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紅茶,每天都要喝紅茶,自從學會正確泡紅茶的方法後,就幾乎很少買外面的紅茶來喝,這本《紅茶之書》可說是功不可沒,也打破了我之前以為紅茶要好喝一定要用昂貴的茶葉來泡的迷思。
先講結論,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每天都用以下步驟泡紅茶:
1. 把茶包/茶葉放進茶壺/茶杯
2. 用大火快速把水煮開,水面產生大氣泡、水花四濺的時候馬上熄火
3. 在茶壺/茶杯注入 95~98 度的熱水,以 20~30 公分的高度一口氣往下沖,將大量氧氣帶入熱水中
4. 如為茶包,則上下輕拉棉繩抖動茶包
5. 用蓋子蓋住,繼續悶泡 3~5 分鐘
6. 超好喝紅茶誕生,可以喝了
作者磯淵猛熱愛紅茶,是日本紅茶研究的第一把交椅,也擔任「KIRIN 午後紅茶」的商品顧問,寫了這本關於紅茶的詳細知識,但對我的日常生活幫助最大的還是泡紅茶的正確方法,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背後原理。
在說明之前,先引用書中的一句話:
泡紅茶時真正要遵守的原則只有一個──「觀察熱水的沸騰狀態,在水中氧氣尚未燒光之前熄火。」
紅茶要泡得好喝,重點是要以含氧量高的熱水來沖泡,茶葉表面會附著氧氣泡泡,讓茶葉漂浮在水面。沒多久氧氣泡消失在水中時,茶葉會因為含有水分而慢慢沉入底部,隨後又會透過熱水的對流作用再次浮到表面。
這種茶葉上下滾動的現象稱為「跳躍」。茶葉跳躍時會釋放出兒茶素和咖啡因,增添紅茶的味道、香氣和茶葉萃取素釋放在整壺茶湯中,喝起來更香醇濃郁。
熱水在 95~98 度時含氧量幾乎快消失,水中的氣泡會緊密附著在茶葉表面,使茶葉藉由浮力浮上水面,產生跳躍現象。
90 度以下的熱水雖然含氧量高,卻無法使茶葉釋出兒茶素和咖啡因,因為茶葉會因為附著許多氣泡而漂浮在水面,卻會一直漂浮著不會沉下去,無法產生跳躍現象,因為水中的熱對流太弱,不足以翻動茶葉。99 度時熱水的含氧量則會完全消失,所以也不適合。
因此,判斷熱水溫度達到最適合泡紅茶的 95~98 度就成了關鍵,重點是要讓茶葉產生跳躍現象。書中有提到聽聲音的方法,不過看到水面產生大氣泡時關火就可以了。
書中提到一些讓茶葉產生跳躍現象的技巧:
l 一定要用新鮮的水。如果是用寶特瓶的水,使用前要先將水倒掉一些後蓋上瓶蓋,搖晃約十次讓空氣混入水中。
l 即使只打算泡一人份的分量 (約 350 c.c.),燒開水時水量也要至少一公升以上,因為水量太少含氧量也會比較低,一沸騰氧氣立刻就會燒光。
我自己有時候只是想泡一杯茶,不想特地煮一整鍋水時會使用快煮壺煮多一點水,跳起來的時候馬上注入杯中,泡出來的紅茶也很好喝。
書中也提到無法產生跳躍現象的原因,有一些要避免的事項:
l 熱水溫度太低,只有 70~80 度。
這一點我有慘痛經歷,以前不知道正確的泡茶方法,用電熱水瓶的熱水直接泡紅茶,不只泡出來紅茶顏色比較淡,還以為是茶葉不夠濃而一次泡兩包,而且喝起來還很淡,有水的味道。
l 避免用重複加熱沸騰過的水來泡茶:因為含氧量是 0,不會產生氣泡
l 避免以長時間 (5~10 小時) 靜置的水來泡茶
那茶葉呢?書中也有介紹茶葉,但我覺得還是要自己嘗試,找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紅茶才是重點。如果喜歡喝濃郁一點,建議用台灣紅茶來泡,可以多次回沖。反而是英國紅茶或日本紅茶比較淡,回沖第二次就沒什麼味道了。
此外,我大部分時間其實都用茶包而不是茶葉,因為要濾掉茶葉很麻煩,只有非常有空時才會用茶葉泡。
市面上買得到的平價紅茶茶包,只要掌握正確的熱水溫度,泡出來就會超級好喝。
我自己最常喝的是台灣農林的原片紅玉紅茶,一袋 40 包,全聯特價時大概才 126 元或 128 元,泡出來的紅茶非常香醇濃郁,CP 值非常高。
是說,袋子背面根本就有明確寫出要用 95°C 的熱水泡,但我以前總覺得這些溫度僅供參考,殊不知泡出來的差異甚大。
魚池鄉農會出的初見-紅玉茶包我也很愛,在很多網路通路都買得到,之前去日月潭接觸到台茶 18 號紅玉之後驚為天人,也很推薦。
附上魚池鄉農會官網的連結:
https://www.yuchi.org.tw/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734
那冷泡呢?冷泡會花比較多時間,書中也有介紹,但喝起來的味道會跟熱泡不太一樣。我想喝冰茶的時候都是先熱泡,再加入大量冰塊冷卻,速度會比較快。或是也可以直接煮一大鍋紅茶,放涼冷卻後再分裝冰到冰箱。
以上這些都只是第一章的內容,其他章節還詳細介紹了紅茶的歷史及相關傳奇人物、茶葉、喝紅茶的不同習慣、實地走訪世界各地知名紅茶產地、茶園和茶廠的觀察、紅茶與食物的搭配等豐富內容,也很值得一讀。
希望大家都可以泡出超好喝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