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與麵包的基因密碼:小麥如何適應東西方飲食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世界第二大穀物的小麥,大約在周朝時來到中國,逐漸取代了小米,成為中國人重要的糧食之一。歷經多年,中國人也有了自己的口味,並發展出自己愛用的品系。


到了20世紀時,因為綠色革命,西方世界的小麥發生了新一波的育種風潮;而這波風潮不可避免的也會吹向中國,帶動了新一波的育種。


而全球暖化又是另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育種專家們培育耐熱的品系。


所有的這些,都可以反映在不同小麥的品系上嗎?最近中國的研究團隊,選取了17個小麥品系,進行了基因體的研究。


這些小麥品系包括一個地方品系、15個在現代中國育成的品系、1個從歐洲引進的品系。它們包括了三個時期的小麥,有三個來自1950-1960年代、七個來自1980-1990年代、七個來自2000年以後。


比較基因體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了249,976個結構變異,其中49.03%(122,567個)長度超過5 kb,這意味著小麥歷經長時間的育種,累積了許多變異。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1980年代開發的品系中鑑定出顯著的結構變異累積,這反映了中國在當時廣泛引入歐洲和美國品系所進行的的育種計劃。


分析這些小麥的基因體,研究團隊發現了兩個非常有趣的點。第一點,他們發現VRN-A1基因在冬小麥與春小麥裡面的基因份數是不同的。大部分的品系裡面的VRN-A1大約為1-3份,少數有4-5份。


VRN-A1是一個春化基因,其表現受到光週期與溫度的影響。過去的研究發現,VRN-A1表現量高的小麥,大抵都屬於冬小麥;表現量少的小麥,則屬於春小麥。


研究團隊發現,具有強烈冬型性狀的品系(如JM22),基因體內的VRN-A1份數較多;其次是普通冬型性狀的品系(如YM158);最少的則是春型品系(如NC4)。有趣的是,較早期的品系多半具有春型等位基因,而現代品系則具有冬型等位基因。


當研究團隊把已有的小麥基因體資料一起納入分析時,他們發現:隨著小麥從中東向中國傳播,VRN-A1的份數變多了;另外,在地方品系中,北方地區的品系的VRN-A1比西南地區的重複的次數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70年間,中國北方現代品系中的VRN-A1數量逐漸減少,目前大部分的品系中含有兩份VRN-A1,少部分有三個。這個現象可能與氣候變遷有關。


研究團隊也針對了VRN-A1在小麥中的表現進行了田間試驗。他們發現,冬性小麥的VRN-A1表現量比春性小麥要高;另外,在VRN-A1不同的三種單倍型之間,冬性品系比較常以單倍型II+單倍型III的組合出現。這些發現意味著當VRN-A1出現重複時,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比我們能預想得要複雜。


第二點則是PIN基因的分布。PIN(Puroindoline)是所謂的「純胺蛋白」,同時具有親水與厭水性。研究發現,它自己會形成小微粒。


在小麥中,有兩個PIN基因,分別被命名為PINAPINB。可能是因為它們同時具有親水性與疏水性,當它們存在的時候,小麥穀粒會變得比較軟,而這樣的小麥磨成的麵粉適合用來製作饅頭、麵條等蒸煮類的麵食;但是若這兩個基因發生突變,則穀粒變硬、磨成的麵粉比較適合用來烤麵包。


研究團隊以PIN基因是否有突變來分類時發現,在中國南方,因為當地居民比較喜歡吃饅頭等蒸煮類麵食,所以當地的小麥品系主要是野生種PIN,也就是軟的;而在中國北方與西方國家,則因為愛吃烘焙的麵包,所以這裡的小麥就以突變種PIN為主了。


所以,透過分析歷年來培育的小麥品系的基因體,我們不僅發現了小麥「生態型」(ecotype)的關鍵基因VRN-A1,我們還發現了吃軟不吃硬的中國南方人與吃硬不吃軟的中國北方人,他們喜愛的小麥品系的秘密。


可惜台灣並沒有種很多小麥,否則我們也可以來看看台灣小麥的PIN基因們的基因型呢!覺得台灣好像什麼麵食(蒸的、烤的)都吃,如果有自己種小麥,結果應該會蠻有趣。


參考文獻:


Jiao, C., Xie, X., Hao, C. et al. Pan-genome bridges wheat structural variations with habitat and breeding.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277-0


avatar-img
144會員
375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土壤是很複雜的東西,並不是只有土,還住著無數的微生物以及許多動植物的碎片,另外土壤裡還有大的動物,如蚯蚓、昆蟲、線蟲等等。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可能還有原蟲)對植物很重要;可是隨著極端氣候事件不斷出現,這些小伙伴們,能不能度過一次次的考驗呢?
大約出現在1.6億年前的被子植物,現在可說是地球的統治者之一。舉凡肉眼可看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被子植物。 不過,最早出現的被子植物是雌雄同株甚至同花的,但是現在大約有5-10%的被子植物是雌雄異株的。 到底,被子植物的性別演化是怎麼出現的?
你喝咖啡嗎?是每天一杯,還是一天好幾杯? 最近的研究發現,經常喝咖啡的人,腸子裡住著特別的細菌喔!
發源於中美洲的玉米,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產量最大的穀物。不只是人吃玉米,動物也吃玉米。根據2021年數據,全球玉米年產量達12.1億噸;但是,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升,需要提高生產效率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如果能夠用機械採收玉米,當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是,玉米必須要夠乾才能用機採。 要如何讓玉米乾得快些呢?
甜菜夜蛾的幼蟲在台灣被稱為「青蟲」,是一種廣食性的害蟲,可以吃超過兩百種不同的植物。牠的繁殖力強,一年可以繁殖多代;牠們的適應能力強、幼蟲食量又大,不只是啃食植物葉片,花蕾和果實也很愛。加上對許多農藥都有抵抗力,真的很麻煩! 不過,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小撇步,可以除掉更多的青蟲喔!
要如何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好讓糧食得以增產呢?我們曾介紹過將藻類的蛋白核植入的方法,也提到過有些科學家想要把C3植物改成工作效率高一倍的C4植物。 要把C3改成C4,牽涉到「髓鞘細胞」,恐怕大不易喔!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可能比我們想得要簡單「一點點」!
土壤是很複雜的東西,並不是只有土,還住著無數的微生物以及許多動植物的碎片,另外土壤裡還有大的動物,如蚯蚓、昆蟲、線蟲等等。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可能還有原蟲)對植物很重要;可是隨著極端氣候事件不斷出現,這些小伙伴們,能不能度過一次次的考驗呢?
大約出現在1.6億年前的被子植物,現在可說是地球的統治者之一。舉凡肉眼可看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被子植物。 不過,最早出現的被子植物是雌雄同株甚至同花的,但是現在大約有5-10%的被子植物是雌雄異株的。 到底,被子植物的性別演化是怎麼出現的?
你喝咖啡嗎?是每天一杯,還是一天好幾杯? 最近的研究發現,經常喝咖啡的人,腸子裡住著特別的細菌喔!
發源於中美洲的玉米,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產量最大的穀物。不只是人吃玉米,動物也吃玉米。根據2021年數據,全球玉米年產量達12.1億噸;但是,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升,需要提高生產效率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如果能夠用機械採收玉米,當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是,玉米必須要夠乾才能用機採。 要如何讓玉米乾得快些呢?
甜菜夜蛾的幼蟲在台灣被稱為「青蟲」,是一種廣食性的害蟲,可以吃超過兩百種不同的植物。牠的繁殖力強,一年可以繁殖多代;牠們的適應能力強、幼蟲食量又大,不只是啃食植物葉片,花蕾和果實也很愛。加上對許多農藥都有抵抗力,真的很麻煩! 不過,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小撇步,可以除掉更多的青蟲喔!
要如何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好讓糧食得以增產呢?我們曾介紹過將藻類的蛋白核植入的方法,也提到過有些科學家想要把C3植物改成工作效率高一倍的C4植物。 要把C3改成C4,牽涉到「髓鞘細胞」,恐怕大不易喔!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可能比我們想得要簡單「一點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酵食品在臺灣文化與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紹發酵食品的歷史、製作過程以及近年科技對其影響,期望能將臺灣傳統飲食文化透過發酵食品的發展更廣為人知。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主要介紹大不列顮, 大英帝國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之一, 就是來自南亞的香料口味, 現在常整合成為各種萬用的咖哩粉, 呈現使用於國菜上,   Annie Gray在 The greed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第3季, 我們的香料餐桌旅行來到歐洲, 一路我們將由斯堪地納維亞出發, 途經大不列顛群島, 法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 以及義大利, 最後來到東南歐. 歐洲大陸各地的料理, 雖然種類繁多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Thumbnail
香料的七大產區。 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用區,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綜合香料。接下來,我們將進入七大區的香料版圖,分區深入探索,進而更加了解其特色與飲食文化。 中東香料版圖 首先,我們從中東的香料版圖開始。中東地區千年來一直是香料交易的心臟地帶,香料風格以
Thumbnail
很難想像,在16世紀以前,全世界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辣椒(chili pepper,Capsicum sp.)是什麼。現在辣椒是全世界最常用的香料,無辣不歡的人比比皆是。 最近,有一個大規模的辣椒基因體研究,鑑定出了許多重要的基因,相信未來我們應該可以有更多新品系的辣椒讓我們大呼過癮!
Thumbnail
之前收到一棵辣椒的小苗,從開花到結果時間很短,一暝大一寸,不太敢吃辣的我,卻喜歡上紅綠相間,搭配在綠葉間的可愛小辣椒。 「辣椒」,又稱"番椒"、"紅辣椒",為茄科辣椒屬的果菜類蔬菜,原產於中南美洲,辣椒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是僅存於新大陸的野生植物,當時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有辣味的漿果,直到哥倫布發
Thumbnail
發源於肥沃月彎的小麥,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穀物之一。從一萬兩千年前被馴化以後,小麥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穀物,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但隨著氣候變遷和全球環境改變,我們需要培育出更能適應惡劣環境的小麥品種,以確保糧食安全。 最近針對一個大型小麥品系種源庫的研究,讓我們取得更多小麥的基因資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酵食品在臺灣文化與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紹發酵食品的歷史、製作過程以及近年科技對其影響,期望能將臺灣傳統飲食文化透過發酵食品的發展更廣為人知。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主要介紹大不列顮, 大英帝國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之一, 就是來自南亞的香料口味, 現在常整合成為各種萬用的咖哩粉, 呈現使用於國菜上,   Annie Gray在 The greed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第3季, 我們的香料餐桌旅行來到歐洲, 一路我們將由斯堪地納維亞出發, 途經大不列顛群島, 法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 以及義大利, 最後來到東南歐. 歐洲大陸各地的料理, 雖然種類繁多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Thumbnail
香料的七大產區。 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用區,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綜合香料。接下來,我們將進入七大區的香料版圖,分區深入探索,進而更加了解其特色與飲食文化。 中東香料版圖 首先,我們從中東的香料版圖開始。中東地區千年來一直是香料交易的心臟地帶,香料風格以
Thumbnail
很難想像,在16世紀以前,全世界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辣椒(chili pepper,Capsicum sp.)是什麼。現在辣椒是全世界最常用的香料,無辣不歡的人比比皆是。 最近,有一個大規模的辣椒基因體研究,鑑定出了許多重要的基因,相信未來我們應該可以有更多新品系的辣椒讓我們大呼過癮!
Thumbnail
之前收到一棵辣椒的小苗,從開花到結果時間很短,一暝大一寸,不太敢吃辣的我,卻喜歡上紅綠相間,搭配在綠葉間的可愛小辣椒。 「辣椒」,又稱"番椒"、"紅辣椒",為茄科辣椒屬的果菜類蔬菜,原產於中南美洲,辣椒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是僅存於新大陸的野生植物,當時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有辣味的漿果,直到哥倫布發
Thumbnail
發源於肥沃月彎的小麥,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穀物之一。從一萬兩千年前被馴化以後,小麥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穀物,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但隨著氣候變遷和全球環境改變,我們需要培育出更能適應惡劣環境的小麥品種,以確保糧食安全。 最近針對一個大型小麥品系種源庫的研究,讓我們取得更多小麥的基因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