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讀墨)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過去在我意識裡只有寥寥數語,試想你平常會想像世上成功的秘訣就是早起嗎?今天一位世界鉅子,用畢生的經驗向門徒詮釋這句話至死方休,這便是《清晨五點俱樂部》的故事,作者羅賓.夏瑪(Robin S.Sharma)曾是一名加拿大律師,同時也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微軟等司的領導力教練,他以小說文體撰寫這本書,文風類似《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該書作者保羅科爾賀正好也推薦本書),而本書目的性相對強,闡釋也更明確,我感到會長銷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將許多原理深遠的人生成長法則用淺顯圖表與機智問答呈現,無論用輕鬆的心態閱讀,或者當作地圖遇到岔路尋求指引,它都值得你吸收,讓你深深意識到不只是「一日之計在於晨」,而是「一生之計在於晨」。
20/20/20法則、三種型態的集合關係...
故事由一對,男藝術家和女企業家在一場成長演說大會中相遇,並結識演說家的學徒商業大亨史東萊利開始,自此加入菁英心靈滿佈世界的隱喻式組織「清晨五點俱樂部」,兩人在旅程中漸漸明瞭,「早起」之於渴求卓越的自己是種必然而非選擇,因為許多名人都是以類似原則生活,例如佛教徒晝時的皈依、蜜雪兒.歐巴馬習慣在4點半起床甚或提姆庫克早起,其歸處皆同。至於早起之後有個關鍵的規則「20/20/20」,說的是起床的第一個小時可分三個20分鐘進行「行動/反思/成長」,「行動」指的是做會讓人出汗的運動以分泌可體松提升專注力,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援引不少神經科學的觀念,不深奧並足見其論點根據,其次「反思」可以是冥想也可以是正念的日記,最後的「成長」則是取學習的概念,讀點書或聽場Podcast節目。這三個簡單的活動組成「五點俱樂部」的基石,其後延伸成第二個小時、前二個月、九十天…循序漸進,透過校正早晨進而校正人生。書中對這些模式有簡潔的名詞設計,都是可適性修改的原則框架,也因此我會說這是一本指引,讓人藉此擴展到各個領域。這一鐘頭框架之外,支撐框架的動機集合也有解釋,除了心態集合更有健康集合和形而上的靈魂集合,三種關係交互作用,透過大亨的說明,讀者會漸漸發現信仰性質的力量也不可忽視。
尋求改變的日常對話
五點是一個硬性的時間嗎?具體而言應該怎麼設置鬧鐘?兩位新加入的成員,其實有許多有趣的問題,正所謂問題的關鍵是關鍵的問題,演說家與史東對學徒的回答,就是作者羅賓本人對讀者的回答,當你看到作者實績與慈善事業的履歷,你會信服書中的演說家與大亨就是作者的隱喻化身,並且如見本人般吸收到他們的對談,過程中也引用很多有影響力的名人案例與思維,例如作家史蒂芬金、海明威等等,是堪稱完整的哲學觀整理,前陣子社群媒體上流傳美國職棒傳奇大谷翔平的夢想曼陀羅計劃表,每一格都能細化,本書也同樣準備細部的時間表供參考。
小結
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它既不沉重也不輕佻,適合當作心靈上支持,說明不複雜好實作,利用書中理路由小發展到大,推己及人引導身邊的人一同參與,從每一天早晨的勝利開始,逐日逐年讓自己得到改變。並且不會教條坐視你只工作不玩樂,甚至尤其強調睡眠的重要,提倡沒有科技裝置的睡眠、主張注意力自主,是電子垃圾眾多的新時代頗為需要的預防針,顯微知著的地方,我用社群網友(Anya Meyerowitz)的分享作結:
發現自己對日常工作感到更積極與興奮,能更自由完成任務,每天睡覺前,感受到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就連晚上的休息時光也變得更有品質。例如,她已經不會在追劇看Netflix時,隱隱約約感覺自己是個生活中的魯蛇。
誠然,如果閒暇就能應用,何況之於重大時刻?作者祝福看到本書的人也能成為給予的一方,小說的形式與結局有層次有起伏,俐落有彈性,希望我的感想也能吸引你跟我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實踐它。
參考文章: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