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說要讀書會到買書、讀完,大概是一週的時間,第一本村上村樹,無法比較各作品間的關聯乃至於好壞,就這本小說來看,情節的安排和敘寫都流暢,即便有幾段重複的敘述,也不影響閱讀體驗,讓人一起有幾趟神遊之旅。
看書名貌似只有牆不確定,事實上城也不確定,但作品要表現的,恐怕是什麼都不確定。想像中城就應該有牆圍著,有出入口,以及進出的規則。而這些小說中都有,只是這城還不僅如此,多了許多的元素、樣貌。
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元素,沒有指針的鐘和必然流逝的時間,呈現出一種極為矛盾的現象。每個當下除去了時間的因素,就沒有過去、亦不指向未來,那麼永恆和瞬間,似乎就某個程度重合了。許多狀況下,影響時間感的因素很多,快樂的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而痛苦的感覺有時令人度日如年。一生的時間其實有如短歌行說的那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那想要追尋的永恆,必然包含著所欲的元素,甚至讓人願意拋下一切,而那個所欲,每個人恐怕都有自己的答案。在年輕的時候的想望,經過了歲月、職場、人生各階段,有時還是留下來了,而有一天仍會想要去追吧!只是不一定是年輕那時的樣子了。
想要知道城的樣子、牆的功能以及城內外的各樣區別。但如果城不是實體,牆可能也連帶有相似的性質。那些在現實世界的規則,在城裡似乎並不管用。遺落的夢和受傷的眼,在特殊的情境下相互接觸、理解。不管在怎樣的時空設定下,那些承載著想望的夢用某種形式保留下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終將獲得理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理想世界,而這個設定圍繞著整本小說。
逃離理想世界是困難的,也充滿了危險,做出決定有時確實在時間的壓力下,一如生命有時而盡。但曾經滄海能再為水嗎?哪個時空條件較為現實,而哪樣的狀況又更如夢似幻呢?小說中不斷的透過情節問著這樣的問題,不管是喜是悲,幻境和現實不斷交錯,去分辨困難,有時甚至不怎麼有必要。
小說家和寫作、閱讀、想像總是分不開的。這三個元素構成了這本小說,而故事也圍繞著獲得理解、接納的人事物。那些沒能分開的事物,諸如時間、影子、夢、性愛、、、等等,在某些時間點至關重要,但長遠看來,都是得割捨了什麼,才能得到另一些什麼。作者自述是在疫情期間的創作,小說結束在城內外都沒有個結論的地方,可能是精心安排的不確定,留待讀懂的人放下些什麼,讀這小說。
推薦給也想看看村上村樹作品的朋友,作者作為日本名作家名符其實,雖然依舊沒能摘下諾貝爾桂冠,但這個長篇小說不失為一個在不確定的年代,一個尚能期待獲得理解接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