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假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世界地球日的今天,這個現在,外頭的燈火依舊通明,光害依舊,垃圾照樣沒人清理,沒人分類。所謂的地球日,說來大概也淪為口號,我也不是在唱衰,而是看到的事實。當我搜尋世界地球日的標籤時,不是說你有了多少環保行動,落實多少措施,獎勵多少優惠。背後仍是商機,我舉一個例,有商家說,因應地球日,所以購買某些商品有優惠,或是租借某商品享有折扣價,也或是為你捐款多少錢到慈善單位(且捐款金額實在很小)。這些背後仍是商機,大家「利用地球日」來為地球做好事,看起來是美妙一樁,但背後依舊是商人的陰謀。


何必呢?可不可以少製造一點垃圾,真正為地球降溫?飲料依舊不停製造出來,放在貨架上讓人選購,所謂的環保購物袋也仍在「送」,更有人沒有「自備環保袋」的習慣,也幾乎不會有人天天帶著自己的餐具出門上街,然後都使用自己的餐具與餐盒,還有屬於自己的鍋碗瓢盆都自己攜帶,這樣不是更環保嗎?我不是否決帶餐具出門的那些人,我確實看過,但實現的人數幾乎很少,我很少內用,外帶的餐盒幾乎也沒有幾次,而自帶餐盒裝著自己的熱食,除非店家拒絕,否則你帶了之後,考慮到攜帶便利性,多數人的習慣仍不足。


而且這必須考慮到一個因素就是清洗問題,帶著自己的餐具用完餐之後,我看過那些人多數只用紙巾或是衛生紙擦拭之後就收進自己的包包內。你或許覺得這很乾淨,但是我總覺得味道仍還在殘留,否則用水清潔的目的性又何在?這還只是用餐的環保問題,更多仍是垃圾,還有整個對於地球觀的思考問題,今天去淨灘,下一次垃圾又來,你可能認為那是遠方海洋飄流過來的,但是有更多的垃圾仍是自家人留下的。觀察了整個地球的環境生態,若是真的仍為地球多做點「好事」,也許我們應該五蘊皆空,觀心自在才是。


現在的問題幾乎仍變調,世界地球日不是現在才發生,自從「誕生」以來,多次強調「愛地球」的動作仍變成「愛地球」的文宣,畢竟,愛地球,從能源開始,我們的「危機」仍在,包括全世界的能源來源仍以煤炭發電為大宗,其次是風力與水力發電,太陽能呢?或是核能呢?這些都在,而所謂的綠色能源,包括生質燃料,也不可能全然提供給能源發電使用,糧食的一大問題就是氣候帶來的災難,你可以(不)相信氣候變遷的真實存在,對我而言,我只看到左右兩派有些觀點幾乎是明顯得宛如鏡子對照一樣,如出一徹,就像墮胎權,你可以堅持自己的肚子自己的選擇,也同樣的自己的生命在關係到兩個生命時,我們也同樣會說自己的生命自己去選擇。


所以氣候變遷假說,那種陰謀論仍就存在,要一個人去相信疫苗是假象,或是戴上口罩自己的選擇,還是疫苗根本就是個人選擇自由的那種相信論,沒有人去違背,或是反衝,相反地只是更多人去相信我們該去相信什麼是該存在的,所以說到氣候變遷現象時,很容易把矛頭指向氣候問題。


但你又相信嗎?靠天吃飯的稻農,或是小麥農,這些糧食的穀物又該何去何從,回到哪一天可以收割還有豐收,甚至可以賺大錢的可能?這很辛苦,但你不會想像到,為氣候而戰,每一天該下雨的時候就是下雨,但雨遲遲不來,乾旱的問題持續加劇,就像西班牙的乾旱,或是阿根廷的旱災也都是如此。然而,真正的問題還沒結束,糧食催生整個貧窮問題,所以很多人吃不飽,也所以讓糧食價格急劇飆高,飆高的同時,物價就通膨,而通膨不只是因為油價而起,連帶整個食物供應鏈都波動起來,而一旦米價或是麵粉價格提高,連帶影響麵包,沙拉油(黃豆),玉米等等價格,這叫做連鎖通膨效應。食物鏈會遷就其他的層面,已經很「苦」的窮人這下更難熬了,其他的地區還有中東的那些民眾,戰爭的影響,除了糧食的收成影響下去,肉吃不起,連蔬菜也不如以往,敘利亞,加薩走廊,還有黎巴嫩等等,這些開齋節的一開始就喊苦,你可能認為那些窮人的生活跟你無關,那說個跟你有關的例子好了!如果你的食物來自這些地區,或是進口這些地區,不管分布在哪一個地區,只要一個國家受到影響波動,就會影響你的產地價格,不要去認為那些蔬菜或是肉類,還是魚類沒影響,我們沒辦法「完全」自給自足,所謂的「備品」(就是糧食儲存量)仍很難讓全國人吃得飽,因為只要一個因素去波動效應,相乘效果只會被放大,如果全球帶一次連帶「戰爭」波及,這是很嚴重的「誇張」效應反噬,何況是俄烏戰爭這兩國已經讓全球能源與糧食開始「崩解」調動。








現在的問題幾乎仍變調,世界地球日不是現在才發生,自從「誕生」以來,多次強調「愛地球」的動作仍變成「愛地球」的文宣,畢竟,愛地球,從能源開始,我們的「危機」仍在。








你必須要有一個觀念就是遠在天邊的國家一定會影響你國家的食物波動價,但多數人仍覺得一把青江菜或是青蔥價格與那些國家有何關係?我沒有來自那些蔬菜的種子或是雨水的栽種與灌溉,氣候的影響只有這一帶的地區有關(例如台灣中南部),這與那些國家到底有何關係存在?答案就是氣流整題變遷,上空的氣流會影響這個地區的降雨量,氣流不是只有流經你上空的雲層,包括整個地球的冷暖流地區,太平洋的環一帶,會影響包括日本在內的整個氣候威脅,上空影響下方的海洋流動,甚至會讓海水溫度都影響,這也包括漁民的生計,深海魚或是那些海水的魚種會影響自己的物種棲息,進而讓有些魚捕撈得到,有些數目卻很少,這還是其中一項因素,降雨或是本地,抑或是外來進口都會影響,你真的以為我們能吃到那些異國美食都可以在本地買到?其實都是空運進口,那些地區的食材影響著全球的供貨穩定度,鮭魚與那些鮪魚數量,或是藍莓,或是咖啡,或是可可豆的收成都影響著品質與好壞,當然還有茶,還有很多很多,看起來很滿滿的超商冷藏飲料櫃,那也是我們「加速」生產還不至於斷炊。


物以稀為貴,眾所皆知。但這不是黑白松露一樣,而是幾乎每一個食材,如果跟過去一九五零年代以後,甚至兩千年以後,甚至二零一五年以後,其實都有「漲價」的趨勢往前進。拿著當年的薪資或是時薪已經沒辦法跟當時比,物價只會催生更高的薪資漲幅,即使房價有縮水,仍舊無法接近於「買房比率」正常值。(也就是你的薪水中將近三分之一去繳房貸,何況薪資的漲幅度很難趨於某正常比率水準,換個意思是說,低於正常薪水的比值已經很難去評比一個幅度放寬有多少,因為不是每一個人薪水有三萬元,甚至還更低)


如果把以上扣除「生活成本」,包括吃喝玩樂的各種預算算在內,薪資的幅度就算突飛猛進,生活要超過十幾年不吃不喝才享受現有生活?所以很多人寧願放棄這樣的後退式享樂生活。所以,當我提到負貧窮時,也就是新聞提到的新名詞,精緻窮之後,回到那種平行式的主意生活還比較實際,這也是為何在每一個人在多愛自己的同時,也很少真正想到其他的平衡度,也就是說,那種愛地球的真正的落實口號,也只不過你不曾看見的真正問題——多數人即使知道了愛地球的重要性,你難道不會用政治偏倚來化解你的認知問題嗎?


而所謂的愛地球,多種樹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性,因為垃圾還在亂丟,我總是不解,或是懷疑,為何垃圾總是那麼「多」到爆炸?垃圾的減量,塑膠的各種夾雜已經無法分開,一輛車有玻璃,有金屬,還有塑膠,也還有皮革,各類製品充斥,這無法一一分解為原有的原料,也同樣,在快時尚中,聚酯纖維的使用速度大幅提高,因為便宜又耐用,但不環保,無法自然分解,要你少買一件衣服沒問題,可是要你一年以上不買新衣服或是各種衣物配件很難(除非你願意繼續穿或是使用下去)。也因此,只要一個物件混雜了各種其他的物件與原料,基本上無法回到舊有的狀態,除非全部「溶解」掉。


也就是用焚燒的,要達到百分百回收利用,暴力拆解是一個問題,接著更是需要讓零件回到最單純的樣子才辦得到,一部手機藏有多少電子機組零件,我講的是最小的一個單一元件,沒有任何用途,就是比晶片還小的東西。其他的還有各類需要解決的複合製品,包括餐盒,木頭製品,紙類,香菸,棉花製品等等,有太多太多可以舉例,這些「垃圾」,無盡地堆疊,也無盡地讓地球只會朝向很難完全永續的生命前進,當然你如果指的是地球本身,她當然會找到出路,那些物種呢?未來的某一年的某一次滅絕呢?會不會才想起那物種的可愛與美麗,才後悔趕盡殺絕呢?


繼續把世上的「最後一隻」物種逼上死路?你可以這麼做,沒有非洲象,沒有白犀牛,沒有老虎,沒有北極熊,沒有黑熊,沒有石虎,沒有座頭鯨,沒有白鯧魚,沒有……你可能有想到或是沒想到的生物都會出現,標本可能解你的心頭之恨嗎?


沒有蝴蝶,沒有甲蟲,沒有螢火蟲,也沒有蜜蜂,這是你要的未來嗎?這是你期望的地球環境生態嗎?期望多元性,那麼回到政治正確性,當你看到你想要的社會落實在真真實實的地球社區時,這叫做多元包容性,還是假正經的一片大好?那麼那些多元性的假象是一大假議題,證明這世界真是美好,還真是宛如肥皂劇的笑話一場,這叫做完美的世界地球日嗎?


所以我才說,左派與右派在某一個共通點是很相似的。氣候變遷假說,到底是真實的表象,還是商人的花招?

avatar-img
23會員
24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當今社會中,人權問題與貧富差距交織,令人深思。本文探討了社會中的移民困境、種族差異及環境問題,揭示了人權呼聲的表面與現實的落差,並質疑了我們對人權的真實重視。透過實地觀察,例如美國波士頓的社區差異,作者呼籲重新思考人權的真正含義以及我們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應有的態度。
本文深入探討了在臺灣尋找伴侶的困境,以及在性別框架下人性思維的限制。透過反思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及其根源,文章揭示了政治、文化與個人認知之間的複雜關係。面對人道危機和全球挑戰,作者呼籲停止自私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人際關係與社會連結的重要性,以達成真正的平等與理解。
本文探討了個體在現代社會中對人際關係的理解與感知,揭示了改變自我與社會期望之間的矛盾。文章反思了友誼的本質,許多人對於建立真正的連結感到困惑,同時探討了社會在面對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張力時的脆弱性。透過觀察臺灣社會的特點,提出人們對於情感的渴望與現實的距離,從而引發讀者對於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
本文探討了臺灣社會的現狀以及個人面對生活與價值觀的挑戰。文章深入分析了身為臺灣人的情感與思維,包括性別、貧富差距及政治影響如何形成當前的社會挑戰。透過生活哲學的視角,作者提議即使在困難中,個體依然應該努力尋找自我實現與平衡。文章同時反思了社會中每個人如何在各自的生活中進行選擇,並應對外在環境的壓力。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如何在社交平臺上交友的困難,尤其是性別角色的影響。作者深入分析了習慣與慣性之間的區別,並反思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與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透過實例,提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最終,文章強調需要更主動地思考人際互動和自我改變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現代社會的極端現象以及個人生活中的不滿與遺憾。透過對生活的反思,作者質疑媒體所呈現的所謂人生勝利組,以及在物價上升和社會不公的背景下,真正理解和同情他人是何其困難。文章結尾強調了對生活本質的思考,以及改變並非僅靠神靈,而是每個人的努力與理解。
在當今社會中,人權問題與貧富差距交織,令人深思。本文探討了社會中的移民困境、種族差異及環境問題,揭示了人權呼聲的表面與現實的落差,並質疑了我們對人權的真實重視。透過實地觀察,例如美國波士頓的社區差異,作者呼籲重新思考人權的真正含義以及我們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應有的態度。
本文深入探討了在臺灣尋找伴侶的困境,以及在性別框架下人性思維的限制。透過反思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及其根源,文章揭示了政治、文化與個人認知之間的複雜關係。面對人道危機和全球挑戰,作者呼籲停止自私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人際關係與社會連結的重要性,以達成真正的平等與理解。
本文探討了個體在現代社會中對人際關係的理解與感知,揭示了改變自我與社會期望之間的矛盾。文章反思了友誼的本質,許多人對於建立真正的連結感到困惑,同時探討了社會在面對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張力時的脆弱性。透過觀察臺灣社會的特點,提出人們對於情感的渴望與現實的距離,從而引發讀者對於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
本文探討了臺灣社會的現狀以及個人面對生活與價值觀的挑戰。文章深入分析了身為臺灣人的情感與思維,包括性別、貧富差距及政治影響如何形成當前的社會挑戰。透過生活哲學的視角,作者提議即使在困難中,個體依然應該努力尋找自我實現與平衡。文章同時反思了社會中每個人如何在各自的生活中進行選擇,並應對外在環境的壓力。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如何在社交平臺上交友的困難,尤其是性別角色的影響。作者深入分析了習慣與慣性之間的區別,並反思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與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透過實例,提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最終,文章強調需要更主動地思考人際互動和自我改變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現代社會的極端現象以及個人生活中的不滿與遺憾。透過對生活的反思,作者質疑媒體所呈現的所謂人生勝利組,以及在物價上升和社會不公的背景下,真正理解和同情他人是何其困難。文章結尾強調了對生活本質的思考,以及改變並非僅靠神靈,而是每個人的努力與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永續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自然資源的枯竭以及社會對環境友好行為的日益重視,企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必須迎接永續轉型的考驗,將永續力量轉化為國際競爭的優勢。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兩項為「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極端氣候變遷,現在正真實發生在地球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最近有沒有被永續的業務合作邀約感到轟炸,走到那都有人在談永續、ESG、SDGs,你認為的ESG是什麼呢?如果只知道ESG是環境友善、愛地球那就只對1/3之一唷。 身為行銷、公關的你,ESG其實離你不算遠,尤其你是直面對外的那一塊,但如果連你都不懂的話,那麼很容易犯了漂綠的行為。 所謂的ESG簡單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今年世界環境日由沙烏地阿拉伯提出的主題「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 Land restor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resilience」呼應當地與全球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和氣候問題,綠色和平呼籲全球政府和企業採取積極減碳措施,應對失控的氣候變遷 🔥
Thumbnail
ESG風潮席捲全球,企業與政府機關、NGO、學校、醫院等各單位紛紛發起永續行動。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環保議題似乎遙不可及。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取許多環保小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本文列舉10個日常環保實踐方式,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呵護母親地球。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永續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自然資源的枯竭以及社會對環境友好行為的日益重視,企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必須迎接永續轉型的考驗,將永續力量轉化為國際競爭的優勢。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兩項為「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極端氣候變遷,現在正真實發生在地球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最近有沒有被永續的業務合作邀約感到轟炸,走到那都有人在談永續、ESG、SDGs,你認為的ESG是什麼呢?如果只知道ESG是環境友善、愛地球那就只對1/3之一唷。 身為行銷、公關的你,ESG其實離你不算遠,尤其你是直面對外的那一塊,但如果連你都不懂的話,那麼很容易犯了漂綠的行為。 所謂的ESG簡單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今年世界環境日由沙烏地阿拉伯提出的主題「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 Land restor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resilience」呼應當地與全球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和氣候問題,綠色和平呼籲全球政府和企業採取積極減碳措施,應對失控的氣候變遷 🔥
Thumbnail
ESG風潮席捲全球,企業與政府機關、NGO、學校、醫院等各單位紛紛發起永續行動。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環保議題似乎遙不可及。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取許多環保小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本文列舉10個日常環保實踐方式,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呵護母親地球。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