Thumbnail
當成年人在閱讀或心理支持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高敏感時,第一時間往往會不知所措,然後會以新的理解方式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這讓他能夠理解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的感受,並確定這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種機能的特殊性。然而,不能將人格簡化成這項特質,不應只看見高敏感,而忽略其他弱點,否則將無法走在處境好轉的正道上。
Thumbnail
每次只要結束大旅行,回來都要痛苦一兩週。因為等於把自己的根,從一塊土地拔起來,重新種到另一個地方。 對高敏感人來說,這都像是大病一場的康復之路。但以前的我,都把這段過程當成必要的「旅行成本  
Thumbnail
每次只要結束大旅行,回來都要痛苦一兩週。因為等於把自己的根,從一塊土地拔起來,重新種到另一個地方。 對高敏感人來說,這都像是大病一場的康復之路。但以前的我,都把這段過程當成必要的「旅行成本  
Thumbnail
重新開始需要多久的時間?背負沈重的歲月傷口,我們有可能異地重生嗎? 曾經我以為斷開熟悉的人事物很困難,曾經我以為親情,友情,家鄉會是一切,曾經我以為最折磨人的莫過於思念與不可得的愛情,曾經我以為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仍無法逃脫情緒勒索的摩爪。後來,我才發現,人心沒有想像中的念舊,也沒有想像中那樣脆弱,
Thumbnail
重新開始需要多久的時間?背負沈重的歲月傷口,我們有可能異地重生嗎? 曾經我以為斷開熟悉的人事物很困難,曾經我以為親情,友情,家鄉會是一切,曾經我以為最折磨人的莫過於思念與不可得的愛情,曾經我以為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仍無法逃脫情緒勒索的摩爪。後來,我才發現,人心沒有想像中的念舊,也沒有想像中那樣脆弱,
Thumbnail
這本書跟大家分享,全世界大約五個裡面就有一個高敏感族人士,然而高敏感族群絕對不是一個症狀或病態,而是一個特定的人格特質與個性。高敏感的人通常成長過程中會被人說是「靦腆害羞」、「神經質」、「內向」等等評價,然而之所以叫高敏感族群,顧名思義就是自身對外界的感知..
Thumbnail
這本書跟大家分享,全世界大約五個裡面就有一個高敏感族人士,然而高敏感族群絕對不是一個症狀或病態,而是一個特定的人格特質與個性。高敏感的人通常成長過程中會被人說是「靦腆害羞」、「神經質」、「內向」等等評價,然而之所以叫高敏感族群,顧名思義就是自身對外界的感知..
Thumbnail
『人真的都要經過傷害才能成長嗎?』李四端先生曾在節目中這樣對來賓發問。 對我來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Thumbnail
『人真的都要經過傷害才能成長嗎?』李四端先生曾在節目中這樣對來賓發問。 對我來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Thumbnail
<高敏感是天賦,還是影響你的情緒背後靈> 高敏感當然是種天賦,但在學會與自己的高敏感共處前,恐怕有許多伴隨而來的「課題」。 高敏感是天賦最近被熱烈討論,但相信有許多高敏感的朋友心裡有許多疑問?畢竟有許多伴隨而來的禮物恐怕不是當事人喜歡的!
Thumbnail
<高敏感是天賦,還是影響你的情緒背後靈> 高敏感當然是種天賦,但在學會與自己的高敏感共處前,恐怕有許多伴隨而來的「課題」。 高敏感是天賦最近被熱烈討論,但相信有許多高敏感的朋友心裡有許多疑問?畢竟有許多伴隨而來的禮物恐怕不是當事人喜歡的!
Thumbnail
旅途對高敏人來說充滿了壓力,如何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便成了旅程中的挑戰。以下分享我從長期旅遊的過程中學到照顧身心的方法,以及若感官過載的舒緩處理方式。
Thumbnail
旅途對高敏人來說充滿了壓力,如何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便成了旅程中的挑戰。以下分享我從長期旅遊的過程中學到照顧身心的方法,以及若感官過載的舒緩處理方式。
Thumbnail
我必須坦白地說,身為高敏人,在印度旅行非常辛苦。噪音、髒亂、擁擠,踏上大街需要全副武裝、雷達全開。回到住處也不一定能夠放鬆,床上可能出現的臭蟲、污漬的床單、沒有熱水。長期緊繃的狀態,我幾乎無法享受旅程。
Thumbnail
我必須坦白地說,身為高敏人,在印度旅行非常辛苦。噪音、髒亂、擁擠,踏上大街需要全副武裝、雷達全開。回到住處也不一定能夠放鬆,床上可能出現的臭蟲、污漬的床單、沒有熱水。長期緊繃的狀態,我幾乎無法享受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